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4章 于无声处听惊雷(第1/1页)重生之财源滚滚

    11月6号,远正式和阿里签订收购协议。

    掏宝、天猫、菜鸟物流、星晨急便……等相关业务,纷纷在此次出售行列。

    双在临安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李和马昀都没有出席。

    代表阿里集团出席发布会的是蔡崇鑫,发布会上,面对一些媒体的阿里衰落论,蔡崇鑫没有过多的驳斥。

    购相关业务被出售,阿里实力的确衰弱一大截。

    尽管拿到了45亿美金,超过3亿人民币的资金流,依旧让外界开始怀疑阿里的实力。

    不过发布会上,蔡崇鑫还是简单了几句阿里的未来向。

    抛弃购业务,由C类客户为主向B类客户为主转变。

    所谓C类客户,一般指个人用户,B类用户则是企业用户。

    实际上,阿里起家的根,就是这些B类用户,只是前两年掏宝发展迅速,阿里在掏宝上投入更大,更侧重于C类客户。

    现在,掏宝被出售,阿里回归根,也是理所应当的。

    此刻,阿里软件在球已经拥有数千万中企业用户,为这些企业提供在线软件服务。

    另外阿里收购了万,主要也是为企业用户提供完整的应用服务。

    最后,蔡崇鑫又宣布,阿里旗下的BB站业务重心会聚焦到零售供应链尖端。

    换言之,阿里出售掏宝之后,不再做个人业务,核心在于掌控零售核心供应链。

    放弃了掏宝,不代表阿里放弃了零售业务。

    实际上,阿里就是个彻头彻尾的上零售集团,掏宝存在的时候,阿里志在打造零售一条龙服务,其实和京的十节甘蔗理论差别不大。

    无论是阿里,还是京又或者远,主要目的就在于吃下更多的甘蔗,掌握更多的零售服务环节。

    如今,掏宝被出售,阿里放弃了垂直销售渠道,却是将核心放在了核心供应链渠道上面。

    对于零售企业而言,供应链是重中之重。

    大生产商,品牌商,终究是少数。

    零售集团,接触更多的还是中企业供应商,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品牌产品终究只是少数。

    大众使用更多的,购买更多的,还是中企业提供的产品。

    阿里现在为中提供互联服务,侧重投资BB平台,目的就在于掌握这些中企业核心。

    将数千万的中企业聚焦到阿里,从源头上控制各大零售集团。

    一旦阿里的这些业务做大,到时候,就可以制衡远这些平台。

    当然,远作为目前华夏第一大上购物平台,阿里就算掌控了供应链,对远制衡效果有限。

    按照马昀之前的预期,如果掏宝和天猫可以做大,再控制了核心供应链,那时候阿里便会立足于不败之地。

    可惜,李没给他这个机会和时间。

    在马昀刚有这心思的时候,便迅速击溃了掏宝,让马昀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

    ……

    临安到平川的高速上。

    李感慨道:“其实,以前我也一直觉得,掏宝、支付宝这些业务才是阿里强大的根源。

    直到这几年,看着马昀一点点布局,我才发现,这都是我的错觉。

    好在提前一步击溃了掏宝,要不然,以后我们麻烦很大。

    从年开始,阿里就在拉拢中企业,到现在,十年了,华夏很多中企业的利益都和阿里绑定在了一起。

    于无声处听惊雷,阿里做的不声不响,实际上已经渗透到了零售各个环节。

    一旦再拖延下去,掏宝和天猫做大,终端供应链被阿里掌控,那我们这些平台,恐怕真要受到阿里的控制了。”

    前世,马昀阿里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京,李嗤之以鼻。

    实际上,很多人都觉得老马是在吹牛。

    这辈子,马昀其实也过这话,不过对象换成了远罢了。

    如果以前李看的还不是太透彻,被掏宝和支付宝吸引了注意力,那这次掏宝被出售,阿里着重发展阿里软件、万、BB,李就看的极为透彻了。

    这几大业务,都是为了更好的将中企业掌控在阿里手中。

    一家企业,用的是阿里的软件,站搭建,域名提供,上交易渠道,部都是阿里的,那这家企业哪怕自认为可以不鸟阿里,实际上已经被阿里掌控。

    当然,此刻的阿里还没达到这个地步,可随着时间推移,这都是迟早的事。

    当企业对阿里产生了依赖性,其实就意味着离不开对了,被阿里潜移默化地变成了阿里的附属企业。

    掌控了供应链源头,京这些平台怎么和阿里争?

    哪怕在垂直销售平台领域,业绩不比阿里差,实际上差距也很大。

    后世,阿里的市值是京的十倍,单一从销售平台来看,京其实不比掏宝和天猫差。

    而且京还有自己的物流仓储体系,比掏宝要更强。

    阿里十倍于对的市值,差距从何而来?

    支付宝这些业务不算,阿里上市,蚂蚁金融依旧是独立的,并未并入阿里体系。

    如果京的市值和掏宝、天猫等同,那剩下的个京差距,就在于阿里现在做的这些业务。

    当然,还要加上后期做大的云计算业务。

    所以马昀的培养更多电商平台的话,其实不算吹牛。

    听李这么,坐在他身侧的谭海英不由道:“李总,其实我们也可以做……”

    李摆摆手,笑道:“贪多嚼不烂,何况我们也没时间和力去做。

    而且,我们和别的平台不同。

    阿里想控制供应链源头,对别的平台影响大,对我们没有太多的影响。

    他是将BB单独拆分出来来做,而远实际上已经将BB业务融合到了现在的购平台上。

    而且我们做的更多的还是将线下和线上体系融合,阿里现在做的也只是单一的上供应链控制,对我们影响更是微乎其微。

    他们要做,那是因为没别的路可走。

    而我们,自己的路都还没走完,现在又要走别的路,没太大的意义。

    让老马去做,他有经验,也有力。

    阿里从年就开始为这个做准备,我们比不了。

    不过没关系,先把他养肥了,咱们再一点点割肉。

    等他做强大了,远只会更强大,作为华夏零售领域最大的农场主,阿里也只是我们养的大肥猪。

    想割肉的时候,那就去割一些。

    当然,我的是我,你们后期有没有这个能耐去割肉,那得看你们的事。

    如果被阿里做大了,到时候阿里就会成为另一个大农场主。

    我们强在前端,对强在终端,谁强谁弱不好。

    到了那时候,他恐怕会觊觎前端平台,而我们那时候也会想办法开拓终端市场。

    总而言之,不要觉得阿里这次出售掏宝就彻底废了。

    掏宝是很重要,可实际上也没那么重要,明白了吗?”

    谭海英点点头,这些道理她还是懂的。

    其实她唯一有些不明白的是,既然李知道,也觉得阿里是远未来的对手,为什么不趁现在一棍子打死?

    现在的阿里,应该是这些年最虚弱的时候了。

    哪怕有人支持,以远的强势,真要强行入场,也不见得有什么问题。

    李没解释,也懒得解释。

    原因有很多,不划算是一点,另一面则是李也不愿意赶尽杀绝。

    这些年,李用了很多别人的西。

    哪怕没人知道,不代表他自己不知道。

    用了这些人的西,再赶尽杀绝,李也不好意思。

    其实不仅仅是老马,马华腾当初李也没准备赶尽杀绝,他那时候和马华腾,让他执掌滕迅,远的业务并入,远只控股不参与运营,那都是真心话。

    可惜马哥不愿意,才有了后面的吞并。

    就算如此,马华腾拿着大量资金,去经营欢聚时代,李也没继续打压。

    他要是真想打压,这时候的欢聚,很容易被远挤垮。

    现在和阿里最大的冲突线上平台的问题解决了,李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布局,自然不会因为未来可能有妨碍,就去追杀。

    恰恰相反,他很愿意看到这些巨头再次崛起,这才更有意思。

    ……

    李回到平川的时候,阿里出售掏宝的风波还没过去。

    然而,很快就不再有人关注阿里和远的事了。

    掏宝出售成为既定事实,已经发生的事,讨论再多也没意思。

    就在这时候,商界有更大的新闻发生!

    11月6号,前海人寿在二级市场,耗资7亿人民币,拿下了万科5亿股票,完成了对万科的第一次举牌!

    万科作为华夏第一大地产集团,影响力和知名度,都比阿里要大的多。

    年的阿里,要不是李一而再,再而三地针对,名气并不大,实力也不是太强。

    可万科不同,万科是地产企业巨头,第一的宝座也做了很多年了。

    万科被举牌,一瞬间就引起了无数人注意。

    虽然目前对只持有万科5%的股份,可万科的第一大股华闰持股也才15%左右。

    万科的股份分散的太厉害,加上老王持股更是低的可怜,和总裁加在一起,两人持股也不到1%,这时候,忽然多出一个持股达到5%的股,可能会产生一系列影响。

    6号,前海人寿第一次举牌,虽然不少人侧目,可还算镇定。

    就连万科,也没太大的反应。

    可7号上午,前海人寿一致行动人钜盛华大量购入万科股份,与7号中午二度举牌之后,所有人都忽然感觉,这可能不是简单的投资了!

    1%的股份,已经是万科的第二大股,仅次于华闰持股。

    万科在二级市场,拥有大量的股票。

    比起别的企业,很多企业在二级市场流通的股票不到总股3%,而万科在二级市场流通的股票超过了5%!

    所以前海和钜盛华想在二级市场继续购入万科股票,难度不是太大,关键就在于资金足够不足够。

    就在前海和钜盛华这两家宝能系购入万科股票的时候,二级市场,万科股票交易量却是远远超过这两家持股的数量!

    这时候,很多人都看出来了,可能还有人在大量购入万科的股票。

    一时间,商界的目光纷纷投向万科。

    ……

    外界猜测纷纷,李却是门清。

    这次参与万科之争的人不少,除了宝能系,许圣哲这时候也在浑水摸鱼。

    不止是许圣哲,华闰也在少量增持手中的股份。

    而且肯定还有其他人参与!

    许圣哲没再找李,不过可能是需要用钱,龙华持有的中白股份,许圣哲这几天还是转让给了远。

    如今,远拿到龙华持有的中白股份,已经对中白完成了绝对控股。

    许圣哲没找自己,李也不去掺和,任由他自己折腾。

    万科的事,外界关心,李却是不太上心,换成以前,李不定还会有点想法,现在的他却是不太在意。

    除此之外,这几天远其他人也没闲着。

    为了保证远零售能顺利上市,最基的股权架构问题,肯定是要率先理清的。

    而远理清的案很简单,手握大量现金的远,唯一做的就是不断收购那些被并入企业的股份,完成绝对控股,剔除中股。

    在即将上市的时候,一些中股的作用也就到此为止了。

    企业IPO之前,将一些股清理出场,几乎是必然的。

    而且绝对控股或者资收购,也有利于接下来的资源整合。

    换一个时间段,远其他人不一定会这么做,控股就行,不见得非要资收购。

    可如今远手中有大量资金,快上市,资金回流速度快,完成资源整合,整体上市对远更有利。

    既然如此,资收购也成了远目前最常用的手段。

    7号下午,李到公司的时候。

    此刻,远已经几乎完成了对武商联的股份收购,指的是零散中股的股份。

    接下来远会选择停牌武商联旗下上市企业,完成退市案,进行重组。

    而大商,远也通过二级市场和场外交易,持股比例提升到了3%。

    一旦拿下滨城国商手中的股份,远将持有大商4%的股份,第一股的位置发稳定。

    润泰手中持有的剩余高鑫股份,目前也进入了最后洽谈阶段,欧尚一直未出声,可能已经选择了放弃……

    会议室中,陈浪一条条地汇报着最近的进度。

    而李,没有细听。

    大致听了一会,李忽然道:“如果完成各家的整合收购,整合了资源,目前远前三个季度营收多少了?”

    年中的时候,远两个季度的营收达到了68亿。

    而CC也创造了3亿的交易额,当然,这不算在营收当中。

    至于现在,远对各家企业的收购并未完成,也没进行合并,比如大商、武商联、物美这些企业,还是独立的企业。

    不过很快,这些企业都会被纳入远零售当中,这时候远的营收有多少,李也不清楚。

    不过李知道,如果这些企业并入远,很有可能今年真能完成万亿的营收目标。

    李问话,众人纷纷看向刘红梅。

    如今的远,一天一个样,就连这些高管,也没办法给出具体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