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水到渠成(第1/1页)抗日之我为战神
不过尽管在回答老总劝说的时候杨震表现的很淡然。但他有些铁青的脸色依旧清楚的表现出他眼下很是不佳的心情。在整个战役收工阶段被日军用这种办法给威胁了换了谁都心里不舒服。
其实杨震脸色有些不豫不单单是这个时候被要挟了一把让他的情绪有些低落。还有一些事情他没有说出来。之前抗联与日军作战之中的确也出现过用老百姓当肉盾的情况发生。可基本上都是个别部队的单独行为没有像今天这样整体出现过。
今天投鼠忌器的自己被日军要挟只能给实际上已经成为板上肉的日军让开撤退的通道。让日军发现这种战术很是管用在不远的未来作战失利的时候再一次采取这种战术怎么办?这是在中国本土战场作战而且战线越往南人烟也就越稠密。
这一次自己给他们让开一条通道那么下一次他们会不会用老百姓做肉盾掩护他们进攻?反正对于日本人来说就算是中国人都死绝了对他们只有好处没有什么太大的坏处。他们可以不顾忌中国人的生命但是中国人自己却不能不有所顾忌。
这才是杨震虽然嘴上那么说但是脸色很不好看原因。更是让他内心有些忧心忡忡的是一旦一种阴毒的战术被自己的对手发现很有用处。那么在这个对手已经是日薄西山的情况之下会不会被他们当成惯例使用这才是最难判断和以相当难以让人接受的。
窗外透过来的一丝阳光让杨震的眼睛略微的眯了眯。沉思了好大一会也没有想出破解这个可能会在今后不断遇到难题的办法。这是一个基本上无解的题目除非是那种冷血动物否则很难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老总看着尽管话是这么说但脸色多少还有些低沉的杨震却是没有在这件事情再劝说什么。微微沉默了一下后老总才道:“这次会战彻底结束你跟我返回延安一趟。就此次战局向中央做一个全面的汇报。而且就整个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中央也要争取你的意见。”
“我先给你提个醒中央现在正在决策迁往北平。我这次南下来冀南就是就这件事情上争取你的意见。陕北过于贫瘠经济基础和物产也过于薄弱。中央大量的机关都留在陕北已经给当地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中央的意思是平津的经济基础比较好一些而且靠近华北粮食主产区的冀中根据地。中央整体迁移到北平部分机关迁往张家口或是天津、保定可以有效的减轻陕北的经济负担。同时迁往北平在安全性上也有较大的保证。”
听到老总提起的这个话题这才知道收复平津一线后老总为何大部分的时间都坐镇北平调动部队对北平周边残存日伪武装以及土匪清剿并亲自主抓对北平的接收和管理在前线的时间并不多真正原因的杨震却没有立即回答老总。
知道这是老总在替主席征求自己意见的杨震在仔细考虑了一下之后才道:“老总中央的这个想法我是支持和赞成的。从眼下整个战场态势以及我们未来发展来看中央眼下迁到北平远比留在陕北要适合的多。”
“北平地处平汉、平绥、平津铁路交汇处并拥有南苑机场等起降条件远远好于延安的机场整体上的交通环境远比偏安一隅的陕北有利。而且与华北主要粮食产区冀中相距不远并有铁路可以利用完全可以充分保证中央机关的供给。”
“而且北平距离北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天津也是近在咫尺。在郊区就有门头沟煤矿距离唐山的开滦煤矿也不远。粮食以及各种物资供应的保障条件都远远好于地瘠民贫的陕甘宁边区。”
“如果中央能够整体迁移到北平只在陕甘宁留下部分的留守部队。这样一来陕北老百姓的负担将会至少减轻三分之二。同时无论是工作条件还是生活条件乃至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北平也都要远远的好于陕北。而且北平在国内政治、军事上的地位也不是偏安一隅的陕北可以相比的。”
“最关键的北平背靠我察哈尔、热河解放区西隔太行山与我山西解放区相望整个河北以及冀东一线眼下已经被我军牢牢的控制。可以北平现在已经地处我华北解放区的核心位置在安全上也远不是三面都有威胁的陕甘宁边区可以相比的。”
“老总如果中央征求我的意见我是支持中央迁移到北平的。不过我建议中央在迁移到北平之后主要部门和中央主要领导也先不要进驻北平城。暂时驻扎在西山或是颐和园一带比较好一些。这些地方植被茂密对防空还是很有帮助的。”
“小鬼子在战场虽说被我们打败了但是搞起下九流的手段却是相当的擅长。而北平作为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多年又是七七事变之前日本人对整个华北渗透的前沿特务机构多如牛毛整体上的情况还是比较复杂的。”
“我的意见是眼下全国战局与形势都有了相当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央迁到北平远比留在陕北更加有利于统帅全局。不过在隐藏的日本特务被肃清之前中央主要部门还是不宜立即进驻北平城内。”
说句实在的话对于中央现在要迁往北平让杨震多少有些意外。他以为以主席的性格短时间之内不会迁离陕北。可没有想到现在中央就提出来要将中央的驻地从陕北迁移到北平来。
不过对于中央的这个举动杨震还是比较赞同和支持的。正像他说的那样北平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比陕北强的太多了。而且中央那么多的非战斗人员以及机关工作人员全部依靠陕北供应对陕北本就脆弱的经济压力太大。
虽说之前也采取了大生产运动有效的减轻了陕北的经济负担。但是以陕北的地理条件和环境来说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里先天性的自然环境实在太过于贫瘠了。一旦遇到天灾还是会对供给造成难以解脱的困境。
小米再养人可产量在哪里摆着那。放在别的地方完全可以负担的征收到了陕北就相当的重了。中央整体搬迁到自然环境和经济基础都远远好于陕北的北平。无论是对于中央还是陕北的老百姓来说无疑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主席也许正是看到这一点才提出将中央迁往北平。毕竟论起供养能力来陕北与平津之地相比相差的太多了。而眼下在拿下整个河北以及除了晋西南之外绝大部分的山西在这时候中央迁往北平也算是水到渠成。
对于杨震的回答老总满意的点了点头后又道:“不过杨震同志。中央此次除了让我征求一下你的意见还有一点就是想问问你在此战结束之后在未来的这段时间之内你们准备怎么做?中央希望你们在此战过后能够在河北境内保留部分部队至少暂时留下一批部队。”
说完这番话后看了看杨震有些慎重的表情老总微微一笑道:“中央的意思是眼下日军还并未彻底的丧失进攻能力。或是说如果日军大本营下定决心日军还是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在华北战场重新发起一次进攻。”
“中央希望你们在会战结束之后能够在河北境内留驻一批部队。就是希望让日军在发起反击的时候能够有所顾忌或是说中央手中能够有一定的机动部队。毕竟华北部队在装备上与你们相比相差很大。”
“而且各大战略区都有自己的辖区要负责一时也抽调不出太多的兵力调拨给中央作为机动兵力使用。在日军还未彻底丧失进攻能力之前中央手中保留一支较为强大的预备队还是有这个必要的。”
“否则一旦形势需要从东北现调集兵力进关这千里迢迢的很可能会出现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情况出现。尤其是眼下东北与华北铁路联系还尚未打通的情况之下。放心吧中央只是借他们。最多不超过一年的时间然后保证完璧归赵。”
老总的这些话杨震摆了摆手道:“老总您说这话就有些见外了。抗联不是我个人的军队我杨震也不是过去的那些军阀。对于中央的要求我没有啥说的。就一句话只要中央需要调抗联多少部队都没有问题。”
“此次会战结束后我把装甲一师、三旅都留下再留下两个独立坦克团。至于步兵部队方面中央需要多少我就留下多少。另外我留下两个火箭炮团、四个一五零榴弹炮团在留下三个汽车团。”
“至于空中力量方面眼下在华北战场作战的航空兵所属一个中型轰炸机大队攻击机一个大队、战斗机两个大队外加一个运输机中队都留下。而眼下部署在平津并平汉路上的防空部队也全部留下来归属中央指挥。”
杨震的大方老总哈哈一笑的摆了摆手道:“你们那个装甲一师就不需要了你们现在一共就两个装甲师留在华北一个剩下一个就孤木难撑了。无论你们下一步的作战方向是那里以你的性格以及目前国内战局来说面临的都将会是一块硬骨头。手中保留一支强大的装甲兵还是必要的。”
“而且在河北境内留下这么的坦克也容易引起某些方面一些不必要的猜忌在政治上与我们不利。毕竟华北的形势要比东北复杂的多。两国三公这糊涂账不太好算。留下太多了人家认为是威胁怎么办?”
“这样这个装甲一师就不要留下了。装甲兵方面你留下两个坦克旅再加上两个坦克独立团我看就大致足够了。再多了不仅影响到你们的战斗力中央也养活不起这些油老虎还容易引起政治上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