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准备夺权(第1/1页)晚清崛起
正文第388章准备夺权
第388章准备夺权
第388章准备夺权
李振华知道北京的那些维新派人士他们也不是一心地想让这个国家真正地强大起来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搞一个以满清光绪皇上为首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他们不是要建立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说白了他们还是在维持当前的这个清政fu现在他们的行动是不可能成功的他们的行为只能是让一些人白白的牺牲而倒霉还是那些普通的老百姓说白了他们也就是换汤不换yo的作法继续维持满清政fu的统治。
于是李振华站了起来对大家说道:“好我同意大家的意见我们准备利用他们之间的来达到我们推翻这个腐腐朽落后的清政fu。下面我们进一步地对这个计划进行完善。”
见到李振华同意了大家的意见大家也都十分地高兴谁也愿意当一个有大功的开国功臣啊。于是“闪电行动”的计划进一步被完善:
首先通知孙南风现在可以答应给予袁世凯一部分支持但是不能让他得到大威力武器只是提供一些单发步枪让这个野心家放心大胆地去行动一支一千人的部队从天津派出进入北京一定要保证派出的部队千万不能失控
步兵一师主力进入关内秘密到达北京东北地区的平谷、密云一线隐蔽待命以应付可能发生的变化
东北地区边境部队进入一级战备防止俄军的进犯
各有关负责接收领土的部队要密切关注俄罗斯军队的动向防止他们借机发难
马上开始架设一条由奉天到北京的电话线便于和北京方面的联系现在先把铁路上的专用的电话线连接到指挥部
向北京加派一列客车在北京车站待命准备接应需要撤离的人员那几节装甲列车要单独编组对车站的旅馆进行保护和对一些有必要地方进行火力支援但是现在要用蓬布遮挡起来让人们以为就是几节货车的车厢
把需要清除的人员和需要保护的人员名单又进一步地进行了斟酌对于需要清除的那些守旧派的皇亲国戚们李振华没有作大的改动但是在需要保护的人中李振华让加上了李鸿章和翁同和还有那些外国的驻华公使们人们有些不理解李振华对大家说道:
“李中堂这个人大家应该都了解一些的他为了支撑这个国家他是花费了自己的全部精力为了我们这个国家能够强大起来他花费了无数的精力和心血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我们是应该支持他的。da8飞速更新有人说他是卖国贼我不是这样认为的他和外国人签了许多的条约但是大家都知道要是没有上面的意思他能够签约吗?”
“还有翁同和这个人我们有很多的人不喜欢他同时也包括我在内但是我们就没有一点肚量能容他吗?他是个反对派我们要是有一个人经常在我们的耳朵边经常给我们敲打一下也不是坏事啊这能使我们少犯很多错误的。”
“关于那些外国公使们一是保护他们二是要利用他们离开了北京让他们对事情的发展搞不清楚二来也不方便他们同国内进行联系防止外国列强借机对我们进行干涉。”
听了李振华的解释让那些人都对李振华的胸怀坦dng和不计前嫌而折服跟着这样的领导人是不会错的人们也都同意了他的意见。
于是各路人马都开始行动起来部队频繁调动但是一般的人是看不出来的因为总体的原则是“外松内紧”在对俄罗斯的边境上部队也放慢了收复失地的脚步。
海参崴的港口处中国的海军舰队已经守在那里了按照条约的规定他们将要在五年后交出他们霸占多年的港口现在的俄军太平洋舰队还有一艘战列舰那是一艘万吨级的七千吨级的巡洋舰两艘五千吨的一艘四千吨的两艘虽然不是什么新的军舰但是都比后世的瓦良格时间要短的多我们自己用是完全可以的。
这些海军的军官们也是真能想啊现在就已经惦记上俄军的战船了。
李振华接到了海军方面的电报现在根据总部的命令他们已经派出两艘军舰到库页岛去进行接收。李振华知道这个库页岛的面积比台湾还要大一些它的上面有着许多的矿藏分布现在把它夺回来也成了中国的一块领土了。库页岛的回归不光是经济方面的还有它可以直接对日本的北海道形成了控制以后再想办法让北海道了就又进一步地削弱了日本的力量这样看来它的好处还是长期的。
这些天来李振华主要的是在关注北京的局势光绪皇上就好像是发了疯一样的在发着上喻有时一天就是好几道然而下面的官员们对他这种病态的心理根本就不能适应上一次的还没有执行新的圣旨就又到了nng的他们无所是从这还是比较忠实于他的官员有一些官员干脆也就连理也不理他了
然而你不理他他却又找来了这一天李振华从朝庭的邸报上看到他们要合并衙mn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常寺、太仆寺、大理寺等衙mn外省裁撤湖广、广东、云南三省巡抚(这三个地方好象是又有总督又有巡抚所以他们觉得是多余地。)
朝庭设立这些部mn虽然是有他的正式工作但是也就是为养了一帮子闲人这一来那些皇亲国戚满族的权贵们可就没有吃闲饭的地方了那还不都火了呀他们就到慈禧太后那里去哭闹结果太后很是不满意她认为这是胡闹。但是她还是把这不满给忍下了。
然而正当李振华为自己的地盘上处处感觉人少时北京的康有为又闹出了一个大笑话:
请听康有为的论述:“中国人满久矣美及澳洲皆禁吾民往又离迫至遍考大地可以殖吾民者惟巴西经纬度与吾相近地域数千里亚马孙河贯之fi饶衍沃人民八百万若迁吾民往可以为新中国。”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戊戌变法》(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