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章 风波之始(第1/1页)唐浮

    第四四章

    原本还打算死扛到底的王良,竟然也露出了一丝尴尬,道:“姐——先生...这真怪不得我,交白卷的可不是我们一个,魏博士显然是不想我们考过,是以那问考卷上的题目,我可一个都没见过,又如何做的出来呀!”

    “那你说说,都是出的什么算题?”

    王良面露迟疑,犹豫道:“听一个高昌学生说,好像考的是九章什么来着,一共有九道题,有“方田算”、“粟米算”“衰分”、“盈不足”“勾股”等内容!”

    王元宝一听,气不打一处来,一巴掌扇在王良的脑勺上,气骂道:“你还找借口,什么衰分勾股,我怎么未曾听说过!”

    王元宝一巴掌扇下,顿时让王良矮了半截,原本他也没怎么记清楚,此时被王元宝一骂,更是不确定自己所说的是否正确,一时讷讷,很是心虚。

    王元宝又要扇他,李剑凌连忙止住了王元宝,道:“那算学监的博士可有题外之话?”

    “自然有!”

    王良有些忿忿的说道:“魏博士说,我们商贾子弟,今后也就是一身铜臭,跟这高深的算学占不着边,学了也浪费!”

    李剑凌冷笑一声,道:“看来这魏博士,对商人子弟进国子监读书很是反感呢!”

    王韵听的糊涂,忍不住问道:“剑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王良并非信口胡说,而的确是问考卷太难的缘故,这次问考的内容考的大概是《九章算术》,乃是大唐《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部,集合了战国、秦、汉时期,数百年时间的算学成就,内容很是庞杂,可以说是算术界的一部经典,王良他们根本未曾接触过,又如何做的出来!”

    李剑凌冷笑道:“也不知道魏博士自己有没有学全,竟然拿《九章算术》来问考,而且还是九题,这明显是在为难人的!”

    《九章算术》是算学监的课本无错,不过却不是基础课本,在问考当中,便以九章为题,很欠公平!

    王韵一听,顿时愁上眉间,喃喃道:“这可如何是好啊···”

    虽然王家人···包括王韵,都是一眼热切的看着李剑凌,但是李剑凌却是不再说话了,他也没办法,现在是王良没有考过,临阵磨枪却也是无用了。

    就在这是,王家的老管家老王头匆匆的赶了进来,走到王元宝身边,道:“老爷,刚才一个自称是国子助教的人来府上了。”

    王元宝一惊,道:“人在何处,快带我去见!”

    “他留下这个,一刻也不愿意多留,早就走了!”

    老王头递给了王元宝一叠纸张,道:“那人说,三天后让少爷带着这个去复核,如果再不通过,便要被休籍!”

    王元宝接过去一看,看了两页眉头便皱了起来,将纸递给了李剑凌,道:“剑凌,你看看,这是不是你说的《九章算术》?”

    李剑凌接过去,快速的翻阅了一遍,顿时放心了下来,笑道:“内容是《九章算术》的内容,但是问题倒不是很高深,都是最基础的算法,那魏博士是欺负你们没见过《九章算术》,但是现在却将考卷送了过来,却也太小看人了!”

    王韵走了过来,凑上来看了第一个考题,小声念道:“有四方田一亩,秧苗四百五十束,一束廿五株,五株一尺,问秧苗缺几何?余田成方,内置小圆,周从几何,面积几何?”

    想了一会,王韵有些丧气的摇头道:“算不出!”

    李剑凌笑道:“这题便是《九章算术》“方田”算的内容。”

    “方田一亩,便可看作是广十丈,从六丈,面积六十平方丈;五株一尺,一束廿五,便可知一束秧苗,可植田一平方尺,而一亩是六十平方丈,从而可算数一亩田需要六百秧束,题中言明,仅有四百五十束,是以还缺秧苗一百五十束。”

    “余田成方,便可知道余田广三丈,从五丈,内置小圆,便是以余田广三丈作圆,至于周从和面积,则又要根据“径一周三”以及《九章算术》中的“半周半径相乘得积步”来计算了!”

    李剑凌尽量说的简单,但是还是让众人听的是一脑子的浆糊,不知所谓,不过王良却是听的“双目发光”,站起身来,拍着李剑凌的肩膀道:“李大哥,你说怎么办,我就怎么办了!”

    王元宝二话不说,直接又是一巴掌扇过去,差点把王良拍进了李剑凌的怀中。

    “好在还有三天时间,当务之急,是过了这入学一关,今天晚上,我便把这套考卷作完,届时交过去便是了!”

    “可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呢!”

    王韵有些担忧道:“国子监可是每十天旬考一次,每月月考一次,每年岁考一次,那魏博士定然不会每次都将考卷给你来做呀!”

    李剑凌想了片刻,道:“那便只能在这三天,先给他讲一下算术的基础知识,以后再有针对性的来授课了!”

    当晚,李剑凌便给剑阁书院新开了一门算术课,为了方便计算,李剑凌别出心裁的用“筹码”数和汉字数字互换,然后“引进”了乘法口诀、勾股定理等等算术基础知识,一股脑的教给了他们。

    好在这些商人子弟好赌,对筹码的换算很是在行,理解起来却也不困难。但是这些算术原理,却是难以理解,学堂里面八十多个学生,听天书一般,硬是撑到了第二日午时,笔记更是作了厚厚的一叠。

    然后都是脚步踉跄,眼皮打架的被家里的马车接了回去,此事才算是告了一段落。

    不过,在回去之前,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那些商人家长虽然心痛子嗣,但是见李剑凌同样也是脸色苍白,嗓子嘶哑如刮沙罐一般,而且“小李先生”的年纪也比他们那些子嗣大不了多少,却是如此尽心尽力,心中也甚是感激,也不顾那些学生走路都能睡着的疲惫,一个个拎起他们的耳朵,行了学生之礼方才回去。

    至于一些有心的家长,耳提面命的告诫子嗣,要好生敬重“小李先生”这却是李剑凌所不知的,受着那些学生的大礼,李剑凌也是感到了一种从所谓有的骄傲。

    善为人师者,有骄傲的资格!

    三天时间转眼即到,李剑凌再一次的坐到了偏房那靠窗角落的位置,等着王贤放学,以及王良的问考结果。

    这一次,李剑凌却明显的发觉,别人看他的目光和上次大不一样,转念一想,便明白了其中缘故,不由暗自感叹,武觉灵的气场竟是这般厉害。

    不过也好,有了武觉灵不经意的“招呼”,倒也没人敢来打搅李剑凌这个“背景厉害的书童”,李剑凌也乐的自在。

    喝了一口酒,细细一品,却是发现国酿坊的蒸馏酒,品质是越发的好了,同时又想起王良那边的问题应该也不是不大,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李剑凌接连想到两件喜事,脸上总算是泛起了一丝笑意。

    不过,若是李剑凌知道现在算学监的情形,估计他就笑不出来。

    国子监的算学监,人数虽然不多,只有一百人,如今却是热闹至极,王良倒没有说谎,算学监交白卷的并不止他一人,确切的数字是有八十七人,剩余交卷的十三人却都不是大唐人,而是东瀛、高昌、高丽、百济等国的“留学生”!

    那一套“问考卷”是算学监博士魏贤所出,虽然是面向整个算学监一百名学子,但实际上,魏贤喜欢“留学生”胜于商贾学子,所以出题的范围虽然广,却全是他们所学过的内容。

    邻国学子地处“蛮夷之地,民智未开,教化不兴”,他们仰慕大唐文化,不远万里前来求学,乃是“好学”的表现,为了传播天朝文明,魏贤却是没少花心思。

    是以十三个“留学生”都是问考成绩优异,早早便被魏贤确定了算学监的学籍。

    而此时,除了王良和那十三名他国学子以外,其他人都是在奋笔疾书,纸条满天飞,却都是从王良手中抄出去的答案。

    眼见快要到上课的时间了,那些还未抄完的学子都是急的满头大汗,这时,一个少年冲了进来,道:“魏博士来了!”

    那些没有来得及抄完的人,也顾不得摘抄过程,直接写了一个答案了事,然后快速的把考卷上交到了讲案之上。

    门被推开,进来的却不止一个人,而是三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