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世上无难路,只要肯用锄头挖(第1/1页)我主沉浮

    第42章世上无难路,只要肯用锄头挖

    “余镇长,从这山谷进去就是山坪村了。”苏军停下摩托车指了指一个谷口,“从这里进去十来里就是了。”

    从象湖镇沿着桃江,两人骑摩托车走了大概半个小时,进入一个山谷。山谷宽几百米,两边的山也不高,但一路走去却并未见人烟,道路在山谷的左边,是一条六七米宽的机耕道,路右边几百米全是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石头的河滩,看样子这些石头是经过水常年累积的冲刷,因此有各种造型躺在那里,余润清甚至看到了几块江南大学校园里摆放着的太湖石。

    “这么宽的山谷,怎么没人做成田地耕种?”余润清没来过这,虽然看样子估计是这里汛期水量很大,但还是问了问苏军。

    “山上水大,不下雨的时候山下这河里没水。”苏军停下摩托车,指着路边的痕迹说,“只要山上一下大点的雨,山下的水就很大。”

    果然如此,余润清没再问什么,摩托车走五六公里后,前面的山势陡然升高,一条峡谷挡住了去路,又走了一两公里就到这山谷的尽头,两人下了摩托车。余润清在空旷处看到一个小屋子,苏军将摩托车推了进去,看来这应该是山坪村建的半路亭,用来歇脚和躲雨用。

    余润清打量着这一带的山势。

    这山甚为奇怪,现在看来这山谷就像是云雾山脉身上,长出来的南北走向两条小触角一般,山谷尽头是一个巨大的水潭,碧绿清澈的潭水和垂直而下上百米的悬崖,让余润清感觉似乎置身于仙境一般。

    然而,云雾山身上这两根触角,在这里似乎是被一把巨大的斧头从这里斜斜劈开,一道五十多米宽也不知道多深的峡谷,挡住了上山的通道,要想上到云雾山必须越过这道峡谷。

    “难道不能从这两边山梁上修条路下来?”余润清一边打量四周的山势,一边问跟在身后的苏军,虽然他老家桃江离这里只有十多公里,只隔着一条河,但他长到21岁从来没有来过这里。

    “山势太陡了修不来,刘老三曾经打过这样的主意。”苏军指着那连绵陡峭的两条触角说,“我们这边叫南卫山,对面那叫北卫山,传说这是山坪的两个守山将军。”

    “山坪的那些传说有考证没?”余润清倒是听说过山坪的这些故事,无外乎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位仙人下凡,在象湖这里落难被恶魔追杀,他的两个忠心耿耿的兄弟为救他,化作两座巨山站在左右两边,拦住了恶魔的进攻,后来因为化作巨山的时间太长,两位好兄弟就永远也变不回去了,从此以后就守卫在山坪两边山头。

    当然,也有更迟一点的故事,那就是说当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在这里决战争夺天下,两边的军队打了七天七夜死伤无数,最后朱元璋手下所剩士兵不多,天上下起了磅礴大雨,朱元璋等人徒步在大雨和泥泞里奔逃到了当时还算平坦的山坪,陈友谅带骑兵一路追杀上来,眼看陈友谅的骑兵就要爬山山坪时,朱元璋朝天吼了一句:“老天,你真要灭我的话下雨就下得再大一些吧,为我死去的弟兄们送行!”

    朱元璋话音未落,原本下得打得人睁不开眼睛的大雨骤然停了,在下面带兵抵挡陈友谅的两位将军也刚战死,但就在他们两战死的一刹那,两人分别一南一北变成两座大山,将陈友谅和他的大军挡在了山脚下。

    陈友谅见势大怒,从身边将军手里拿过一把大斧,朝手挽着手挡在朱元璋前面的两位将军一劈,一斧将两座山劈开,但因为两位将军紧紧连在一起,陈友谅终于还是没能劈到朱元璋,也没能将两位将军劈开,他的大军因此也被这两座山以及这条峡谷挡住了。

    后面自然就是朱元璋在山坪怎么养伤、怎么养兵等待刘伯温等人的救驾,然后再带人将陈友谅打败当上皇帝的故事。

    几百年来,山上的老百姓在峡谷上修了条铁索桥,有什么东西要下山只能靠人在上面摇摇晃晃挑过来。如果是上了百斤要几个人抬的东西,几乎就过不了铁索桥,曾经发生过抬着生猪摇晃着过桥,最后两人掉下深涧的惨剧。

    “余镇长小心。”苏军过这座吊桥还算多,因此他背了14瓶江陵大曲,剩下的6瓶是余润清抢着背在背上,见余润清摇摇晃晃的样子,他很是担心。

    摇摇晃晃出了一身汗,余润清才走到中间20多米的地方,越是中间晃动的幅度越大,山风吹过感觉到凉爽的同时,又让人冷飕飕的觉得有些毛骨悚然。苏军已经到了铁索桥那头,余润清抬头看着他,定了定心神迈步往前走,走到铁索桥那头回望着对岸那小屋时,虽然只走过一次铁索桥的余润清,突然似乎能感觉到山坪村村民的过铁索桥时的身体上的辛苦和心里的凄苦。

    “修座桥要多少钱?”余润清知道刘老三肯定想过要修桥。

    “刘老三找过在江陵交通局当科长的战友。”苏军当了多年的驻村干部,也算得上是半个山坪村人,对这些都一清二楚,“预计要120万,比正常地方修桥预算要高一倍左右。”

    “如果要能通5吨的汽车。”苏军继续补充,“估计还要增加,估计要150万才行。”

    合着120万修个桥还只能通个拖拉机,而且还不能装重货。不过就算是120万也不是个小数目,象湖镇一年财政收入40万,这40多万用来发工资都不够,教师工资都一拖再拖,哪里还有余钱为山坪村一个村修一座敲。

    县财政也紧张,乡镇之间的公路都没钱修,山上只是个6000多人的村子,县领导们得为全县上百万人口着想,这6000多人的桥自然就只能放一放。让山坪村自己筹钱更是难上加难,为了修山下这条是10来公里的机耕路,山坪村每人就筹集了200元钱。现在还要原本就已经就没有什么经济来源的山坪村人,再让每人集资200元,就算去抢也没地方抢啊。

    “这么多生地啊。”过了铁索桥,沿着修好的机耕路走起来就轻松多了。

    “这路是刘老三带人修的?”看着九曲十八弯但有六七米宽的路,余润清忍不住用手去摸路边的石头。

    “恩,以前的路只有两米多点。”苏军指着一条旧路说,“那就是原来的路,当年土匪占据这里,就靠这条路挡住解放军一个月。”

    这条有23个180度弯道的机耕路,从山下到山上垂直高度500多米,但这条路超过了五公里,可以想象这五公里的路,刘老三带着山坪村老百姓,得挖破多少把锄头,得挑烂多少担簸箕。

    刘老三是新时代带领老百姓致富的新愚公,可这位上过战场,天不怕地不怕的新时代愚公,却被这条50多米的峡谷拦住了。

    “刘老三刚开始修这路时,村里都赞同,也很支持。”苏军背着十多瓶酒,慢慢走着慢慢给余润清介绍刘老三是怎么修这路的,“可修了半年后,很多人不愿干了,这路是实在太难修了,一个冬天三个月居然只修了500米,不是村民不努力,也不是他们偷懒,而是真山上的石头有的太硬,有的石灰岩经过腐蚀后又变得非常脆弱,山上的情况太过复杂。

    “刘老三硬是顶着压力,带领一帮人一寸一寸的往下打,一米一米的往前推。”苏军停下来歇一会,坐在路边的石凳上,看着山下绚丽的景色说,“刘老三有句话让我很感动,最困难的时候我问他,这么难的路你怎么修啊,他当说:世上无难路,只要肯用锄头挖!”

    “世上无难路,只要肯用锄头挖!”余润清心里也不知道哪里来的一股豪气,朝着山下说,“刘老三将路修好了,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将桥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