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机(第2/2页)丧尸修仙
气即为气息。佛家拳谱中有:一气通天地,二气隔山河之说。何为一气,一呼一吸为一气。呼吸与动作的开合收是相互照应、相辅相成的。吸为合落,呼为开起。在收中,收为吸,呼为。吸时犹如万道钢绳缠身,呼时用万均之力抖身而,挣断钢锁。呼吸调整的是否得当,运用的是否正确,直接决定着你的出拳的力量和度。影响着你全身的协调和动作的规范性。古人云:练拳先练气。因此说练气也是练习佛家拳的一个重组成部分。我们在练拳前,先要气沉丹田。何为气沉丹田,就是用意识引导气感下行而获得的一种对丹田的刺激,并使身体重心下降,步架稳沉。气沉丹田后还要意守,就是排除杂念,全副精神注意到丹田之内,耳无闻、目不见。心不外驰、锁心猿、栓意马,一心一意体会真气之活动。佛家拳的八段锦在练气上就有着其独到之处。
神,神及为神韵。练其行,需有其神,是为韵。佛家古拳谱有云:头如猴行,身如龙行,步如鸡行。也就是说在练习佛家拳时,头要有灵猴般的灵敏、多变。身要有神龙般的矫捷、灵活。步要有雄鸡般的轻盈和沉稳。练拳时,大,要有大江之水汹涌澎湃、一泻千里之磅礴。小,要有清风拂细水般的静逸。用身法练其行,用心云体其韵。
力,是为力量。佛家拳在力上也有其独到之处,有其独特的力方法。这也是佛家武术在凡间一直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其有三大力阶段:一,通过练习桩功,外五行有机配合而出的力量是为本力。二,在动作正确规范的前提下,经过长期的刻苦练习,靠身体灵活多变产生的力量叫巧力。三,在围身靠打短兵相接时,用潜意识带动全身各个部位,将力量凝聚于一点而出的力,叫寸力。在此境界中,力量在进攻变化时要形成一种自然之力。是为外五行与精气神气合为一体崩出人体潜伏的力量。
第一境界的外五行与精气神力是练习佛家武术的基础与根本。只有通过刻苦的练习,你才能对佛家传统武术有初步的认识,才能体会到“心为君、胆为帅、手足为兵、目为旌旗、气为先行”之内涵。以上乃是第一境界外五行与精气神力。之后还有两重境界,不知施主愿意听否?”
宁哲听了半天,说道:“圣僧讲了半天,我怎么觉得这些与凡间习武之人的武术有些相似,不知接下来的两重境界又是如何?”
红衣圣僧继续为宁哲讲解起来,宁哲听得非常认真。(未完待续。)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