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节 丝路(1)(第1/1页)宋耻

    这都是传说,查士丁尼没有那么笨。东罗马人获得蚕种,也没这么传奇。因为中国政权从没想过要保守丝绸生产技术的秘密,同样的例子还有,印度人从没有试图保密过棉花种植和加工的技术。似乎对于技术,这两个农耕民族国家,并没有西方世界想象的那么阴暗。

    这场丝绸战争,其实是一个误会。波斯人并没有任何阴谋,丝绸涨价的原因,确实是波斯人也买不到足够多的丝绸,否则能赚钱的情况下,他们没道理不卖给东罗马人。只是因为此时的中国也发生了战争,这是南北朝时期,陆路丝绸之路本就不稳定,北方是五胡十六国盘踞,战争频繁。恰好南方的南梁武帝开始北伐,将全国的商船征集起来,导致海上丝绸之路也断绝了。波斯人于是无法从陆路和水路买到中国的丝绸,本国和印度产的又无法满足要求,导致东罗马帝国经济崩溃,查士丁尼习惯性的用恶意揣测,发动了战争。

    丝绸之路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他沟通的国家数量之多,而且对面的消费能力巨大。

    李慢侯已经了解到,东罗马帝国虽然失去了不少领土,但希腊等地依然在控制之下,而且还控制着黑海沿岸的一些土地。可以从中亚直接购买丝绸,这个帝国依然非常有钱。他们铸造的金币在丝绸之路上是硬通货,甚至进入了陕西境内,被称作大秦金币。

    东罗马帝国这些年一直跟大食帝国战争不断,阿拔斯王朝虽然没落,可是塞尔柱帝国分裂出去的属国,却占据了叙利亚到埃及等地方,以前东罗马在小亚细亚沿海的城市据点,都被塞尔柱帝国的属国罗姆苏丹国夺取。

    战争和商路断绝,导致东罗马帝国财政一度崩溃,铸造的金币含金量不断下降,甚至一度含金量下降到零。财政收入也一度下滑到了两百来万诺米斯玛金币,科穆宁王朝掌权,开始改革。如今又上升到了五百多万金币的水平,而且含金量也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多。

    有这么多黄金,一方面是因为黄金在这里的价值低,购买力不可能跟在中国比。因为此时西非的马里地区是世界黄金最大产区,后世有人统计,马里帝国时期,生产的黄金,占世界产量的一半。而西非通过北非,黄金大量流入欧洲。

    五百多万金币,可是相当于五千多万贯呢,这几乎是宋朝靖康之变前的水平,而东罗马帝国无论是人口还是生产,都不看比得上宋朝。

    另外财政收入高还跟财政手段有关,传统的宋朝讲究的是轻徭薄赋,同时商业手段始终不如继承了希腊商业文化的东罗马帝国,商业税收始终不足。不然区区南宋都能收一亿的税收,而北宋却没有,不是没有那么多财富,而是收不上来而已。

    无论怎么说,尽管黄金价值在欧洲更低,但在中国很高,所以用黄金购买丝绸的购买力就是巨大的,就好像日本人自己不用白银,却因为开发了白银,而拥有购买力一样。

    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东罗马帝国如此,大食帝国同样如此。哪怕是只控制着两河流域的阿拔斯王朝,此时已然拥有不弱的财政能力,收入水平不会比东罗马帝国更低。

    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这两大市场,非常值得开发。陆上,海上,都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陆地上,其实丝绸之路的极限还没有达到。真正将陆上丝绸之路开发到极限的,其实是蒙古人。蒙古帝国建立之后,他们将汉人的驿站系统复制到了草原上,让草原变得畅通,甚至一些欧洲小股旅人也可以安全的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国。

    现在李慢侯正在开发草原丝绸之路,已经将安全的驿站系统推进到了漠北高原中部。西段要通过的乃蛮部、高昌回鹘都是耶律大石的附属势力,只要大石能在这段建立驿站系统,草原丝路就打开了。

    海上开发,同样需要大石配合。因为李慢侯目前的投入水平,只能支撑到在新加坡建立基地,为此他跟占婆国、三佛齐都打过仗。这两个国家此时并不弱小,至少没有弱到李慢侯跨海轻松击败的程度。

    三佛齐以苏门答腊的巨港为中心,信仰佛教,控制着苏门答腊和马来半岛,百姓习惯居住在水上,因此有不弱的海上力量。

    出了马六甲海峡之后,面对的印度北部是混乱的回教封建主割据和混战状态,这些来自中亚的草原割据势力,不但强大,而且野蛮,很难和平沟通,你想跟他做生意,他想抢劫你的商船。而在印度东部,恒河出海口一带是信仰印度教的犀那王朝,此时占据着孟加拉地区一带,可不是后世的孟加拉国,还包括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是一个相当强大的国家,能挡住西部的中亚封建骑兵,就能挡得住李慢侯的大军,更何况李慢侯根本不可能派大军去。

    孟加拉以东的阿萨姆一带,是唐僧笔记中的迦摩缕波国,此时已经衰落,混战不断,无法贸易。

    所过之处,不是强大,就是混乱。都无法立足,或者立足成本太高,利益预期不足,风险太大。

    可如果大石能在两河流域立足,控制巴格达的话,就很值得打通印度洋航道了。波斯人在衰弱,以前控制印度洋的波斯水上力量已经收缩,宋人商船目前取代了波斯商船,成为这一带的运输服务商。

    李慢侯不想只为别人服务,他更希望宋人直接参与印度洋地区的转口贸易,他需要在这一带打通商道,建立起一条完整的贸易基地线。

    要打通这条线,他至少要在印度南部取得一个基地,最好还要在犀那王朝控制的孟加拉地区建立一个基地,抢也好,租也罢,有这样一座基地,只要将这里的棉布专售到巴格达,就足以盈利。

    过了印度,在波斯南部建立一座基地,就可以直达巴格达了。通过巴格达,可以往北输送商品到欧洲。欧洲此时经济极为落后,但却有银矿,而且还能转口非洲的黄金。

    只要打通巴格达,印度洋航线,就值得投入,因为这将会成为一条黄金之路!

    可是大石是怎么想的,李慢侯却不知道。突然派他的太子从海路来到大宋,说要回上京临潢府守祖陵,李慢侯信他个鬼。

    回到山东第一件事,就是关心一下今年的第一批使团,这已经是惯例了,即便李慢侯不在,使团也照常出发。东藩府有一套制度,这是李慢侯敢去扬州,并且长期驻留的信心所在。跟林永那种藩镇集团不同,李慢侯建立的藩镇体系,更像是一个小朝廷,不一样的是,他的小朝廷没有科举,不用文官,而是军政一体,利出一孔,精英都被逼入军队中先锻炼,然后才有机会当官。等到明年,就有第一批熬过十年的文官将会出仕了。

    今明两年,李慢侯最重要的两件事,一个是彻底打通丝绸之路,另一个就是军官入仕。

    扩宽丝路这件事,今年就要跟大石沟通清楚,大石不能帮他打通丝路,想回到临潢府,那是不可能的。让他儿子去守陵,也就只能去守陵,别人想都别想。

    李慢侯绝不相信,耶律大石把萧塔不烟的宝贝儿子送回来,是为了守陵的。他要真是这种人,当年就不会跑到西域去。

    事实上大石比李慢侯更急,正月刚过,草原上的冰雪都没有融化,大石的人就来到了山东,送来了耶律大石打算返回可敦城的消息。

    “大石要东征!他带多少兵马?”

    这是一件大石。

    如今大石东征,手里能拿出十万骑兵。但他不可能拿出这么多人,不仅仅是他不会放弃西域,更因为带着十万人他根本走不远。

    “大概一万精骑!”

    使者回答。

    李慢侯点点头,这就很合理了。

    “带一万大军东征?他想打谁?”

    一万人估计大石谁都打不过。

    可敦城一直在他手里,一方面是克烈人不愿意攻城,另一方面,是草原民族始终没有弄清楚大石的底细,包括克烈人在内,乃蛮部也名义上归附大石,可实际上根本不听他的,真听他的草原十八部,都跟着他去西域了。

    乃蛮部是三万户的大部,克烈部至少有五万户,动起手来,大石能打得过谁?

    “我主想回祖地祭天!”

    恐怕也只能祭天了,那这就不是东征,充其量是一种宣示存在的行动。

    “大石想怎么去临潢府?不会就来通知我一声,然后就去了吧!”

    使者笑道:“当然不会。我主特派外臣来沟通,还望燕王开恩,将我两京归还大辽。”

    李慢侯道:“当初说不要的是你们,想在有想要了,没这么便宜吧?”

    使者道:“当然不会让燕王为难。我主自有厚礼相赠!”

    “厚礼?多厚的礼?”

    “一百万金币!”

    “嚯!大石从哪发的财?”

    虽然西域那些商业城邦提供的金币不少,可大石的军费也大,他应该不可能一次拿出一百万金币。

    使者笑道:“我主去了一趟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