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三年之约(第2/3页)一品仵作
定之策长谈过了,她那令人惊艳的治国策论尚未言及,此刻不过是在服这些老臣,故而他有些走神儿。他想起了在盛京的那段日子,那时她骂百官口舌如刀,不知饶人。而今犀利之风仍在,却已知言之有度。老臣们顽固,当头一棒可震慑人心,斥责过严却易使群臣怨怼反感,拧成一股与她作对。她今日要以南兴皇后的身份服大图的朝廷重臣,不仅需要言之有物,还需要言之有度。
她成长了,只是并不是为了守护大图的江山。
暮青善知人心,她太清楚这些自诩爱国忠君的老臣了,他们给皇帝讲读时满嘴的体察民情、顺应民心,可谁的官靴也不会真去沾民间的土,真到了危难之时,他们一定会先顾君王的帝业安危,以成自己的忠臣之道、身后之名。所以,当她把事态分析上升到统一大业、君王安危上时,老臣们终于暂时放下了提防反对之心。
云老对暮青一礼,三朝老臣,先帝之师,终于不顾颜面低下了头,“那依殿下之见,四州当如何安定?”
他并未松口御封神官之事,只是开口请教。
暮青心如明镜,但没有破,她道:“保留神殿、神庙,保留神官、祭司等神权职司,神职官吏由朝廷钦派,并废其宗教外的一切职权,官府之设同其余五州。”
大图国从前是神权至上,皇室立储、新帝即位、册封皇后、卜问国运,甚至连年号都是由神殿占定的。百姓奉神殿为天,有官衙而不入,问神裁断,求天罚恶,致使神殿之权日重,终酿分裂之祸。
暮青的提议乍听起来似乎是在劝新朝廷走大图建国之初的老路,但实则不然。
大图建国之初,神权至上,皇族依附于神权,而今不同了,两权势同水火,胜负已分。神殿几乎覆灭,生杀大权在朝廷手中。神职官吏由朝廷钦派,既不侵害民间祭祀祷告、斋戒净洗之风俗,又可将神权握于朝廷手中!而且,一旦朝廷钦派的神职官吏占据了州庙、县庙,成为百姓眼中的州祭、县祭,那些流窜在外的神殿余孽就只能是反贼了。
高明!
众臣有喜有惊,亦有诧异,此计虽然高明,但也不算奇策,为何朝中无一人想得到?
他们忘了,大图好不容易复国,他们一心永绝后患,个个把自己看做是匡扶皇室的复国元老,等着名垂青史,哪个会有将神权留为己用的念头?而圣女深受神权之害,立志废除神权,自然也不会用怀柔之策,所以才导致了四州今日之乱。
“天下之以急躁自败,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千百年之病岂一朝可愈?神权不可废,只可缓治,把民族融合交予岁月,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为使九州一统,一个国家只能施行两制。”大图的历史遗留问题颇为复杂,暮青恰好有此见闻,她前世祖国的国情虽与大图的不尽相同,但在历史遗留问题上,此策确是一剂良药。
“一个国家施行两制?”云老喃喃自品,景相凝神细思,几位老臣交头低语。他们之中不乏史大家,对于此策却闻所未闻。一国两制不过是一个确概括,实施略已尽在英睿皇后才的安定四州之策里了。
殿内皆是老臣重臣,终日论策,优劣自在心间,故而稍作琢磨,心中俱惊这哪里是治理四州之策,这是治国之策啊!
时至今日,英睿皇后在淮州州衙中的问政之言早已传入大图朝堂,近来五州战后重建,早朝时还有人起赈贷之策,提议实施此策安定民生。谁料想没过几日,英睿皇后就又提出一项国策,这回是专为安定大图九州。
众臣心中百味杂陈,不知该惊该叹,该喜该忧,该遵令施行还是该防患未然。这毕竟是南兴的皇后啊!泱泱大国,满朝元老重臣,九州士子大贤,难道都还不及一个出身民间的女子吗?这国策如若施行,大图的颜面往哪儿搁?若不施行,安定四州还有别的良策吗?英睿皇后生于民间长于民间,要于民间觅得这样的奇女子无异于大海捞针,南兴帝何其有幸啊!当年皇上在盛京为质时,英睿皇后还是江北水师都督,男未婚女未嫁,怎么就没能觅得这桩良缘?
他们又忘了,大图有圣女和谷后之祸,即便暮青当年看上的是巫瑾,今日成了大图皇后,为自家国事殚竭虑,老臣们防她也必定如防虎狼。后宫不得干政、后权之害祸国之声在朝堂上也必定不绝于耳。
但暮青毕竟不是大图皇后,所以众臣很快就从复杂的情绪中清醒了过来。英睿皇后的治国之策固然高明,但正如她所言,神殿刚败,民心尚存,眼下正四处煽动民怨,朝廷钦派的神职官吏能尽快体察民情、顺应民俗、安定民心吗?有神殿余孽的蛊惑煽动,四州的百姓能信服朝廷钦派的官吏吗?怕是没那么容易啊
众臣的脸垮了下来,神色转忧,殿内安静了下来。
恰在此时,忽听啪的一声!
众臣回神,循声望去,只见御案上放着经书模样的古籍,书上压着块乌玉,形似钩月!
云老的目光当先大变!
巫瑾见暮青要开口,先她一步道:“这两件便是鄂族当年遗失的秘宝。”
群臣呆木,若神魂出窍,一时间都没回过神儿来。
景子春立在一群老臣之末,斜着眼瞅着御桌上的圣器,差点儿拧伤了脖子!今日众臣之中,只有云老大人和他当初在那使节团中,那乌雅王子不是圣器已经毁了吗?怎么
景相也听儿子过此事,不由望着御桌,惊疑不定。
这时,云老道:“老臣斗胆,请皇上赐臣两件宝物一观。”
殿内的宦值都遣了出去,巫瑾瞥了眼御桌,云老谢恩,恭恭敬敬地上前,心翼翼地将圣器捧了起来。
一入手,寒气侵人,云老嘶了一声,快步走到窗前,借光细看刀法纹样,看惊,对光一瞧,面色大变!
老臣们见那乌玉见光如血,同样目瞪口呆,未待细看,云老便急匆匆地返回御桌前,心翼翼地放下圣器,又颤巍巍地捧起圣典。一时间,大殿内静得落针可闻,书页翻动的声响如风刀穿堂而过,云老的手颤得厉害,没翻几页,那泛黄的薄纸便仿佛一页重过一页,捧在掌中,重若千斤。
云老没有看完便将圣典合上还回,却退三步,伏地而拜,高呼道:“感谢上苍垂怜,还我大图国玺,鄂族秘宝!传国玉玺现世,九州一统!鄂族秘宝现世,神官天定!此乃天命,赐吾皇祖宗之基业,转世祖神之尊号,四州必将民心所向,大图必将万世隆昌!”
这即是,两件秘宝皆是真品?!
众臣大喜,纷纷叩首高呼:“民心所向!万世隆昌!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之声充斥大殿,众臣心潮澎湃,欣喜若狂,谁也没问秘宝是如何得来的,只道两件秘宝此刻现世正是时候,若四州百姓奉皇上为祖神,那朝廷钦派的神职官员自然能得民心,四州可久安矣!
但山呼过后,殿内却寂静如死。
众臣心中咯噔一声,云老诧异地仰起头来,只见殿窗明净,新帝的眉宇间似覆了层霜雪,神色讥诮。
“朕何时过要以鄂族秘宝收复四州民心了?”巫瑾淡漠地问众臣,“秘宝自战乱中遗失,圣器流落于乌雅族中,乌雅王举族之力护得一子一器,乌雅王子将圣器献予皇妹。而圣典与传国玉玺同藏于司命大神官墓中,被先圣女与无为先生所得,先圣女被害之后,无为先生将圣典带回大兴都城盛京,经空相大师托付给皇妹,实为祖传之物,朕岂能夺之?”
“啊?”众臣大惊!
云老慌忙道:“陛下,鄂族秘宝乃我大图之物,因战乱流落在外,虽机缘巧合被英睿殿下所得,但陛下得之乃属物归原主,岂可称之为夺?”
巫瑾道:“既然朕是原主,那这两件秘宝朕就赠予皇妹了。朕能复国,赖皇妹以身犯险、以命相护,不计先圣被害之嫌赐还传国玉玺。当年,先圣女心怀除旧革新的治世之志,却被害逃亡,以身殉国,此乃朕之外祖母之过,亦是一桩憾事。若当年先圣女未遭迫害,必能一展抱负,而今先圣已去,两件秘宝归其后人,朕托皇妹治四州之政,就算是告慰先人吧。”
众臣闻言,无不色变!皇上这哪是托英睿皇后安定四州?这分明是将图鄂封给英睿皇后了!
“陛下!万万不可呀!”云老高呼而拜,也顾不得暮青在场了,呼谏道,“那乌雅王子当日分明圣器已毁,却偷偷地将圣器献给英睿殿下,而殿下隐瞒此事至今,用心不得不防!她贵为南兴皇后,却不思居安,反冒大险护送陛下回国!原过了岭南便可直奔洛都,她却劝陛下改道图鄂,到了图鄂,她又忽然成了先圣女之后!而今,太后夺下四州,刚失去心智,英睿殿下借四州之乱,以献策为名要陛下将四州封给她,陛下思量思量,这一步一步,步步是谋算,陛下难道还看不出贼人窃国的野心吗?”
话音落下,殿内议论蜂起,老臣们审视着暮青,景相待要开口,被景子春一把拉住。
这时,一道怒斥声自御案后传来!
“放肆!”巫瑾抬袖一拂,雪袖上龙威怒目,似自九天之上落来,御案上堆着的奏折噼里啪啦地砸了下去!
云老伏在殿中,被一堆奏折砸个正着,景相闭口,众臣噤声。
巫瑾怒道:“爱卿有此疑心,为何早不禀奏?皇妹救朕于大莽山时,爱卿不奏改道图鄂时,爱卿不奏归还国玺时,爱卿不奏刚刚求教平定四州之策时,爱卿不奏!而今为了鄂族秘宝,不辞辛劳、不畏艰险就成了步步谋算、野心窃国,恩人就成了贼人?爱卿乃当世大,这便是士之德吗?”
云老身为帝师,被问及德行,无异于最严厉的斥责。
云老悲呼道:“陛下明鉴,老臣为的不是鄂族秘宝,而是鄂族秘宝关乎大图国业,关乎陛下的江山啊!”
巫瑾冷笑道:“江山帝业靠两件秘宝便能守住?爱卿未免把朕看得太轻了!治国兴邦,重在吏治,似九州同风俗这等急于求成之策,朝中再献几回,朕纵然揽尽天下秘宝,大图也得亡国!大图复国仰赖的是父皇、娘亲及志士们的奋斗牺牲,而朕能安然回国仰赖的是皇妹的智勇无畏,今朕已称帝,若在治国上还谋求捷径,不思自立,那岂不辱没先人志士?倒不如老死盛京,永不归国!”
巫瑾回国的时日尚短,莫朝中重臣对他的秉性不太了解,就连使节团众臣在回国路上伴驾一年有余都看不透巫瑾。他待人温和有礼,却与谁都不深交,哪怕面对帝师大贤,他也只是礼待有加,而不亲近拉拢。除了与暮青私交甚好,他与谁都保持着距离。哪怕在审问左相党羽时、在决定改道时,他都不曾显露过几分喜怒,今日这般震怒,还是头一次见。
景相又待开口,景子春仍然暗中拦住了父亲。眼下朝中百官以父亲和恩师为首,今日恩师已经触怒龙颜,若父亲也进谏言,封地之事只怕会在陛下的盛怒之下发端,这于解决此事无益,故而不可逆着龙鳞行事。
于是,他自己跪到云老身后道:“启奏陛下,臣等能安然回国仰赖于殿下之智勇无畏,老师并非不念殿下之恩,只因事涉朝政理当公私分明,望陛下念在老师忠君忧国的份儿上,恕其失言之罪。”
云老才之言岂止是失言?景子春心知肚明,却只能避重就轻,以期圣上和恩师能借此台阶下了。
哪知话音刚落,就听云老道:“陛下有此志气自是臣民之幸,但封地一事事关大图基业,望陛下三思!”
罢,不待巫瑾开口,云老就地一转,朝暮青伏礼而拜,悲呼道:“殿下身份尊贵,却不畏艰险护送兄长回国,又赐玺赐策,两救我大图于危难之时,此事该传为当世佳话,可殿下若受此封,必遭天下之人疑心诟病,老臣恭请殿下三思!请殿下赐还秘宝,拒受封地,早日回国,两国之谊,受万世讴歌!”
云老以头撞地,咚声似雷!
景子春一个头两个大,不敢再看龙颜。恩师之虑不无道理,可他错就错在不该在英睿皇后面前禀奏此事,英睿皇后对大图有恩,莫圣上独待皇妹亲厚,不忍心叫她受这等委屈,就连英睿皇后人也不是个能惹的主儿啊!
殿内一片死寂,晨光洒来,犹似刀光。景子春忽然便想起了南霞县城楼上,万军阵前,暮青手持长刀,一刀斩了岭南王头颅的场面他的心不由提了起来。
却听暮青问道:“宫听神脉山古祭坛上有座石钟,圣器嵌入其中可使钟石齐鸣。皇兄若得秘宝,朝中可有周之法能护驾前往古祭坛,受洗鸣钟,遍告天下?”
暮青没有回应窃国的指责,话音里甚至未带怒意,这极度理智的反应反而令人更加不安。
巫瑾看向暮青,见她的目光静如死水,不露惊涛怒浪,不见人间热闹。
巫瑾的心揪了起来,这时,众臣已经议论开了。
眼下九州一片乱象,圣女一离开,鄂族四州就乱了起来的,新帝若深入神脉山前往古祭坛受洗,废后一党再趁机作乱五州可如何是好?帝驾远行,一路上的衣食住行出不得丁点儿差池,万一遇刺又该如何是好?
时局尚乱,朝中不可一日无君,帝驾远行的风险对于刚刚复国的大图而言实在是承担不起!皇帝根就不能离宫!
“给宫三年时日,定叫四州民生安定,宫希望三年内,诸位大人能尽心尽力辅佐皇兄,重建五州,安定社稷。三年之后,宫会回洛都交还鄂族秘宝,而后回国,死生再不入大图。”暮青罢,缓缓地起了身。
此话如针一般地扎进巫瑾的心窝,也如惊雷般降在了众臣头顶。
云老猛地抬起头来,景相目光闪动。
三年?
众臣尚在权衡三年之约的利弊,暮青已穿过大殿,拉开殿门,带着月杀走远了。
这天,一回到驿馆,暮青又将自己关在了房中。
月杀看着紧闭的房门,心中忧焚。记忆中,这女人上一回这么消沉是在主子助她杀了安鹤之后,她回到都督府便将自己锁进了阁楼,称病不朝,也不见客,那时主子因擅动神功而在瑾王府里养伤,不在她身边,而今主子又不在
月杀想还在房门外坐着,这回却没坐得住,他命侍卫们守好房门,自己回了屋。
傍晚时分,侍卫端着晚膳到了门前,正巧撞上月杀回来。
侍卫凑到月杀耳旁禀道:“头儿,殿下午膳照常用的,与平日里没啥两样,可又跟平日里不大一样,这咋办啊?”
听女人使性子时,不是哭闹,就是砸西,要么就是跳井上吊。可皇后殿下一不哭二不闹,寝食照常,政事照理,就是异常沉默,比她往日雷厉风行时还叫人害怕。
“给我吧。”月杀从侍卫手里接过晚膳,刚要叫门,门就开了。
暮青出屋时面色如常,只是手里多了封信,“交给你家主子。”
我家主子如今是你!
月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