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节 礼法(2)(第1/1页)宋耻
“这是怕我赖在扬州不走啊?”
哪怕他只是孤身在扬州,朝廷也怕,主要是赵构很怕。
他的大军在淮阳军,晏湲就带着几万人在楚州堵着,连三个皇帝的御驾都不接了。
他一个人坐镇扬州,朝廷依然不安。让韩世忠坐镇镇江,李慢侯邀请韩世忠来喝个酒,韩世忠都不肯来,派他儿子来拜会,希望李慢侯赶紧走。
所以赵构也不敢说李慢侯有罪,否则李慢侯就不能走,得留在扬州待查。甚至得一直关在牢中。
綦宪回朝之后,案子被移交给刑部,刑部推翻了綦宪的判决,宣判燕王无罪开释。綦宪不服,要求刑部再议。一些御史弹劾刑部包庇权贵,也有一些御史弹劾綦宪妄法。
綦宪依旧不服,请下两制议。这就到了宋朝司法的最高级别,要宰相和翰林大学士辩法了,类似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于是皇帝下诏,让江北的晏湲回京,跟赵鼎一起讨论。
虽然晏湲和赵鼎都是从政治出发的文官,不想招惹燕王。可一些翰林大学士却不服,争辩非常激烈。
其实所有人都清楚,两个宰相意见一致,皇帝又偏柔弱,最后肯定会无罪开释的。但辩论还是要辩论的,而且时间会非常漫长,好在他们一时间也没什么大事要做。这几年天下太平,边患的事情,基本上都被燕王摆平了。不管是女真人也好,草原人也罢,别说找燕王麻烦了,此时被燕王压制的喘不过气来。
这种情况李慢侯都猜测的到,所以他根本不想在这件事上浪费时间,圣旨一道,他就走出了牢房,启程北上。
扬州百姓送他很远,这次他坐牢期间,扬州百姓让他颇为感动。
从他进入衙门受审开始,百姓就为了州衙,还有人组织献万民书给知州,转交皇帝,希望皇帝开恩。綦宪后来走的时候,尽管吴夙安排了乡兵保护,依然被扬州老百姓的青菜叶子臭鸡蛋糊了一脸。
当然不可能每一个扬州百姓都是如此,可当年他守城长达半年多,城里有上百万百姓,哪怕百分之一人感恩,也有一万多人。幸好吴夙准备充足,否则綦宪很可能被百姓强行拖出州衙殴死。
李慢侯很快就回到了山东,不是仓惶而逃,而是尽快平息南下带来的影响。
他担心的挑衅并没有出现,女真人和草原人没空,而且很可能都还没收到消息。知道情况的西藩集团、朝廷都没有动手。而且吴阶最后也上书为李慢侯求情,他求情的理由是,女真人被驱赶回辽东,大半是燕王之功。
不过吴阶是最后求情的,排在所有藩镇之后。未必没有坐视机会的情况。
李慢侯平安回来了,一切危机就消失了。吴阶甚至派人来送礼,说是给燕王压惊。礼物是上百件蓝田美玉,不单单是蓝田玉,大半都是和田玉。蓝田日暖玉生烟,开采太久了,如今想找到好品质的不容易,和田玉才刚刚大规模开发,好的玉料数不胜数。靠着河西走廊,蓝田是玉石的加工中心。李慢侯偏偏是一个舍得在玉器上花钱的,整个大宋,花钱买玉的,他能排前三。
蓝田加工的美玉,倒是不太依赖山东出口,因为玉器的主要消费市场,还是中国。国外并不流行,勉强能让一些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接受,比如日本和高丽,在其他国家,就没什么市场了。
但吴阶兄弟依赖东藩的地方还有很多,长安大量的手工制品,都需要通过黄河北运,在草原上销售。耀州的黑瓷,也依然从山东出口。
可吴阶偏偏送玉,事实上也是在提醒,其实他并不担忧东西卖不出去,他有的是渠道,比如西域。
跟李慢侯一起,压迫正在加快汉化的西夏国,三方共管河西走廊商道之后,吴阶集团就阔气了起来。
史书上只说河西走廊如何重要,却从来没有一个数字化的统计,李慢侯现在有数据,光是他每年从河西走廊上运出去的商品,就价值上千万贯,主要是瓷器和丝绸,其他各种工艺品超过千种。
吴阶兄弟运出去的,肯定更多。虽然陕西已经不盛产丝绸,但四川是跟江南并列的丝织业中心,四川的丝绸锦缎,最便利的出口通道就是河西走廊,必须经过吴阶的辖区,就要给他纳税。还有四川的茶叶,吴阶相当于堵在四川这个宝地门口,守四川人的过路费,他还真是吃死了四川人。
假如四川运出去的商品价值跟东藩一样多,十分之一的税率就能收一百万贯。可四川肯定比东藩更多,因为东藩境内的商品,更多是走海路出口。四川手艺品产量,还比东藩大的多。因为没有经受过战火洗礼的四川,现在可是大宋最富庶的地方,赵构朝廷的赋税中,四川提供了百分之四十。这肯定不可能靠四川的土地,只能靠商业了,商业则是从手工产品贸易中来获利的。
说白了,手工业时代,拼的就是劳动力,四川人多,货自然也多。
四川的手工艺品出口,就足够吴阶吃用不尽了。
如果不是派了将近十个批次的使团西行,李慢侯也很难相信这条商道会有这么大价值,因为他很难想象,靠陆地运输,能销售数千万甚至上亿贯价值的商品出去。
可是调查了西域的情况之后,他就一点不怀疑了,一些情况他在史书上看到过,一些情况则是现场调查出来的。
关于丝绸之路上财富争夺的故事,数不胜数。西域小国间的战争,甚至可以说,都是因为争夺商道控制权而来。
让大多数人想象不到的是,东罗马和波斯帝国这样的超级强权,竟然也会为了丝绸贸易而爆发战争,这种大国间的战争,打起来可不是西域商业城邦国家那种过家家,投入是以十万计算的兵力,一打就是经年累月,这两大帝国的丝绸战争,一共打了三年。
可为什么东罗马帝国在最强盛的查士丁尼大帝时期,会和同样强盛时期的萨珊波斯帝国打三年丝绸战争呢?
原因是丝绸的利益大到了影响帝国财政的程度。高价值的丝绸,经过丝绸之路,一道道关卡征税盘剥之后,加上高昂的运费成本,到了罗马帝国手里,已经比黄金更贵。可是罗马人对此趋之若鹜,因为丝绸对他们来说,就是贵族的服饰,是他们区别于平民的标志。罗马贵妇为了能穿上一件丝绸制品,可以像不喜欢的男人谄媚。
由于价值太高,东罗马帝国购买到丝绸之后,并不是直接转手卖给西罗马的贵妇。而是在君士坦丁堡拆线,将中国生产的丝绸制品拆成丝线,然后跟他们的亚麻、羊毛等纤维,加上金线混纺,于是生产大量掺假的丝绸,因为假如了丝线,这些混纺织物就有了一些丝绸的高贵光泽,依然让人趋之若鹜。
靠着拆分中国丝绸进行混纺,君士坦丁堡这座城市发展出了庞大的手工业,而这些手工业作坊,全都被帝国政府控制,是官办作坊。通过垄断丝绸的贸易、再加工等产业,东罗马帝国富甲一方,财政收入高达两千多万金币。可当商道断绝之后,他们的财政收入一度下降到了两百万金币。
查士丁尼大帝这样的君王,是不可能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可偏偏波斯人要挡他们的财路。
一方面,萨珊波斯帝国消灭了中亚衰落的贵霜帝国,实际上将丝绸之路控制在了手中。通过向东罗马转口丝绸,财政收入丰厚。同时这时候桑蚕也传播到了波斯,萨珊波斯自己也能产丝绸,但是数量很有限,根本无法大量供货。
查士丁尼是一个好战分子,在他任内他大肆用兵,将灭掉西罗马帝国的一些蛮族国家消灭,几乎重新统一了罗马帝国。支撑宏图大业的永远都是坚持的经济基础,但查士丁尼突然发现,他的经济基础正在垮塌。进口的丝绸价格越来越高,他的利润越来越薄不说,原材料供应不上,大量工人失业,甚至爆发了工人叛乱。
查士丁尼认为,进口丝绸越来越贵的原因是波斯人搞鬼。波斯人解释说,是从东方来的丝绸越来越少,查士丁尼怀疑这是波斯人的手段,限制丝绸之路的贸易,从而让波斯人自己的劣质丝绸高价卖给东罗马帝国。
为了解决被波斯帝国控制货源的被动局面,查士丁尼想了一个办法,派使者去怂恿红海沿岸的,信仰相同的东正教国家埃塞俄比亚帝国,鼓励他们从海路去锡兰和印度从中国商人手里直接采购丝绸,然后转售给东罗马。
埃塞俄比亚人去是去了,但他们依然解决不了问题,因为波斯的海军太厉害,控制着印度洋,他们只能走私,数量太少。
查士丁尼失去了耐心,向波斯帝国发动了战争。结果一打就是三年,双方损失惨重,谁也奈何不了谁。这时候查士丁尼通过几个印度僧人了解道,他们知道丝绸如何制造,这时候查士丁尼才知道,原料丝绸的原料是一种虫子吐的丝,而不是长在树上的。于是摆脱印度僧人帮他带来桑树和蚕中,几个僧人将蚕种藏在手杖中,带给了查士丁尼,于是东罗马人也能自己生产丝绸了,接着桑蚕技术又通过十字军带回了意大利,在欧洲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