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建立牧马场(第1/1页)大明最狠一个山贼

    牛五膘是娄烦米峪村的马户,养了一辈子的马,他爹也养了一辈子的马,他爷爷和高爷爷还有高高爷爷也都养了一辈子的马。

    大明朝廷的马政一直以来都是老百姓的心头恨,自大明开国就定下江南十一户养马一匹,江北五户养马一匹的马政制度,永乐年间又改为十五丁一匹马,或是按田亩数定马数的制度。

    朝廷把军马挽马交给老百姓,让老百姓代养,虽然减免了赋税,但养马着实是太费粮食,哪怕官府在各地开有草场给马户们养马,但一匹种马一年仍要吃掉二两银子的粮草。

    养母马的还要每两年给官府上交一匹马驹,上交马匹或征调健马的时候,官服还要仔细查验马匹的体格,要受小吏百般刁难,还得花银子打点一番才能交差。

    到了成化年间,朝廷嫌南方的马匹矮小力弱,于是南京太仆寺就将马匹折为白银,从那之后南方马户不用再交马,只需交银子就行了。

    北方地区仍然保留了民间养马的制度,尤其是陕西,乃大明主要的产马地。

    但,随着草场被藩王侵吞的情况日益严重,陕西乃至河西走廊一带的马政也逐渐荒废了,最后只能在宣大一带开马市,跟蒙古人买马。

    吕梁山脉大大小小数十个草场幸运地躲过了一劫,并没有被山西和大同的藩王侵占,因为这里的草场都在高山上,无法开垦成农田,那些藩王自然没兴趣。

    静乐和岚县两地多草场,养马的难点在于费人力,一开始,春雪融化后每家每户都得轮流派人牵马上山吃草,田地都顾不上耕种,后来就衍生出了一种专门替人牧马的马户,就是帮其他百姓把马匹集中赶到高山草场上牧养,夏秋两季更直接住在山上。

    牛五膘干的就是这一祖传的营生,他家最多时养过十多匹种马,母马三十多匹,马驹常年有四五十匹。

    和他一样干这营生的马户,单单米峪村就有十几户,还有北边的马家庄,西边的马坊村,南边的庞泉沟,东边的岔口村,这些个村寨里多多少少都有干这营生的马户,还有北边岚县的村寨也有这一类马户。

    天启六年,郭彦领着数百好汉上了关帝山神台峰,任亮和巴山虎也分别在东葫芦川和黄丛山安营扎寨,于是,包括最大的云顶山草场在内,这一带所有草场都被那几家山贼给控制了。

    牛五膘等来不及逃走的马户和数百匹马,自然也落入了那几个贼头的手中。

    从那之后,牛五膘他们就从帮大明朝廷养马,变成了帮山贼养马。

    黄丛山和神台峰相继被秦川攻陷后,有很多马户赶着马匹逃走了,牛五膘等留下来的人则被任亮赶到东葫芦川附近,任亮投降之后,他们自然也跟着投了秦川。

    拢共只剩二十七户马户,有种马一百匹,母马两百三十匹,两岁以下未骟的马驹三百七十余。

    秦川因为要应付明军,所以一直没空理会这些马户,只把他们统一安置在米峪村,让人修了好多马概和马圈,然后给他们送粮食和草料。

    在牛五膘看来,这个新东家是所有东家里面最好的一个了,不仅给足了草料和粮食,管他们天天吃饱,还给他们每人都发了新鞋子新衣裳。

    看管他们的关帝军也不像那些山贼一样动不动对他们吆三喝四,而是和气得很,隔三差五还弄来那么一两缸烧酒给他们解馋。

    牛五膘他们就这么安心地住下了。

    四月初十这天,牛五膘领着婆姨和三个娃,和其他马户一道,将数百匹马赶出米峪村,沿着流水潺潺的南川河往西南方向的云顶山赶去。

    山上的积雪已经基本融化,绿油油的草甸也长了出来,是时候把马匹赶上山吃草了。

    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和数十关帝军在山腰的刁窝谷盖了数十间草屋,围起了马圈,他们会在那住上很长一段时间,每天上山牧马,直到秋风起,青草枯。

    与他们随行的有三十六个关帝军,听说是一个旗的兵力,帮他们运送粮食,还会在那看守他们,防止他们偷马逃走,顺便帮他们捕杀附近的野狼和豹子,免得马匹被狼吃了。

    如今的云顶山上已是青草满地,数百匹马上到半坡就走不动了,一路走一路吃到山顶。

    每年上山,牛五膘心底总是很舒畅,今年也一样,到了山顶便掰了一根草叼在嘴里,一会望着欢快吃草的马儿,一会又望向远处一丛又一丛的山岭。

    望着望着,他忽然瞧见山下来了一伙人,百来个左右,个个骑着高头大马,穿着火红衣裳,跟一大窜火苗似的,朝山顶缓缓烧来。

    “是秦大人来了。”

    旁边一个关帝军脸色兴奋地说道。

    “秦大人?”

    牛五膘楞了一下,很快便反应过来,这是他新东家。

    附近的马户也纷纷跑过来,紧张不安地瞧着那支穿火红衣裳的队伍。

    距离尚有百来丈的时候,牛五膘便扯着三个娃,齐齐跪在了地上。

    其他马户也纷纷跪下,撅着屁股,脑袋趴在地上。

    行在最前头的秦川觉得有些好笑,行近之后,便朗声道:“都起来吧,我不兴这一套,以后就别跪了。”

    “多谢大人。”

    牛五膘急忙扯着三个娃站起身。

    “你叫什么名字?”秦川一眼就瞧见了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的他。

    “回大人,小的叫牛五膘。”

    “嗯……这名字不错,养牛马多长膘。”

    秦川忍着笑,一本正经说道。

    牛五膘不知说啥,只一个劲傻笑着。

    秦川翻身下马,把马缰交给身后的红衣侍从,让他们牵去吃草,然后四下环顾这座吕梁山第二大的草场。

    “牛五膘,这云顶山草场拢共有多少亩?”

    牛五膘陪着笑应道:“回大人,山顶和四周缓坡加起来,得有一万三四千亩左右。”

    “这么大个草场,能同时放养多少匹马?”

    “回大人,若年景好,雨雪充足草甸丰美的话,养八千匹不成问题,干旱年景少少也能养四五千匹。”

    “嗯,不错。”

    秦川满意地点点头,又走过来拍了拍他肩膀,道:“我打算把这草场圈起来,在这建一个牧场,岚县那边还有几百匹种马和牧马,到时候一并送过来。”

    “你们把马给养好了,我绝不亏待你们,到时候就按匹算钱,养出一匹健马,扣除粮草钱之后,按市面价的七成给你们结算,如何?”

    牛五膘愣住了。

    半响之后,他才噗通跪在地上,一个劲地磕头。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

    其他马户也纷纷跪下来磕头不止。

    对他们来说,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一匹母马每年产一胎,马驹养两年半就可以骑乘或当挽马了,种马和母马每年大概要吃掉大约四石豆子,还有豆饼、酒糟及秋冬时的草料等,马驹只需母马的一半,养两年半就可以卖了。

    如今豆子很贵,要八钱银子才得一石,总得来算,养出一匹马驹,连带种马和母马吃掉的草料,按照如今的粮食价格,大概需要十二两银子左右。

    粮食虽贵,马匹的价格也同样很贵,一匹两岁半膘肥体壮的骟马,能卖二十两银子左右,

    扣除粮草钱,还剩八两银子,其中的七成就是五两多。

    也就是说,牛五膘等马户每养出一匹健马,就得五两银子左右。

    他们家家户户都有十匹八匹母马,每年能产八匹马驹,两年半就是二十匹马驹,共得一百两银子,每年大约四十两银子。

    这份工钱,可是比县里的小吏俸禄还高,足以让牛五膘等人对秦川感恩戴德了。

    其实,这种模式对秦川来说也很有利,他相当于按七成的市场价向这些马户购马。

    有足够的奖赏刺激牛五膘等马户,他们自然会精心照料那些马匹,给秦川养出膘肥体壮的健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