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神奇的公式(二更)(第1/1页)重生军营成长记
看见也算是自己的得意门生之一的登门,安竹生老爷子的脸色就更是好转了不少。
“小周啊,你也来了,那正好。我这里正好有个很要紧的事情,你一会儿来搭把手。”安老爷子心里合计着,这个公式虽然形式比较简单,但毕竟一会儿用来检验的数据越多,这个公式能经受的考验也就越大。就凭自己现在身边的这几个人估计还不大够。可要是小周给加入进来了,就凭他现在是所里的副总工程师,抓几个人再派些任务是没什么问题的,所以他当然也就对于周副总的加入热烈欢迎了。
“行,老爷子。您要我做什么,一句话的事儿。我今天就在您身边了,好随时准备完成您交给的任务。”周副总工程师自然是满口答应。能够混到这个位子上的人,脑子里没有一点儿眼力见儿是不成的。如果明知道安老爷子在系统内部的能量,还故意给自己找不自在,那这样的奇葩应该早就被从革命干部的队伍中给清除出去了。
这时,资料员和刚才去找资料的那个工程师已经把那一堆资料袋给放在桌子上了。安竹生老爷子看见了,也径直走到了桌边。周副总连忙跟上去,在边上,顺便还问起了:“安老,您忽然想起调用这个项目的资料作什么?这个项目不是试验数据和设计偏离较大,最后以失败给收场了吗?您现在再找出来,是不是想写一部失败的案例啊?”
安竹生深吸一口气。这个项目最后的失败,是对他的一个重大的打击。在这之前的发动机试车事故中断裂的高温叶片已经让以一己之力坚持试验的他在部里失了分,而这个项目的失败则让他彻底起了求去之意。在这个项目被确定为失败收场后,他辞去了身上的所有兼任的诸如总指挥、总设计师之类的职务,离开了他奋斗了几十年的606所的研究事业。只是大部分时间去图书馆消磨那每日的时光。如果不是今天因为沈一一的那个公式,让他灵机一动,想起了当时失败的这个试验还留下了大量的试验数据,正好用来校核这个新公式的准确性,他从内心来讲真的是不愿意回到这个令他伤心的项目的记忆中来的。
心理上做好了足够的建设后,安竹生也就状似平静地和周副总聊开了。
“小周啊。我这里有一个公式。一会儿,你带几个人,把这个项目里前期的一些计算输入给代进去看看。这样,多取几个点好了,都代进去计算一下。我想看看你们这样算的结果,再和原来计算的结果比较一下,会有什么不同。”
说着,安竹生从自己贴身的衣兜里掏出那张折得好好的记有沈一一推导的公式的纸。周副总接过纸,打开后。“咦”了一声,然后看向安竹生:“老爷子,这个公式好像是从来没有看到过啊。您是从哪本书上找到的?”
安竹生没有回答,只是吩咐道:“快找人来算起来吧,至于这个公式的来历,我以后再告诉你。”
周副总答应了一声,就把刚才通知他的那个人给叫了来:“李工,你这样。从今天还在的人里面找个十来个人,一会儿把那叠资料里面的输入条件都给代到这个公式里面去。我估计着这个公式。如果可能的话,你写个简易的程序,就用计算机来执行好了。这样会快一点,也不容易出错。”
李工答应了以后,就离开办公室,去了隔壁的电脑室。这个时代的计算机可是金贵的玩意儿。每个单位所仅有的几台个人电脑。都得盖个专门的空调房来伺候着,除了得开空调以外,进出屋还都得换鞋子。所以这上机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李工算是所里面对计算机命令相对比较熟悉的人,加上沈一一的那个公式形式上十分简单,编个简单的程序。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大概十来分钟程序就编译好了。这还得说沈一一的这个公式,既然是经验公式,那么什么边界元和有限元等数值计算的常用方法全然都不需要。她给的公式其实也就只是个多项式而已,当然因为用于高温的部分,还有迭代的要求。
这个公式对于计算机来说,计算量是小到不能再小了,所以现在李工要做的事情,只不过是把那繁复的输入条件一个一个输成计算机程序能够辨识的格式而已了。好在周副总给他派了十来个人,他也就很快地分工给这十来个人,每人负责输入一堆输入数据,然后再交叉检查。最后提交给程序执行计算。
人多力量大。按这样的分工一展开,一个小时以后,把原来的设计输入作为输入,执行沈一一的那个公式计算的程序就把计算结果给输出了。李工很快地又带着计算结果回到了隔壁的办公室。那里安竹生老爷子正由周副总工程师陪着,在等待着这个结果呢。
这一个小时里,安竹生老爷子的内心绝对不象他看上去表现出来的那么平静。他的心里其实是十分紧张的。可以说,他对于沈一一的这个公式寄予了厚望。在他的内心,非常希望通过引入沈一一的这个公式,能给自己原来走进了死胡同的那个研究项目带来一丝光明。如果这个公式的计算结果,和自己原来的计算结果差不多,鉴于这二种计算方法本质上的不同,这就说明自己原来计算得没有问题,可能是试验设计上出了问题。可如果这个公式的计算结果和自己的计算结果大大不同,那就得看这个结果和试验结果的比较了。如果这个结果和试验结果更接近,那就说明自己原来的计算是有问题,而这个公式却可以用来纠正自己原来错误的设计。这样,这个公式的重要性就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了。
所以,虽然他在这一个小时中,和周副总二人不时地说些这样或是那样的话,看似轻松地聊着天,但他心里面盘算着的这些事情,让他在看见李工终于重新回到办公室时,第一时间就问了:“算完了?情况怎么样?”
周副总见安老爷子抢在了自己的前面询问,心里知道安老爷子估计是等急了,便也问道:“是啊,李工,怎么样,计算结果和我们原来差多少?”
李工看着自己手里的一堆数据,又和资料里的计算书比较了一下:不确定地说:“机算的计算值和计算书上的计算值差了大概40%多。”
“是吗?”周副总看向安老爷子。他有些失望。还以为安老爷子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好东西呢,怎么这个公式和我们原来的计算结果相差得也太多了。要知道我们原来的计算结果可都是通过很经典的方法计算出来的,这些是被历史证明了的计算公式啊。现在这新的公式居然会算得和经典公式差这么多,这也准确率太低了吧。
谁知道,安老爷子却激动得声音都开始颤抖了:“快再找找,看看当时的试验结果,和这个公式的计算结果相差多少?我记得好像试验结果与我们当时的计算结果也是差了这么多。”
周副总听了安竹生老爷子的话却吓了一跳。他这才想起,对啊,这是一个试验失败了的项目。要是原来计算的结果是正确的话,那这个项目就不会失败了。可是当时计算的结果如果出了问题,而且正如自己刚才所想到的那样,当时通过经典公式出了问题的计算结果,用这个安老爷子新拿来的公式计算却正确了,这说明这个公式的价值是何等重要啊。
李工听了安老爷子的指令,“噢”了一声就又去资料堆里翻资料了。一会儿功夫,他找出了几大本当时记录试验数据的原始记录,并和他手上的那张记录结果的纸相比较。这回时间不长,大概五分钟都不到,就看见李工兴奋地一抬头,向安竹生老爷子和周副总报告说:“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基本上完全吻合,只有二、三个离散点,但偏离也不超过百分之五。”
周副总听到了这个好消息,两眼放光啊。这个数据与试验结果的吻合,说明这个公式很可能就是技术史上最适合于发动机流动计算的最有价值的计算公式之一啊。这要是让安老爷子发表一篇论文,介绍这个公式的时候,自己能够也加上自己的名字,那自己不也不能够在技术史上留芳百世了吗?所以他激动地对着安竹生老爷子喊了一声:“老爷子,您要是写论文的画,我来帮您打字。”他的意思是自己也不是白白地加名字上去的,也会帮着整理资料之类的。
安竹生老爷子这回却没有接话,只是眼里噙着泪花,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心里有些埋怨沈一一,为什么不早一些让他知道这个公式。这样当时自己就不会计算失误,试验失败,而被迫让这个重要项目以失败收场了。可是他又非常感激沈一一,能够有这样的感知力,寻找到这样一个公式,使自己有机会在试验失败不久以后就能够新眼找到失败的原因。他更激动于这个公式以后如果运用于我国装备生产设计中后,会对我国的发动机事业带来多大的促进。
ps:终于码完了。
二更送上。
大家看得爽的同时,还是要多多支持我啊。
打赏,收藏,订阅,投票,我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