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关键情节(第1/1页)我竟然是白骨精
由此,通过以上我们可以发现,明传奇剧作在国内博硕士论写作上研究成果着实丰富,单剧作整体研究之论写作在内容上趋向周详尽为其最大优点。
而多部作品的比较研究则尤能看出不同剧作的特色所在,或相同事在主题定位与情节安排上的传承变化。
专家作品的面讨论则有助于确立剧作家在戏曲史上的成绩及地位;而以明传奇整体成就作为研究对象者,某种程度来则是更有助于了解明传奇戏曲艺术在某个面向的完整风貌之展现。
至于古典戏剧情节的研究成果的话,首先,古典戏剧之情节研究可以分剧分析与理论归纳两种层面,前者以戏曲作为实际观察对象,循线分析剧作在情节安排上的艺术成就。
后者呢则以历代戏曲理论评点着作为研究底,归纳出古代剧论家在戏曲情节创作上的理念与见解。
参照上一段落对于研究明传奇剧的分类可知,一般针对戏剧曲进行面研究或比较讨论者,情节的铺设安排亦当会是其所涉及的范畴。
但若只能单就一剧一情节进行论述,往往仅能看出该剧情节的基础架构。
若是选择几部具有同构型的剧作将其情节设计一同比较讨论,则更可见得几出剧作之间相较之下的优劣同异。
这类的研究散见于上述这些以剧为研究主体的论当中,然此二者皆未能进一步面关照到明传奇剧在情节设计上展现出来的整体特色。
我国古代戏曲理论萌芽于唐宋之际,实成熟于明代;随着创作成果的丰富与搬演经验的积累,戏曲家对于剧创作于是有了更多的心得启发,情节关目设计上的艺术技巧更是甚为重要的一环,戏曲家于此点亦多有见解,这面研究成果归纳起来几乎可成独立一门的古典戏曲关目情节理论。
故而者们将戏曲理论或评点作为研究主题时,无论是以时代或以专家为范围,多数皆会关涉到历代各家关目情节设计理论的爬梳整理,情节理论所占比重与内容的深度则取决于该剧作家于此项艺术的讨论见解多寡而定。
而相关术论如1李渔及其戏剧理论张百蓉化中研硕李殿魁。
14清代曲论研究罗丽容吴中博张敬。
14明代剧研究陈芳英台大中研博陈芳英。
1王骥德曲律研究李惠绵台大中研硕曾永义。
1徐渭之曲及剧作研究易怡玲师大中研硕李殿魁。
1焦循的戏曲论着及其戏曲观研究林世仁化艺研硕牛川海。
11金圣叹评改西厢记研究陈淑满高师中硕王忠林。
11孟称舜及其剧论剧作之研究黄富美辅大中研硕曾永义。
13吕天成曲品戏曲观之研究王淑芬政大中研硕李殿魁。
13试论孔尚任之戏曲理论及其剧作江柏莹化艺研硕牛川海实践以桃花扇研究为例。
13祁彪佳戏曲理论研究邱琼慧政大中研硕洪惟助。
13明清戏曲理论之结构概念研究侯云舒中山中研硕王安祈。
15冯梦龙戏剧理论研究以其部陈富容中兴中研硕颜天佑改编剧为例。
15晚明戏曲理论之发展与转型,以邝采芸政大中研硕黄志民牡丹亭的流传讨论为线索。
15毛声山评点琵琶记研究李春烨中山中研硕徐信义。
15明代戏曲创作论研究李相哲师大中研博李殿魁。
16明代戏曲理论的对峙与合流以西王书佩中兴中研硕颜天佑厢记、拜月亭、琵琶记的高下之争为线索。
1汤显祖戏曲理论之研究高师中研硕汪志勇刘君。
1潘之恒及其品剧观研究张启丰国艺戏剧硕陈芳。
古典剧论中叙事理论研究侯云舒清大中研博王安祈。
以古典戏曲情节理论之发展与内涵为唯一主要讨论焦点者或者未见,清华大侯云舒的博士论古典剧论中叙事理论研究则在古典戏曲叙事理论的大范畴中,将各家所论情节相关理论列为其中一环而做出较为深刻的讨论。
而出现于古代剧作家戏曲论着中,牵涉关目情节创作艺术的种种议题则亦包含于此类以戏曲理论为研究对象的论当中。
根据以上整理可知,明代传奇戏剧情节的相关研究情况或可分为剧情节分析与戏曲情节理论探讨两种层面。
剧情节分析遍存于各篇以传奇剧为研究对象的术论之中,尚未见得一整体特色之呈现。
戏曲情节理论之相关探讨亦散见于各家以古典戏曲理论为研究主体的术着作之中。
国内博硕士论之外,关于明代传奇戏曲情节的研究专着则以讨论外在情节结构者为多,例如明清传奇结构研究,比较研究古剧结构原理。
单篇论如孙康宜明传奇的结构琵琶记与牡丹亭析论、王瑷玲明清传奇名作中主题意识之深化与其结构设计等。
至于各部剧具体戏曲情节的内容评价或分析则散见于各家戏曲史或单篇着作当中,于此不一一赘述。
至于古代戏曲论着中的情节理论之探讨则多见于各家戏曲理论史中,并且有着一定的成果。
以时代演进作为单元分类顺序者如赵景深曲论初探,叶长海中国戏剧史,夏写时中国戏剧批评的产生和发展及论中国戏剧批评,陈竹中国古代剧作史,俞为民、孙蓉蓉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通论,这一类的戏曲理论专着以史的概念出发,戏曲情节理论则散布于各代各曲家的相关论述之中,未成体系。
以主题作为立论基点针对不同戏剧理论分类整理讨论者,如蔡钟翔中国古典剧论概要,谭帆、陆炜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谢柏梁中国分类戏曲史纲,赵山林中国戏剧通论,李惠绵戏曲批评概念史讨论等;这一类的研究论着较能针对单一种论题进行较有系统的发挥,于情节理论一事的讨论亦甚有可观之处;唯深入细腻程度则视各家对于情节一事的定义理解与重视程度有着不一样的诠释与发挥。
我们这里则试图在这样繁琐而分散的研究成果之上,兼顾具体情节创作与相关批评理论二种层面的讨论,进一步建立起明传奇戏曲在关目情节设计上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与价值所在。
关于它们的研究法及章节安排的话,首先是研究素材之选择。
要知道明传奇剧确切的创作总数今日已无从得知,依据傅惜华明代传奇目一书所载录明代传奇剧约有九百五十种。
而庄一拂编着的古典戏曲存目汇考所收录的明代传奇作品约一千多种,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则横跨明清二代,以存有完整剧或剧情大体可考的剧目为收罗对象,辑录了明清传奇约一千一百余种。
并且上述的资料仅止于剧目名称的登录,或进一步介绍版存藏状况与情节事略叙。
若以剧作的汇集而言,明传奇收录了上起元明之间、下迄明清之际二百七十种传奇剧,则是今日可见收录明代传奇数量最多的一套选集。
我们这探究的是明代传奇剧在情节设计上所呈现出来的特色与成就。
传奇剧篇幅甚长,一部曲少至三十几出,多至五十几出,研究范围若扩大至明传奇则显得过度庞博,在讨论上亦较难深入细,故选择以明代毛晋所辑录之汲古阁六十种曲中六十种传奇为研究讨论范围。
毛晋所辑汲古阁六十种曲是今存明代汇刊传奇最丰富而重要之总集,与臧懋循所编着的元曲选堪称南北曲两大巨擘,这是为戏曲界所认同肯定的。
六十种曲系汇刻南传奇五十种,再加上还魂记硕园改、北西厢南演剧共成六十种曲。据金梦华汲古阁六十种曲叙录所论证,其取材路线当是以爨弄为编纂之对象;金氏举出四端为证,略述如下
首先是长洲吴氏百嘉室所藏毛刻未补版,每十种剧曲之首封题皆作某某记演剧定,不作传奇而曰演剧。
其次所收北西厢一种原系王实甫、关汉卿北剧,其将原有之五编制混合成长篇传奇形式,并依照南剧凡例改折为出。
而角色名称则依水磨班中色目改订,既违北剧原格,亦无当于南曲传奇正例,当是循爨弄俗而行。
还有就是五十种作品中多剧拥有改订,毛刻独收还魂记硕园改一种,盖当时梨园通奉硕园改为扮演依据。
包括各剧校订式不一,据此推知当时并未心于校订工作,而仅依俗取舍。
所以金梦华以此四项为证推断毛晋刻书动机非在成就曲之羽翼,旨则在求于谐俗,未料数百年后此刻竟成南剧之大观。
故而汲古阁六十种曲除了堪称今日可见最完整且数量可观之明版传奇选之外,亦是关照明代盛行传奇戏曲甚为重要亦极具代表性的明传奇剧总集。
毛刻六十种曲初辑之际尚不受艺林所重,然辑明代南剧者实以毛最,入清之后毛逐渐为人所重视,流传渐广之余翻印益多,其间版式多有变化。
然我们这里的重点则在于剧作内容之讨论,故于版上不多费心力进行考究,仅以北京中华书局于15年所印版作为研究底给大家进行讨论。
而汲古阁六十种曲中选录剧则主要集中于昆腔曲;至于昆曲化是否作为传奇剧种的必备条件之一,或者传奇应涵纳昆山腔之外的弋阳腔甚或海盐腔,各家者对于此事分持不同看法。
然汲古阁六十种曲所辑录剧作既以昆腔曲为主,其在定位上且排除了是否符合传奇戏曲定义的疑虑,内容上则又能兼顾完整性与代表性两项有利的客观条件,因此以之作为研究明代传奇戏曲情节设计安排特色的依据,在剧作份量与质涵内容上皆具一定服力与代表性意义。
至于研究进行式的话,如上一段落研究回顾所论,戏曲情节的研究亦可以有二种不同进行向,一为根据剧实际分析归纳剧作在情节设计上所展露的各式特点与形式逻辑。
另一则是藉由整汇析理历代各种戏曲批评论着中所涉及的关目情节理论,探究古代剧作家所言创作戏曲时在情节安排上所必须掌握的原则与技巧。
论之写作则是以前项为主,就明传奇曲所呈现的情节内容为依据进一步深入分析归纳,以期能够洞悉明人作剧时善于利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与剧情设计来表现主题情旨与吸引观众。
另一面则兼论各家戏曲论着评点中所涉及的关目情节理论,用以参照检视六十种曲在情节设计上是否合于戏曲理论中关涉到的情节美。
在剧内容分析面则从六十种剧入手,分别就戏曲中的关键情节之运用与非关键情节之穿插两部分讨论分析。
关键情节部分根据中国古典戏曲点线式之结构特色,析理择选出各剧影响故事发展最为切要的众多情节点,其中或多见熟套,亦可能出现少见的新意。
藉由整理分类的处理式探究这些重要关目在整出戏剧中的运用原则及其造成的戏剧效果。
中国戏曲在剧情的串连上除了设置安排重要情节以推展戏剧行动之外,基于场面冷热调剂、演员劳逸分配、以及兼顾多种艺术趣味能够充分发挥等众多因素。
尚会安插上一些情节是可以独立于整个情节主轴线之外、而不至对于剧情的铺展流程和整体结构有太大影响的,我们这里名其为非关键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