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十四章 万事俱备(第2/2页)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掣肘了粮价下跌。
赵顼又问了一句:“郑公,要不要储备粮食,调控粮价?”
他也怕,万一大肆储备粮食,明年粮价更加下跌,国家无形中就遭到损失。况且大战来临,国家能动用的钱帛有限,能调控一时,不能调控一世。
郑朗这才回过神,说道:“陛下,这是好事,西北……”
赵顼恍然大悟。
一旦几十万人征讨西夏,全国粮价必然上扬,现在备与未来备是两样的。
看似成本不多,一斗米三十五文与五十文之间仅相差了十五文,可是将它运到西北前线,半路上运粮的民夫兵士来回食用,以及少量贪墨造成的消耗才是损耗的大头。从京城运一斗粮抵达前线剩下不足两成,皆在路上损耗了,也就是说运粮到前线,在后方成本一斗五十文,仅凭食用的损耗抵达前线成本就达到了两百多文。
粮价下跌十五文,到前线成本就能下降近八十文。这是与去年粮价相比的,若是与庆历三年每斗米价一百文相比,运到前线成本会节约三百五十文钱,不过那时没有那么奢侈,为了节约成本,兵士多是吃粟,而非是大米。
杂粮的高产导致粮价下跌,等于是节约了伐夏的成本。至此,伐夏几乎等于是万事俱备,就差那么一回东风了。东风已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