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二章 把岳父大人和岳祖父大人绑上船(第1/1页)大明最狠一个山贼

    任亮和他原东葫芦川的几个手下干将都回娄烦了,还有冯一龙和他几个弟弟,都在演武场的看台上。

    两人都听说过彼此的名头,又都是降将,早就混熟络了,原本正在低声交谈的,但看到场中那一幕之后,都微微皱了皱眉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一旁的冯十三鹰啧啧叹道:“大哥,姓秦的……”

    “叫秦大人。”

    “哦,大哥,秦大人那些红衣侍从好威风啊,跟咱们冯家庄的兄弟比起来,谁家更强些?”

    冯一龙自嘲地摇头笑了笑:“战场厮杀靠的是勇、气势和战阵配合,这一百红衣侍从的刀枪本事不比冯家庄子弟差,气势高一筹不止,战阵配合更不是冯家庄子弟可比的,就是从冯山营挑两百精锐出来,恐怕也不是那一百红衣侍从的对手。”

    “这么厉害?”

    一旁的老黄突然凑过来,咧着大黄牙呵呵笑道:“这一百红衣侍从可是大当家的精心挑选,日夜操练出来的,能顶住两百建奴精锐的围攻,你说厉不厉害?”

    冯十三鹰不屑地撇撇嘴:“不就是行军走路齐整点,好看点而已,有啥大不了的。”

    蹲在老黄旁边的山猫儿突然冲他扬起下巴,一脸挑衅地说道:“不服气是吧,要不咱俩干一场?俺让你一把刀。”

    “干就干,谁怕你了?”冯十三鹰滕地站起身。

    冯一龙拽着他的胳膊,把他硬生生摁下来,道:“十三,你不是他对手。”

    “他瞧着比我还小,怎么不是他对手了?”

    老黄笑呵呵地接过话:“嘿嘿嘿,山猫儿八岁开始杀人,十岁就跟着大当家的到处做买卖了,连俺这糟老头子都不敢掉以轻心,小十三你就别逞能了。”

    说到这,老黄突然话锋一转,接着道:“大当家的说过,三两百人厮杀的时候,全凭本事,谁人本事高,胆气足,就能干得赢,所以,以前俺们也没练过这种行伍阵列,包括最初的那批关帝军,也没练过,练的都是本事和胆气。”

    “大当家的还说,几千人甚至几万人的大战场上,靠的就不仅仅是本事和胆气了,还得有军阵严整和令行禁止,若乱糟糟的一股脑上,本事再高也得败,所以,过了年之后大当家的就开始让俺们练这行伍阵列。”

    “任爷,冯爷,以前东葫芦川和赤坚岭的兄弟过惯了自在日子,如今规矩突然多了,军纪突然严起来了,恐怕他们会有些不自在。”

    “大当家的说了,两位都是聪明人,自然能解决这些个小问题。”

    听到这番话,任亮率先抱拳拱了拱手,笑道:“老黄爷请替任某转告大人一声,就说东葫芦川的兄弟都醒目得很,若有耍滑头或不长眼的,军法处置就行了。”

    冯一龙也笑道:“老黄爷,赤坚岭的人既然跟了秦大人,自然就不再是冯家庄子弟,而是娄烦关帝军,任凭大人处置。”

    老黄也抱拳拱手,咧着大黄牙笑呵呵道:“两位深明大义,糟老头子敬佩,敬佩。”

    ……

    秦川离开了演武场,就带着红衣侍从径直赶往西头沟。

    王继宗也回到了娄烦,正带着乡民在西头沟水库下游的农田里播种,见秦川到来,便在田边的水沟里洗了洗手,然后迎了出来。

    “还剩多少地没种完?”

    秦川翻身下马,走过去问道。

    王继宗指了指旁边耕作的数十个乡民,道:“就剩这两亩了,今天就能种完。”

    秦川蹲在田埂上,望着田里新插种进去的番薯秧,泥土里还混有一些黑乎乎散发着刺鼻气味的玩意。

    这是王继宗按照徐光启书中记载沤的粪丹,用牲畜粪便、骨头、内脏、毛发等混合硫磺、砒霜,在一个坑里混合然后埋起来沤成的。

    挖出来的那天秦川特意跑去看,结果差点被熏晕,那冲天的味道比小时候在农村开复合肥时还要浓烈,还要难闻。

    哪怕兑水稀释了才淋进地里,那股气味也依然浓烈。

    地里的秧苗是把番薯埋在温室的沙子里,等生长的足够茂盛后,再截取的秧苗,用这种育秧法来种植番薯,能大大节省种子。

    “对了,明昭,土芋一亩地用了多少种子?”刚想到种子的问题,秦川就不由想到了土豆。

    王继宗苦笑道:“二十石土芋种子,拢共两千六百斤,只种了十八亩地,相当于每亩用了将近一百五十斤种。”

    秦川算了算,明朝的一斤等于后世的一斤二两,这点种子也不算多,便点头道:“没事,能亩产四百斤就值当了,亩产六百斤就是赚了,产八百斤的话,那就赚大发了。”

    王继宗笑了笑:“但愿能亩产六百斤以上吧。”

    其实,秦川心里有些无奈,亩产六百斤的土豆,放在动辄亩产五六千斤的后世会被人笑掉大牙的。

    但他没有后世那种高产品种,只有从美洲传过来的原始品种,又没有高质量化肥,没有农药,加上干旱,能亩产六百斤他已经很满足了。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小麦、谷子、糜子之类的庄稼,就是雨水充足的时候亩产也就两石左右,干旱年份连一石都不到,带麸皮也就一百斤上下。

    “大人,从今年起,恐怕就种不了冬小麦,也没法达到两年三熟的效果了。”王继宗忽然又忧愁满面地说道。

    秦川皱了皱眉,他知道王继宗为何这么说,因为天气一年比一年冷。

    “唉,去年春播比前年晚了半个月,今年比去年又晚了半个月,种得越迟,收成越晚,到了秋收,恐怕是来不及种冬小麦了。”

    “而且,今年的冬小麦被冻伤的不少,娄烦谷地那些田地里的长势参差不齐,收成肯定要打些折扣,到了明年,恐怕冻死冻伤的只多不少。”

    秦川揉了揉额角,沉思片刻后,道:“明昭,你再写几封信去顺天府,跟那几位开明的大人说,今年的新作物收成之后,若有存余,让他们尽量留给咱们,咱们可以高价买下来,只要有货,银子不是问题。”

    “咱们得多弄点种子,尽快把新作物都种开来,接下来几年肯定都只能一年一熟了,咱们得靠新作物增加产量,但这二十亩土芋就算能亩产六百斤,就算全存起来,到明年也只有一万斤种子,只能种七八十亩地,后年也只能种三百亩地,这点土芋远远不够。”

    “好,我今晚回去就写信。”

    “这些时日辛苦你了,忙完春播,得抓紧时间把人才都培养出来,能为你分担一点是一点,对了,咱们也得继续招贤纳士,尤其是开明的读书人,能招的全招来,银子不是问题,给他们开高点月钱。”

    “大人放心,这些事罗文天都在办,他交游比我广,也比较能说会道,会用些手段,肯定能招到不少贤能。”

    秦川点点头,又拍了拍他肩膀:“嗯,这就好,反正你们这些读书人得先辛苦一阵子了。”

    王继宗意味深长地笑道:“大人若想走捷径的话,只需将一人纳入账下,四方才子贤能自然会纷纷来投。”

    秦川眉毛一挑:“哦?那人是谁?”

    “汾阳文成。”

    “嗯?”

    秦川愣了一下,那不就是自己老丈人吗?

    “没错,正是大人岳丈。”

    王继宗又笑了笑,接着道:“大人,您这位岳丈大人的才能不在我之下,明明出身官宦世家却不愿出仕,在山西清流中素有声望,最为关键的是,他父亲文争乃是太仆寺少卿,总理西北马政,虽然只官居四品,却比许多二三品大员更为吃香,更让人乐意讨好巴结。”

    “大人只需娶了文小姐,把文成纳入账下,自然引起山西诸多清流才子,开明贤能的注意,又将这位太仆寺少卿捆在一艘船上,也能引起诸多渴望功名利禄之人的注意。”

    一听这话,秦川就笑了:“这主意不错,等朱由检跟我讲和,我就去汾阳把我老婆和岳丈大人一起抬过来。”

    “那我就等着喝大人喜酒了。”

    “对了,你写的那份奏疏,应该已经到朱由检案头了吧。”

    “算算时日,应该是到了。”

    “就不知他看完奏疏是何反应。”

    “应该会息事宁人。”

    “但愿吧,不说这个了,走,咱们上西头沟水库看看水库如何。”

    “好。”

    两人离开田间,策马上了西头沟。

    水库里的水位已经到了总容量的三分之二,上游的两条小溪仍在潺潺往下流,因为周洪山顶的积雪还没完全融化。

    而且,有了春雨和雪融,地下水位肯定会升高,山上的山泉也会出水。

    王继宗说,往年大旱时,山上的山泉也要到五六月份才会枯竭,也就是说,两三个月里,西沟头水库依然能得到水源补充。

    就不知补充的速度能不能赶上蒸发的速度。

    如果能,再加上积雪完全融化,到时候西沟头水库应该能注满水。

    六七月份又是雨季,如果能下那么一两场雨,今年的庄稼收成就不用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