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二十一章 治平改制(下)(第2/2页)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子弟在台谏,也不得推荐台谏官,台谏官必须由皇帝亲自任命。

    不算是改制,而是恢复真宗时的祖宗制度。

    实际是改制,至少对治平以来的官场进行改制。

    诏书羏窗湎拢洞咳柿f瓷鲜榛乇埽蛭褪侵@实难换乇懿恍小v@仕档溃骸耙7颍庋桑猿寄惚鹱隽耍桓阋患匾闹拔瘛lㄚ苫姆希嗖焖靖踊姆希ㄚ赡耸腔噬系亩浚嗖焖揪褪翘ㄚ傻亩俊=桓阒鞒帧!?

    “好,”范纯仁道。只要不做监察御史,什么都行,对官职他看得远比司马光王安石淡。范纯仁不知道郑朗交给他一个什么样的差务,会非常非常的重要!

    秋天一天天地深了。

    争议声忽然大起来。

    改制未改多少制,倒是财务开始执行透明化,各州县财政出纳一起登在报纸上,不但登了今年出纳,还登得很详细,财入有哪些,支出有哪些,并且还详细地登了真宗、仁宗时的各州县出纳情况。

    让大家一起对比。

    同时又刊登了郑朗、赵拚与吕惠卿关于官员分流的争论。

    下面是朝野内外各部司官员数量的对比。

    还能不明白吗?

    许多士子上书,请求郑朗废掉这个分流增官举措,当务之急乃是减裁官员,而不是让各州县官员分工明确,公开地增加员额。郑公,你不能这样妥协,忘记你是如何赴京的。听闻你赴京进入中书,一路百姓夹道欢迎,自郑州到京城,两边道路人流从未中断。国家财政如此困窘,你怎能妥协呢?

    宋朝前期没有文字狱,大嘴巴对准皇帝放都没关系,各个报纸,连新成立的十家晚报,皆纷纷议论此事。

    郑朗面对这汹涌而来的民意,不得不将重要的官员一起召集,再行商议,先让他们看报纸。大家看了再说,吕惠卿、赵拚、王阑宓裙僭币黄鹚档溃骸爸9蛎窈粲酰坏貌蝗及 !?

    然后又看着赵顼。

    赵顼走来走去,最后等大家议论声结束,才说道:“是啊,若没有节控,一味分流,国家官员还不知道冗到什么地步。这样吧,以朕之意,折中之策。官员太多,既然对地方也要进行分工,以使职责不明,政令不畅,及用人之长,这是冗与增,那么就要节与减,自京城起到地方各州县与监司,员额也要明确与限制!”

    富弼苦笑,终于来了。

    之前所做的一切,包括让大臣议论咸平之治,正是为了皇上这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