第二三九六章 唯一人选(第2/2页)寒门状元

皇宫跟谢府间奔波。

    “……谢阁老,陛下对于湖广和巴蜀的平乱之事很在意,张苑张公公亲自到兵部衙门提及此事,才短短一天,之厚便上奏……”

    梁储虽为内阁次辅,但也只是在事上有票拟权,涉及六部事务,一律由谢迁做主。

    谢迁手上拿着兵部上奏,看过后不由皱眉:“倒是那子的风格,所有安排面面俱到,他一边管着吏部的差事,还能兼顾兵部事务,真是不可思议!”

    话时,谢迁有些懊恼,毕竟在他看来沈溪应该分身不暇才对,不应该像眼下这般,只听沈溪到兵部走了一趟,就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当然他不会想到,眼前这份奏疏其实是出自陆完之手。

    梁储道:“谢阁老,您看这票拟该如何定?”

    谢迁想了下,叹道:“他所做安排,表面上看没有任何缺失,不过问题的重点是必须由他亲自领兵平叛,朝中毕竟可供调拨的钱粮不多,人马也要地自行筹措,用他一人,可以节省下数十万两甚至百万两银子开销,何乐而不为?”

    梁储不由愣神,这应该是你一个首辅大士的话吗?

    不过梁储仔细想了一下,又觉得其实谢迁没错,用沈溪领兵打仗,的确是朝中最节省人力、物力的式。

    谢迁道:“朝廷开战,通常是以对等人马出征,只有沈之厚,每次不过带数千人马,便可取得一场辉煌大捷,此前就领兵驰骋草原,更早时在南任督抚时也是一马平川,先后平息闽粤和湖广、八桂叛乱,若换旁人,谁有这能力?”

    梁储为难地道:“那谢阁老的意思,票拟中建言由之厚出征?”

    “可以这么写。”

    谢迁道,“不过最终决定权还是要落在陛下身上,现如今帑币不足,陛下应该会权衡利弊。”

    梁储摇头:“以在下看来,陛下恐怕很难调之厚往南,毕竟如今朝廷也是多事之秋……”

    谢迁道:“不尝试一下怎知不行?如今朝中也有多人提出此建议,陛下一直留中不发,没让他去,但也没否决,所以陛下还是能看清楚形势的,票拟便如此定下,接下来的事情就跟内阁无关了。”

    ……

    ……

    当晚,沈溪没有回府,而是到了惠娘的院,这也是他在初一上午造访过后,再一次前来探望,这次他还选择留下过夜。

    惠娘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脾气太拧,让沈溪心生不满,所以她这次尽量不发牢骚,关于沈泓的事也不问,不过沈溪能看出惠娘并没有回心转意,有带回儿子的打算。

    “……老爷辛苦了,妾身已让丫头给老爷准备好沐浴的香汤,再让衿儿好好伺候,妾身先回房等候。”

    惠娘跟沈溪一同吃过晚饭,便用刻板的语气道。

    沈溪手一指,道:“坐下来,咱们先话。”

    惠娘已起身,闻言又重新坐回椅子上,问道:“老爷有要紧事吗?”

    沈溪摇头:“并不是什么要紧事,我也不跟你谈泓儿的问题,知道你已经打定主意,也就不勉强,现在只是跟你目前的情况……现在已可确定,湖广和巴蜀之地爆发民乱,不过只局限于边远州府,有土司涉及其中,最近朝事可能会比较繁忙。”

    惠娘没有回话,似在想心事。

    李衿则发问:“老爷,那咱在湖广的生意是否会受到影响?”

    沈溪道:“影响不会很大,叛乱都在相对偏僻的地,山峦叠嶂,交通不便,而非我们做买卖的城镇,不过若是叛乱持续扩大,有可能会影响到南的稳定。有倭寇,西有民乱,南的生意这两年不会太好做。”

    惠娘问道:“老爷这些作何?朝廷大事,跟我们妇道人家有关系吗?”

    沈溪没好气地道:“现在看似没多大关系,但若是朝廷又要派我去南平叛呢?现在我想跟你们清楚,从今往后无论我去何处,你都要在我身边,带着衿儿一起!”

    他的话如同是命令,但又带着一股浓浓的情义,让惠娘不知如何回答。

    李衿则羞喜交加,她能感受到沈溪在霸道外,还有对惠娘和她深切的关怀在里面。

    沈溪道:“朝中许多官员现在坚持要推我领兵,我自然不希望再经历颠簸,但就怕到最后非去不可。跟你们打好招呼,若要出发的话,很可能是当天就传话来,天没黑就要起行……你们要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