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第157章(第3/5页)七零错位人生
倒是不大,今年三十五了,也是农村人,不过是跟着亲戚一起来城里打工的,已经来了好几年了,对周边的情况也挺熟悉的,当然最熟悉的肯定是菜市场。
俩人是存在不小的代沟,不过无所谓,保姆又不会跟李桂芳争执的,你说啥就是啥,哪怕你说太阳是方的,方的就方的吧,又不妨碍她晒太阳。
只这般,俩人相处的非常好,基本上每天上午都泡在菜市场里,一般会一直待到十点半以后,才慢悠悠的往家里赶。
赶到家里差不多就十一点了,洗菜择菜炒菜煮饭,哪怕俩人吃得都比较简单,那等饭菜上桌也要将将十二点了。
可李桂芳一点儿也不着急,她就喜欢这种优哉游哉的生活,以前还在乡下老家时,哪天都是急吼吼的。其实,她也不是天生的急脾气,这不是被日子催着吗?想好好活下去,就必须挣够工分,一催二赶的,加上她早早的就没了男人,脾气不急躁才是奇了怪了。
她一直就很坚持,有钱人才会脾气好,有钱人才会心地善良,瞧瞧她现在,虽然有钱的不是她而是她孙女婿,可她这不是变得越来越好脾气以及善良了吗?
她啊,今个儿早上出门时,在路边看到一个乞丐,都忍痛从兜里摸出了一分钱丢给他。
乞丐……我谢谢你哦!!
李桂芳的日子过得特别充实,基本上她整个上午都是在菜市场度过的,而吃过午饭后,她会稍微眯一会儿,一般都是睡上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
别看仅仅是歇个午觉,可要知道,这是她多少年来的梦想啊!
她童年和少女时期都是生活在战乱之中的,那时候别说歇午觉这么奢侈的事情了,当真的是能不能活过今个儿都不知道。等好不容易国家太平了,她也顺利的嫁了人,也怀上孩子了也平安生下儿子了,结果,她男人没了。
五几年的时候,只能说她老家附近算是比较太平的,战乱是不会有了,也无需担心哪天家门被鬼子踹破了,可真要说好日子吧,还真没有。
不单五几年的时候缺衣少食的,哪怕到了六几年,日子还是不好过。
那时候,也不单单是她家那一带生活困难,而是整个国家都处于刚稳定的状态。哪怕她男人被评为了烈士,可很多时候并不是国家或者上头其他机构愿不愿意帮你,而是他们有没有那个能力。
有能力,那是从手指缝里漏出一点就够过日子了,没能力,那直接歇了吧。
就这样,那些年她一个人带着儿子,磕磕绊绊的过日子,直到六十年代末,给儿子娶了媳妇,然后……
倒霉的日子就来了→→
“我儿媳妇哟,那可真的是天生的懒骨头,只要打不死她就往死里懒。别家都是儿媳妇伺候婆婆的,就我家了,她懒的我有时候真恨不得打死她算了。”
“懒还没啥,我那会儿身子骨还挺硬朗的,能干活。最要命的是,她给我生了一个又一个的孙女哟!”
“那时候国家是还没搞那什么计划生育,孩子倒是随便生,只要你能生,爱生几个就生几个,没人会管的。可那也架不住她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的给我生孙女哟!”
“我真的是倒了八辈子的霉了,咋就摊上了这么个倒霉儿媳妇呢?”
每当李桂芳从午睡中醒来后,她都会让保姆做点儿吃的,有时候是一碗甜羹,有时候则是蒸两个包子,再不济弄点儿饼干也成的,她不挑食。
等吃喝摆上桌,她就开始了日复一日的编排前儿媳妇中。
保姆是真的无所谓,虽说自打改革开放以后,赚钱比以前是容易多了,尤其是步入了九十年代后,有钱人越来越多,对于保姆的需求也增加了,相应的,保姆的工资也有着很大幅度的提高。可一码归一码,这伺候人的活儿肯定不好干,她来城里打工当保姆已经有七八年光景了,真的是啥人都遇到过。
平心而论,就李桂芳这样的雇主,已经算是很好很好的了。
瞧瞧,主家的工资给得高,她同乡里有不少人也是当保姆的,她每个月都比人家多拿了十块钱。别看着十块钱不算多,可不拿白不拿,而且她干的活儿少啊!
比起别的要伺候一家老小的保姆,她实在是太轻松了,毕竟主家小俩口一般都见不着人。最多也就是一周回两三次家,有时候只在周末回来,甚至有连着两周都没有回家的记录。
在这种情况下,只伺候一个农村老太太罢了,真的非常简单。即便那个老太太性子有些难搞,但那又怎样呢?反正有钱拿且活儿不累,被说几句又无关痛痒的。
所有人都很高兴。
而就在郝妈为了当初没及时阻止儿子恋情发展的事儿懊悔不已时,郝爸终于联络上了南边的人,牵线搭桥后,又介绍郝妹跟那边认识一下,最终在年前把人给送过去了。
这却是捅了马蜂窝了。
郝妈之所以能暂时冷静下来,也是因为一来郝新明的事情一时半会儿的不可能有转折点,二来郝妹那事儿说说容易做起来难,要从原单位辞职,要找门路联络熟人照顾她,还要出发前往南方……多难啊,肯定今年完不成的。
结果郝爸就用实际行动告诉她,其实也没有多难。
“离过年还不到一个月啊!你就这么着急把孩子送走吗?小明一两个月都不着家,我跟前就剩下小文了!”
郝爸很是纳闷“我以为这事儿你是同意了的……”
“那也不用这么着急吧?快过年了啊!回头你怎么跟爸妈交代啊?”
“这还用交代?不就是今年不回家过年嘛,没事儿的。再说不是还有小明跟他媳妇吗?他媳妇还怀孕了,到时候爸妈就忙着看她的肚子了,没空关心小文的。”
郝妈又不想说话了,她是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大闺女好多年前就嫁出去了,又因为嫁得早,那会儿还没开始计划生育,所以她有俩外孙。唯一的儿子娶了媳妇,瞬间就忘了娘,也没说儿媳妇怀孕了就送到家里来,就这样明明就生活在一个城市里,愣是好多天都见不到一回面。
本来,她还有个小闺女可以安慰安慰,谁知道……就这样去了南方?
对全国各地很多人来说,首都京市都是一个象征,也是很多人毕生的向往。可对于首都人民来说,却未必会向往其他地方,当然这肯定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的,可郝妈的好奇心确实十分的匮乏,她就想安生待在京城根脚下,实在是想不明白她小闺女咋能这么折腾呢?
要是换一换就好了……
临近过年,郝妈生生的把自己给搞自闭了。
她的朋友倒是不少,可能说掏心窝子话的却没几个。亲戚朋友里面,她跟娘家这边联络不是很多,只因为她是高攀了老郝,娘家人好多都盼着从她身上揩油水。算来算去,真能让她吐槽倒黑泥的,还就只剩下了二姑姐,也就是谢母了。
还好,谢母已经退休了,她平常活动还是挺多的,但一听说弟媳妇找她逛街,她立马就应承下了。
逛街当然只是个借口,毕竟郝妈不可能明着说,我心里憋了太多的苦闷,想跟你说一说,好叫心里头好受一些。
不过,大家都是明白人,谢母耐心很好的陪她弟媳妇逛街说话,累了还去茶馆里歇了歇,顺手买了不少京城老字号软和的糕点。
“你啥时候爱吃这口了?”郝妈奇了怪了,她从来不知道自己的二姑姐喜欢吃这种口感软绵的糕点。
“不是我吃,我是打算等下顺路去看一下我小孙女。”提到自家小孙女,谢母立马笑开了怀,“丫头已经一岁半了,牙口特别好,胃口也好,最爱吃这些软乎乎甜津津的糕点了。”
郝妈顿时心头涌上了一种酸涩的感觉,反正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倒是谈不上嫉妒,但总归不是很舒服。
半晌,她道“方便的话,我跟你一道儿去?”
“方便,这有啥不方便的?正好今个儿我小儿媳妇也没课,她一准儿在家呢。”
说实话,郝妈不太想看到别人家的儿媳妇。甚至于,她觉得谁家的儿媳妇都比她家这个好。
还真别说,兴许当真就应了那句老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郝妈这会儿的心态熟悉吧?
简直就跟李桂芳如出一撤!
可惜,她俩并没有任何共同语言,甚至完全不希望有朝一日再度同框。
等又片刻后,谢母带着郝妈离开了歇脚的茶馆,步行去了离这儿不远的小儿子家。
果不其然,她儿媳在家呢,一同在的还有儿媳她妈以及她奶,当然还有个胖成球的小丫头。
“也是赶巧了,亲家母、亲家奶奶都在啊!”谢母乐呵呵的跟她们打招呼,顺手抱起了自家的小胖孙女,“来,让奶奶掂量掂量,哟,你又胖了吧?”
回答谢母的是来自于小胖孙女带口水的亲香。
郝妈心里有点儿犯怵。
她感觉可能是儿子对自己造成的打击太大了,更有可能是儿媳妇的娘家人太上不得台面了,以至于她现在根本就听不得什么亲家母、亲家奶奶这类的话。哪怕是别人家的,她这心里还是有些不得劲儿。
谢母抱着孙女给介绍着“亲家母、亲家奶奶,这是我弟媳妇。”
“认识,小明他妈。”
郝妈尴尬的笑着,回道“我也跟着唤亲家奶奶了。”回了这话后,她隐约觉得有些不太对头,“我家小明常来这边吗?”
“常来,老是来!这段时间还成,差不多每个月都来。去年前年,他每周都过来。”
郝妈的脸绿了。
她当然不觉得她宝贝儿子会欠到总跑来这边蹭饭吃,那就是有别的事情。回想起郝妹曾跟她提过的那些事儿,哪怕没有丁点儿证据,她也敢肯定,她儿子是为了那些个外语学习资料来的。
换言之,就是为了毓秀来的。
说话间,她外甥媳妇已经端了果盘零食盘子过来了,笑盈盈的招呼大家落座“刚切的果盘,零嘴也是我得空自己做的,舅妈尝尝。”
谢母也笑道“这孩子除了上班外,最大的爱好就是鼓捣这些吃食。还真别说,啥东西到了她手上,哪怕只是随便切切弄弄,看着就特别不一样,尝着味道也特别好。”
“那我可得尝尝了。”郝妈并没有真把这话当回事儿,可二姑姐的好意她得领。
谁知,这一尝却让她面露惊讶。
“怎么样?好吃吧?上回小文来她表哥家,还夸了又夸呢。”谢母顺手抓了一把花生吃了起来,“也就她耐心好,要是我就直接上街买花生瓜子了,她非得自个儿买原材料来做,还说吃着安心。这小零嘴其实还不算啥,她做饭才叫真的好吃呢!”
郝妈很是惊讶,扭头看向外甥媳妇“你还会做饭?”
“会呀,打小家里的饭菜就是我做的。说起来,当初我还小的时候,就是搬了板凳踩在上头炒菜的,那会儿我哥还帮我生火呢。他到现在都还说,会黑成那个样子,搞不好是因为帮我生火次数多了,被熏黑的。”
郝妈被逗笑了,刚想说外甥媳妇真风趣,就听外甥媳妇的妈笑着拆台“你听他瞎胡说!自个儿长得黑还赖你?他咋不去赖太阳呢?黑也不算啥,他还丑呢,那要赖谁了?赖我还是赖他爸?”
“妈你可别拆台了,回头被我哥知道,他又要生气了。”
“气呗,说得好像我不说这话他就不生气了。没见过谁那么爱生气的,屁点儿大就知道闹脾气,能耐了他!”
几人说说笑笑,期间还有个小胖丫头埋头吃着谢母买来的软和糕点,一晃眼就到了傍晚。
郝妈后知后觉的想要告辞,却被强留了下来。
想着都是亲戚,再说一顿饭也没啥的,尤其当她要走的时候,她外甥也下班回家了,再百般挽留之下,她坐到了谢家这边的餐桌上。
然后她就很后悔。
肥肠肥肠的后悔。
她外甥媳妇啊,明明是大学老师,为啥做的饭菜那么好吃呢?当然,人家的厨艺如何跟她没什么关系,再者郝妈本来也不是那种在乎口腹之欲的人。可她嫉妒啊,凭啥人家儿媳方方面面都好,她呢?
儿媳其实还成,就是儿媳的娘家人啊……
郝妈实在是忍不住,略提了几句家里的烦心事儿。谢母倒是径自安慰着她,其他人因为关系略有些远了,不好插嘴别人家的闲事,听得多说得少。
“舅妈其实也不用太担心,反正你们家条件好,只要条件一直都这么好,他们肯定会幸福的。”
“外甥媳妇哟,我这不是担心那边的亲戚找上门吗?订婚、结婚那会儿你们也瞧见了,那边呀,唉……”
“没啥的,船到桥头自然直。我跟毓秀熟,她那个性子,按说不会有什么苦恼的。就算将来真有事儿了,办法总归比困难多。”
郝妈想想也是,主要是现在没办法直接拆散儿子儿媳。既然强拆行不通,除了祈求将来好过一些,也没其他法子了。
等吃过晚饭后,郝妈再不想多停留,说什么都要走了。她外甥索性开车把亲妈和舅妈一并送回去。等他们走了,这边也告辞了。
谢母的亲家母和亲家奶奶是结伴出门往回走的。
那头姓宋,宋家住的地方离这儿很近,索性回家继续念叨。
“刚才我在那头都不敢多说,生怕亲家那头不高兴了。要我说,要是真不想让他俩在一起,法子多得是!先断了他的那啥……对,经济来源!你说对不?”
“对!”
“然后等没钱了,他还能干啥?啥都干不成!”
“对对!”
“回头看他咋潇洒!等穷了,啥都成不了了,那恋爱还能谈的下去?那不就知道咋回头了?”
“对对对!”
“不过我想了想,还是别造孽了。说到底那也是别人家的儿子孙子,关我啥事儿呢?这要是我自个儿孙子,我就直接怼死他了!”
“对对对……”
“你除了说对还会说啥?”
“呃,妈您说的对,太对了!”
“算了,我跟你较啥劲儿呢?话说回来,那女娃娃是有些不大像话。头一回上表哥家来拜年,也没说买些水果零食啥的。就算是不缺这口吃的,那也太不懂礼貌了。我还倒贴了一百块钱呢。”
“倒贴钱?”
“对呀,她来拜年,我还能不给她红包?她不懂礼数,我还跟她一个德行?我是什么人呢,能跟个小丫头片子一般见识?再说咱们家这条件,给少了也不像话,横竖就头一回上门多给点儿。”
“妈您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