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安排诸事【二合一】(第1/2页)战国大司马

    :六千字的章节一般都在六千六七百左右,不少了吧

    以下正

    八月初九晌午,即蒙仲带着人马启程前往城的时候,仅相隔半个时辰,便有府上的门客将消息送到了薛公田耳中。

    得知这个消息后,田的心情大为畅快。

    片刻后,待他倚重的幕僚冯谖来到书房后,田满心高兴地对冯谖道:“蒙仲那子,最终还是乖乖前往城赴任了”

    听了这话,冯谖的脸上露出了几许古怪的表情。

    旋即,他问田道:“薛公,蒙仲可是贤才?”

    闻言,田脸上的笑容逐渐收了起来,取而代之的则是一副怏怏之色。

    但考虑到追问他的乃是冯谖,他最终还是诚恳地给予了回答:“是。”

    “可是贤才?”

    “是。”田二度点了点头。

    “日后或能走到怎样的地步呢?”

    “或或能封君拜侯”

    田缓缓走到窗棂旁,看着窗外的庭院,幽幽地道。

    事实上,自从赵国那件事后,田就知道蒙仲这子相当厉害,更何况前段时间蒙仲在伊阙山击退了秦国的军队后,他愈发认识到了蒙仲这子的能耐,在心中给予了高度评价。

    但是,他绝对不会将这些评价出口,更不会使其传到蒙仲的耳中这是看重颜面的他所无法容忍的!

    不过此刻书房内就只有信赖的家臣冯谖,因此田倒也不介意道出心底的真正想法,即他对蒙仲的真正评价。

    “”

    听到从田嘴里出封君拜侯四个字,冯谖心中还是很欣慰的,因为这是田信任他的表现。

    但他还是忍不住问道:“既然薛公知晓那蒙仲是个大才,却为何不肯与他化解恩仇?”

    田沉默了片刻,旋即淡淡道:“我为何定要与他化解恩仇?当初他在赵国那般羞辱我,我看在他受宋王之命送来薛邑的封赏状,姑且饶他一命,还要怎的?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既承诺不取他性命,便不会再加害于他,但,他也休想轻易在魏国踏足高位”

    不得不,田着实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好面子、重承诺的他,既然当初过不再仇视蒙仲,那就自然不会再想着设法加害蒙仲,但这并不代表田不会刻意为难蒙仲。

    就好比这次,蒙仲在魏国立下了大功,但田却设法将蒙仲的食邑选定在了遥远的魏国边境,不过话回来,三千户的食邑规模却丝毫未变,甚至于,叶邑、舞阳两邑两地加起来还不止三千户到底,就像蒙仲所猜测的那样,田纯粹就是想让他不痛快!

    “何必呢?”冯谖苦笑一声,摇摇头道:“既已得知蒙仲日后前途不可限量,薛公何必再处处为难他?在下以为,若薛公效仿秦国的相将之制,将蒙仲收为羽翼这蒙仲,便可以成为您的魏章!”

    他口中的魏章,即曾经秦国国相张仪信赖的将领与搭档,他们一人在咸阳出任国相,一人在外执掌军队,而待等张仪奔赴魏国胁迫后者屈服于秦国时,魏章即是张仪的爪牙,只要张仪一声令下,魏章即会率十余万秦军攻至。

    正因为如此,当时中原诸国才会如此畏惧张仪真当“七尺大丈夫”张仪游诸国就只凭一张嘴么?他背后有名将魏章以及所率的十余万秦军在默默支持他哩!

    而蒙仲

    在冯谖看来,倘若眼前这位薛公能将蒙仲收为己用,效仿秦国的相将制度,田在朝出任魏相,蒙仲在外执掌军队,互为依靠、两相得利,纵使面对秦国又有何惧?!

    但不知什么原因,田就是不愿意与蒙仲彻底化解恩仇。

    果不其然,在听了冯谖的话后,田幽幽道:“没有那个必要。他到魏国仕官,是为了使魏国庇护其故国,而我任魏相,无论与他相处地好与坏,他都得遵从我的相令。除非他离开魏国,否则,我令他向,他便不敢向西”

    听闻此言,冯谖长长叹了口气。

    而就在冯谖思索着该如何劝眼前这位薛公时,忽然屋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旋即,有一名士卒走入了屋内,对田附耳低声了几句。

    “哦?竟有此事?”田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见此,待田挥挥手遣退了那名士卒后,冯谖忍不住问道:“薛公,发生了何事?”

    只见田伸手拍了拍窗棂,平静地道:“就在才,田黯进宫请见了魏王,恳请魏王允许扩充城一带的驻军,扩增到五万人”

    城?那不就是蒙仲即将赴任的职位么?

    冯谖心下暗暗想道。

    “大王怎么?”他好奇问道。

    “大王起初只允许扩增到三万人,因此田黯提出了一个建议,即剩下的两万军队,无需朝廷拨给钱粮”

    “咦?”冯谖闻言惊讶地道:“那蒙仲,竟自愿承担剩余两万军队的开支?这可不是一个数目。”

    听了这话,田冷笑道:“他背后还有段干氏,还需他为他担忧?”

    “这倒也是”冯谖笑着点了点头,旋即又问田道:“那薛公对此有何看法?”

    “呵。”只见田轻笑了一声,淡淡道:“拨出三万人的款项,就能收获五万锐,何乐而不为?”

    见此,冯谖嘴角不易察觉地露出几许笑意,故意又问道:“薛公不担心那蒙仲执掌重兵后对您不利么?”

    “就凭他?”

    田冷笑道:“我田若有朝一日在魏国失势,必然是因为失去了魏王的信任,岂会因为他?”

    到这里,他脸上的笑容徐徐收敛起来,皱着眉头又道:“这样也好,蒙仲手中有了这些兵,我魏国或许有机会干涉秦国进攻楚国的战事”

    冯谖当然知道田设法将蒙仲封到宛地一带,其实还有一层外人所不知的意思在,因此他压低声音问道:“薛公当真要介入秦楚两国的战事么?”

    听闻此言,田皱着眉头道:“先生又来考验我?田某就算再愚钝,也猜得到秦国接下来必然对楚国用兵,胁迫楚国屈服于秦,继而再挥军攻伐我魏韩两国。非是我要介入秦楚两国的战事,而是必须这么做,否则若坐视楚国倒向秦国,后果不堪设想。”

    “那田黯此番希望扩充城驻军的事”冯谖故意提到。

    田闻言冷笑一声,淡淡道:“姑且当做不知就是。我倒是更希望那蒙仲能尽快训练出五万新军。河、邺城两地的驻军不宜轻动,但倘若那蒙仲能尽快练出一支军队,我或许就有机会设法挫败秦国那挟楚国以攻魏韩的意图!”

    明见!

    冯谖闻言点了点头。

    旋即,在稍稍迟疑了一下,他试探道:“但即便如此,您还是不肯与那蒙仲化解恩仇?”

    “绝无可能!”

    田面色微变,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见田回答的如此果断干脆,冯谖亦没有办法。

    平心而论,田是个很矛盾的人,也的确并没有传言中所美化的那么好,想当初他冯谖初至田府上时,他为田到薛邑去收取息钱高利贷,随后见薛邑的百姓过的很苦,冯谖便当众将那几箱借据给烧了。

    事后田非常生气,将他冯谖赶出了府邸。

    直到最后田意识到了“民心”的作用,又亲自将他冯谖给请了回来,且从此再也不提薛邑的息钱。

    要知道,田是为了蓄养那三千门客,才会在他自己的封邑设息钱,结果因为他冯谖的关系,连带利赔进去了,可即便如此,田最终还是把冯谖又请了回来,奉为上宾。

    不得不,在“轻钱财、重信义”这面,田确实无可褒贬,可拥有这等胸襟的人,又不肯宽恕曾经得罪过自己的人,这让冯谖着实有些想不明白。

    不过

    暂时就先这样吧。

    冯谖暗暗想道,毕竟据他所见,田已经很满足于将蒙仲打发到宛地,并不准备再针对蒙仲,反而还准备利用蒙仲去挫败秦国的野心,因此他倒也没有必要冒着触怒田的危险去劝什么。

    只是在心底,冯谖觉得非常可惜,毕竟当年张仪与魏章这对搭档,着实令中原诸国惊恐不已,而现如今,田与蒙仲其实也有机会达到当初张仪、魏章那般的高度,只可惜田始终不肯与蒙仲真正化解恩怨。

    数日后,由于田这边的故作不知,田黯最终还是服了魏王遫,使魏王遫允许将城的驻军扩增到五万人,但就像田黯先前承诺的那样,大梁这边只给予蒙仲三万军队的钱粮,倘若蒙仲确定要用满五万人的编制,那么多出来的两万军队,就得由蒙仲自己承担。

    其实倒也不是魏王遫吝啬,只是这一次战争,魏国的损失实在太大,阵亡了足足十万士卒,且其中还有将近一半是魏武卒,单单抚恤的金额,就已经让魏国的国库出现了赤字,哪里还有余钱让蒙仲组建新军?

    也亏得魏王遫并不昏昧,他在田的分析下,已得知秦国接下来的目标是楚国,意在迫使楚国屈服后再次攻伐魏韩,因此,即便国库再艰难,魏王遫也会拨出所剩不多的钱款,让蒙仲组建新军。

    确切地,并不止蒙仲,公孙竖的河军,魏王遫也决定重新补充至十万人,毕竟河郡维系着魏国一半的税收来源,绝对不容有失倘若失去了这片土地,那他魏国就再也无力阻挡秦国了。

    而与此同时,蒙仲等人仍在前往城的途中。

    城,它位于魏国最南边的边界,距离大梁约有六百里的路程,距离蒙邑则有九百里左右,可谓是非常的遥远。

    正因为路途遥远,因此在临行时,蒙仲决定先回蒙邑一趟,一面看望老师庄子,一面将愿意投奔他的蒙邑诸家族子弟一同带往城,顺便将家中的母亲、妹妹以及新婚的妻子亦带往城定居毕竟若不出意外的话,蒙仲他们得在城一带居住很长一段时日。

    因此在出发的时候,蒙仲就将队伍分为了两支。

    其中一支由蒙遂、蒙虎二人率领,其中蒙遂暂时统率约一千五百名步卒,而蒙虎则与其副将曹淳,统率三百余骑兵沿途保护,这支队伍先启程前往城。

    而另外一支队伍,便是华虎、穆武二人所率领的六百余骑兵,他们将沿途保护蒙仲、武婴、乐进、乐续等人,先回蒙邑一趟,然后再追赶蒙遂、蒙虎二人的那支队伍。

    考虑到前赴城任职的期限有足足一个月,因此蒙仲等人倒也并不着急。

    至于蒙仲另外一位老师孟子那边,时间就不算宽裕了,因此蒙仲在从大梁临行前,便给孟子写了一封信,大概地讲述了一下他即将前往城担任城令的事。

    大梁距离蒙邑,还是有段距离的,但由于蒙仲这支队伍部都是骑兵,因此倒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倒是在穿魏宋两国边境的时候,花了些工夫。

    魏国这边的关隘还好,在蒙仲取出魏王遫册封他为城令的公后,关隘内的魏国守军立刻就改变了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关隘的守将,正是当初蒙仲前往魏国时,亲自下关盘问他的那位守将。

    仅仅不到一年的工夫,当初被他盘问过的宋国子,居然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城的城守,不得不那位守将亦是大感吃惊。

    而相比较魏关这边,经过宋国的关隘则更加麻烦,哪怕蒙仲出自己的故籍、明自己的来意,也无法服那座宋国关隘的守将开启关门放他们进入宋国。

    最终,蒙仲只能让蔡成、吕闻二人率领六百余骑兵在宋国国境外驻扎,而蒙仲则带着华虎、穆武、向缭、武婴、蒙横、蒙珉等人返回蒙邑。

    由此可见,虽然现如今魏国与宋国结了盟,但两国的军民彼此间还并不信任,因此那名宋将自然不会放任蒙仲麾下的六百余魏国骑兵进入国内这是人家的职责所在。

    暂时撇下了六百余骑兵后,蒙仲等人骑着马,而蒙横、蒙珉则乘坐战车,双又赶了两日路程,最终才抵达了蒙邑。

    待进入蒙邑境内后,蒙仲吩咐蒙横、蒙珉两位族兄带着族弟蒙傲先回蒙邑,而他则与华虎、穆武、向缭、武婴、乐进、乐续等人,先前往庄子居,拜访他们的老师庄夫子。

    骑兵的速度,自然要比战车快得多,只是大半个时辰,蒙仲一行人便抵达了庄子居。

    只见他们一行人将战马拴在庄子居外的竹林中,一个个轻车熟路地走向庄内,平白让居住在庄内的各家族子弟吓了一跳。

    也难怪,谁让蒙仲这些人一个个身穿戎装,腰悬利剑呢。

    不过待庄子居内的乐氏子弟认出了乐进、乐续二人,而其余家族子弟亦认出了蒙仲、华虎、武婴、向缭等他们家族的族人后,对这才知道只是虚惊一场,连忙代为向庄子、庄伯禀报。

    片刻后,蒙虎领着华虎、穆武、向缭、武婴、乐进、乐续等人,到主屋的堂屋内拜见了他们的老师庄子,恭恭敬敬地向这位老师磕了几个头,作为弟子未能侍奉在老师左右的赔罪。

    其实嘛,庄子并不在意这些虚礼,不过考虑到这是蒙仲等弟子发自内心的行为,他也不会去阻止顺其自然嘛。

    直到蒙仲等人行过重礼后,庄子这才微笑着问道:“此番前往魏国,有何收获?”

    听闻此言,蒙仲拱手道:“回老师的话,弟子等人在魏国时,作为魏军前往救援韩国,侥幸于伊阙击败了进犯的秦国,助韩国击退来敌,夺回宜阳、新城两地,魏王因此封弟子城令,赐叶邑、舞阳两地三千户,作为食邑”

    当时庄伯亦在旁,在听了蒙仲的话,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他吃惊问道:“食邑三千户?”

    “是的,庄伯。”蒙仲点点头道。

    听闻此言,庄伯发自内心地露出了高兴的神色。

    这也难怪,毕竟他没有子嗣,而蒙仲、蒙遂、华虎、穆武、向缭、武婴、乐进、乐续等人,几乎是他与庄子看得长大了,与他的儿孙无异,现如今,得知蒙仲等人如此争气,年纪就已经获得了寻常人一辈子得不到的封邑,庄伯由衷地感到高兴。

    他笑着道:“老朽立刻让居内的那些子准备些菜肴,今日一定要庆贺庆贺。”

    罢,他兴高采烈地离开了。

    而相比较庄伯,庄子的反应则较为平静,毕竟这是一位将一国国相之位弃如敝履的在野大贤,区区一个城令还进不了他的法眼,他看重的,从来都只是蒙仲、蒙遂、华虎、穆武、向缭、武婴、乐进、乐续这些弟子而已。

    只见他点点头道:“得到了封邑?这很好,接下来你等可以趁机机会,习一下治国之道。在这天底下,有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邑主、邑君,有的邑主、邑君顺天而为,受到邑民的拥护而有的,则倒行逆施,最终遭邑民驱逐,甚至被害你等众人,皆是老夫看着长大的,老夫了解你等的秉性,倒也无需再做嘱咐,相信你等定能将城、叶邑、舞阳三地治理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