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权贵子弟(上)(第1/1页)大明元辅

    那应桢兄有些无奈地摊了摊手,道:“去是肯定要去的,我爷爷他老人家你是知道的,从来不会去得罪官,何况这高嗯,这位高公子,那可是高阁老亲自带在身边的侄儿,我要是敢扫他的颜面,回去一准被打发到祠堂罚跪去!”完又以探询的目光看着对。

    名叫元功的公子也苦笑起来:“你别看我了,咱们是同病相怜,令祖都不愿意得罪的人物,我爹自然也不肯得罪。”

    这时,雅阁的门被轻轻敲了敲,同时传来一个心翼翼的声音:“公爷,李家侯爷来了。”

    雅阁中,名叫元功的公子淡淡地回了一句:“请他进来吧。”

    外头应了一声,很快门便打开了,刚才在楼下赢了王登榜一千两银子的那位李公子面带笑容地走了进来,一看到面前两位,立刻拱手道:“临淮侯嫡长孙、弟李宗城,见过应桢世兄、元功世兄。”

    原来这穿着平凡无奇的李公子,竟然是临淮侯家的嫡长孙。那么能被他称之为世兄的“应桢”、“元功”两位公子的身份也就呼之欲出了:一个是成国公朱希忠的嫡长孙朱应桢,一个是英国公张溶的嫡长子张元功。

    不过,朱应桢与张元功对李宗城的态度就谈不上多么亲热了。

    李宗城见过他们二人,也算礼数周,但朱应桢只是略微露出一点笑容,朝他轻轻点了点头就算还礼张元功身为主人,也只是微笑着摆了摆手,道:“贤弟远来是客,坐下话吧。”

    李宗城被这般怠慢,不仅不怒,反而赔笑道:“弟听闻二位世兄雅好促织,特意在南京寻了些良品带来京师,今日只是打算展露一下,不想却折了飞腾楼近来的牌面战将之一,甚是过意不去,这一千两银子,弟实不敢拿,如数奉还,还请元功世兄莫要见责。”罢,便把王登榜输给他的长芦盐场银票双手递给张元功。

    张元功略微挑了挑眉,似乎有些惊讶,但还是马上摆了摆手,道:“王登榜常年在我这里折腾这点营生,今日折了战将一只,的确多少算个损失,但他输的钱跟我却并无太多关系,这钱既然是你赢来的,就拿着吧。”

    李宗城却不肯,坚持道:“弟岂敢?不止这银子弟不敢收,弟还有些见面礼要赠与二位世兄。”

    “哦?”朱应桢与张元功同时发声,对望了一眼,还是由主人张元功发话,问道:“你临淮侯府乃是开国一系,历来是在南京为官,与我们靖难一系实话,并无太多交情,你这般客气,我与应桢兄却有些不解了:请问缘由何在?”

    到底还是孩子,虽然气度不同寻常人家子弟,但城府终归有限,心里藏不住话,这种话就这么直挺挺地问了出来。

    好在李宗城年纪也就跟他俩相差仿佛,倒也不觉得突兀,笑道:“其实无甚大事,只是听高大士家的高侍读请了京中几位勋臣子弟出城踏青,弟惭愧,未曾获邀”

    朱应桢与张元功两人再次对视一眼,这次却是朱应桢开了口,问道:“那又如何?你想去?”

    李宗城忙道:“二位世兄可能有所不知,家父素来好,日前得知高侍读以龙鞭影震动士林,极其欣赏,多次在弟面前盛赞”

    “哦,我知道了。”朱应桢一脸明悟,打断道:“漫是你父亲,便是我祖父、叔祖,在家中也常拿高侍读来嗯,来鞭策我等晚辈,你的处境我能理解。”

    张元功也点头道:“是这个道理,我家也是一样不过宗城贤弟,我还有一事不明,不知你可否为我解惑?”可能是因为同病相怜,都在家里被长辈拿高务实来跟他们作对比而深受打击之故,这次张元功态度好了不少,至少肯叫人一声贤弟了。

    李宗城仍是那副赔笑的态度,连连点头:“哪里敢言解惑,元功世兄有何疑问,但无妨,弟一定知无不言。”

    张元功也不客气,直接问道:“令尊在南京好端端的,怎么忽然想起来京师了?”

    李宗城面上露出一丝诧异,答道:“家父素爱习,尤其善诗,南直隶附近名胜古迹早已游览遍了,此番北行也是带着弟一路游历后来大概是觉得论名胜古迹,还是京师最多,所以便来了。”

    张元功笑道:“一路游览?”

    李宗城心里咯噔一下,果然立刻便听见朱应桢淡淡地道:“宗城贤弟,北镇抚司可没有什么事能瞒得住我家,这一点你应该清楚的。”

    那当然,你叔祖就是锦衣卫都督嘛。

    李宗城的脸色,自进门以来第一次显得有些尴尬了。

    张元功见了,便逼问道:“前不久,赵阁老提议京营改制,私底下有人传言,我靖难一系尤其是成国公与英国公两家久掌京营大权,恐有尾大不掉之势。然后呢,成国公他老人家和家父为了避嫌,便再三上疏请辞不过却仍有人偷偷摸摸地建议,不妨从南京的勋臣里头找一找,挑个新的戎政总理或者协理出来。”

    他见李宗城的脸色都有些发白了,冷不丁就接上一句:“令尊连临淮侯爵位都还没有承袭,难道就开始打这总理京营戎政的主意了?我看这事儿不太合适吧?”

    朱应桢虽然没有话,可是目光炯炯,也盯着李宗城看。

    李宗城背上的冷汗顿时就下来了,连忙解释道:“误会了,误会了,二位世兄,这是哪里来的传言啊?家父,家父他对兵事一向不感兴趣这且不,家祖眼下无病无疾,家父甚至还放得下心出来游览山川河岳,正如元功世兄所言:爵位都没承袭呢!怎么可能想那种毫无可能的事情?靖难一系镇守京师,而开国一系镇守南京,这是我大明百余年的祖制了,谁敢违背?”

    这话还是符合情理的,所以朱应桢与张元功对视一眼之后,大体算是信了,但朱应桢却仍然问了一句:“既然如此,为何你父亲原在洛阳一带游玩,按照计划下一步该去关中,但却在月前突然转道,直接来了京师?宗城贤弟,你可否给愚兄一个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