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八六章 归途(第1/1页)铁骨

    第九八六章  归途

    考虑到众多学成归国的老部下离家已久,兼之春节将至,安毅想了想,决定给大家放个长假,吩咐留学生们相互通知,不用再前往老南昌,只需在二月底前赶往叙府经济研究所报道即可,分配后于三月一日正式工作。

    送走思家心切的秋明轩、丁墨兰等七人,接下来的一周里,在蒋介石的要求下,安毅跟随他自南京赴杭州,与从上海赶来的张学良会晤。归心似箭的安毅尽管心里非常不愿意,可是在蒋介石、宋子文的强硬态度下,只能硬着头皮跟随。

    安毅心中清楚,此行并非只是在杭州召开全国剿匪会议,以及让自己张学良解开心结那么简单,很大原因是蒋介石和宋子文对中缅边境危机深感担忧,不愿意引发更大规模的武装冲突,把安毅留在身边,是控制冲突升级的最好办法。

    万一已经取得共识的英国人无法控制事态发展,边界冲突越演越烈,也可通过对安毅的限制,来约束安家军上上下下的激烈反应,只要安家军不参与其中,边界冲突就不会出现大的危机。

    此次杭州之行的意义非同反响,短短一周时间里,发生了改变多支军队和许多人命运的大事:

    红军萧克十六师、高咏生十七师在联合攻打奉行的行动中,被严阵以待的中央军西路军轻松击溃,在西路军的步步紧追和重兵打击下,损失极为惨重,这两支原本以铜鼓和宜丰为根据地的红军,彻底丧失了存身的地盘,在严寒的穷山恶水之间,疲于奔命;新疆的盛世才在苏联红军的支持下,强势崛起,并与宿敌马步芳等人达成共识,盛世才终于在新疆站稳了脚跟;福建十九路军彻底失败,蔡廷锴等人在大军压境的最后一刻从龙岩逃往梅县,所部两个师被陈济棠的粤军收编。

    七天中影响最为巨大的一件事是:穷途末路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终于妥协,在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的耐心说服下,在华北宋哲元部和阎锡山部的联合挤压中,不得不接受中央的调遣,东北军依次撤离华北,开往河南、湖北,感觉到自己受骗上当可又毫无还手之力的张学良,终于认清现实,接受了蒋介石的委任状,担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率领东北军对豫鄂皖红军进行围剿。

    软硬兼施成功压迫张学良的整个过程,安毅都在冷眼旁观,默默思索。

    令安毅无比感慨的是,天真的少帅竟然会以结拜小弟的身份,要求担任委员长侍从室主任一职,表面上是谦逊地希望能跟随义兄,多学习一些治军治国的本事,心底里却企图以通过留在蒋介石身边表达忠诚的方式,换取东北军继续驻扎华北。

    蒋介石当然不会答应,先不说习惯于风花雪月的少帅能否胜任要求极高的侍从室主任一职,只说军纪涣散、群龙无首的东北军现状就不允许蒋介石做其他选择。

    让士气全无的东北军继续留在华北,无疑是个巨大的安全隐患。与其让其驻扎华北、抱着已经失去的辉煌记忆过日子,日复一日消耗中央大笔军费和搜刮压榨地方民众的税赋,还不如调到剿共战场来,真刀真枪地拼杀一番,无论最终东北军是胜是败,对蒋介石来说少了个政治与军事上的劲敌,对华北来说少了个雄踞多年的传统军事势力,为中央政府以及中央军对华北的控制消除障碍,东北军也会在激烈的围剿战争中,逐步消耗殆尽,可谓一举多得。

    经过蒋介石几人的轮番分析和劝说,少帅只能不情不愿地接受这一现实,表示会在一周内前往武汉,宣布就任三省剿匪总司令。

    这一系列见识,让安毅觉得不虚此行,暗自为蒋介石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感慨不已,同时也对自己安家军未来命运,多了许多的警示和思考。

    二月九日,距离新春佳节仅有五天时间,蒋介石终于完成杭州之行的所有计划,飞回南昌,继续不罢不休地指挥中央军,大举围剿红军。

    安毅记挂着家里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和两个娇妻,向蒋介石提出请假回叙府过年并召开麾下各军军事会议的请求。

    蒋介石有感于这段时间中缅边境局势趋于缓和,加上成功地调动了东北军南下参与围剿红军,又在杭州掀起了“以教养卫为救中国兴民族方针”伟大运动,还在最后一天的中央军委会议中,成功地促使安家军航空司令部变更为中央空军西南司令部,高兴之下,批准了安毅的请求,要求安毅必须在正月初八赶到南昌开会,之后要好好地履行参谋次长和中央军委委员的神圣职责。

    分手之后,安毅直接乘坐紧急调来的专机,飞抵南京,召开一个由参谋本部第四厅、安家军南京情报与兵站总部、胡家林第十七军驻京办事处主任参加的会议,对近期的局势和去年的工作计划做了个小结,要求各部严密配合华北局,确保华北局在春节期间对东三省日军重要军事目标展开打击报复。

    会议涉及的具体事务繁多,从九日下午两点展开的会议延续到了次日凌晨才结束。令安毅非常高兴的是,胡家林的十七军驻京办主任张应良上校详细介绍了围剿刘黑七的行动过程,成功俘虏刘黑七部六千余人并全部缴械,从俘虏中挑选出的一千五百名好兵苗子正在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整训和政治教育,被逼得逃进山东的刘黑七数百残部,在韩复渠毫不客气的驱赶下,逃到了河南境内,这下让河南省主席刘峙头大了。

    天色大亮,小雪初霁。

    安毅吃了个大饼,喝下碗热气腾腾的豆浆,招呼沈凤道准备好,即刻赶赴机场,出门前对即将返回广州探亲的林耀东千叮万嘱,让林耀东除了送上自己签名的大幅照片、一副吴稚晖先生的贺寿书法和一些礼物之外,别忘了替自己给老族长拜个年磕个头。

    刚要走出大门,情报站拨给丁墨兰、张茹怡二女使用的那辆专车开进了院子,在大门口徐徐停下,车门打开,丁墨兰搀扶着一个白人老头走了下来,安毅连忙与沈凤道、赵瑞、刘昊、张扬等人迎上去见礼。

    上次送丁墨兰和张茹怡回宾馆时,安毅已经与尼古拉.特拉斯见过一面,当时对这个据说学识极为渊博的塞尔维亚人并无太深的印象,后来让专人调查后才知道此人的不凡。此刻换上一身深棕色呢子西装和黑呢大衣的白人老头,脑袋上扣着顶黑呢风雪帽,冻得通红的高鼻子呼出团团热雾,在丁墨兰的引领下,笑容满面与安毅握手,寒暄几句一起进入大厅,机敏的侍从立刻给这个白人老头送上一杯西方人通常都很喜欢的红茶。

    丁墨兰看到沙发边的几件小皮箱,意识到安毅要出门,连忙走到安毅身边,低声问道:“长官,你这是去哪儿?”

    “快过年了,得回叙府去看看家人。再一个,今年川南又是一个丰收年,需要对各级政府政绩突出的官员和劳动模范进行嘉奖,还要到周边几个移民新村拜访一下安顿了两年多的父老乡亲,你怎么回南京来了?你父母和你分开这么多年了,肯定想和你多聚聚的。”

    安毅微笑着回答,望着丁墨兰水灵灵的迷人眼睛,心情突然变得格外舒畅。

    “我刚回上海就回家看望了一下家人,到南京拜访完你后,我又和尼古拉叔叔一起回上海家里住了一段时间,父母兄妹都很开明,听说我和陪尼古拉叔叔要到叙府过春节,都很支持。”丁墨兰红着脸回答。事实其实是知道女儿的心意后,和所有望女成凤的家长一样,丁墨兰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和安毅多多接触,说不一定有个柳暗花明的好结果,当然这些丁墨兰无法说出口来。

    安毅很惊讶:“不是说放假到月底吗?怎么?以大上海的繁华,还不能吸引尼古拉先生?”

    丁墨兰点了点头:“是啊!尼古拉叔叔听我介绍咱们川南的各个研究机构之后,一直不相信落后的中国会有这么专业的科研机构,他总是问我安家军除了我们这些人之外,其他将士是不是还都留着一条长辫子?真是气死人了,尼古拉叔叔一直沉迷于他的科学研究,不怎么关注电影和报纸,加之以前美国都是这么宣传中国的,眼下西海岸的华侨中也有不少顽固派继续穿马褂留辫子,所以才会闹这个笑话。”

    安毅忍俊不禁,走到尼古拉身边坐下,知道他会说中国话,也不费力说英语了,直接道:“尼古拉先生,等你饱览中国的秀丽风景后,我再派专机来接你,去叙府去看一看,怎么样啊?”

    “咦,将军,不是说好和你一起到那个什么……什么万里长江第一城,去过你们的圣诞节吗?”尼古拉不解地问道。

    安毅愣了一下,转向满脸绯红的丁墨兰,立即明白过来:“可是——尼古拉先生,我今天就得赶回去,叙府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去做,所以……”

    “没问题啊,我们的行李已经收拾好了。其实我们前天就回南京了,不过那时候你还在南昌,所以我们又在南京附近逛了逛。昨晚打电话知道你回来后,今天天还没亮,我的小天使就来敲我的房门,一切出行的事务准备完毕,我们还一起到街口那家别致的餐馆,愉快地享受了一碗阳——春——面。诚实地说,中国的面确实比意大利面好吃。”尼古拉轻松地回答。

    安毅知道无法拒绝了,只能乐呵呵地表示这是自己的荣幸,耐心地陪着尼古拉享受了一下一百五十个大洋一斤的极品祁门红茶,看到尼古拉又再往茶杯里加上一粒方糖,只能无奈地看着。

    两个小时之后,一行人终于来到机场。

    尼古拉看到安毅的专机是德国容克公司的三发运输机,颇为意外,微微一笑登上机舱,最后选择了与安毅面对面的位置,在丁墨兰细心照顾下,东瞧瞧西看看,不停点头,似乎对飞机里的陈设和座位布置非常满意。

    飞机飞上蓝天,尼古拉把幽深的目光从灿烂和暖的眼光和片片白云间收回,含笑望着安毅俊朗的脸,突然问道:

    “安,你相信吗?只需要更换一种德国人和美国人都在全力去干的、很快就能研制成功的飞机发动机,再对飞机脆弱的骨架和拙笨的外形做一些改进,人们就能轻松地以每小时一千公里以上的时速,自由地翱翔于美丽的蓝天之上。”

    安毅有些惊讶地望着露出轻松笑容的尼古拉:“先生说的是不是德国、英国和美国几个飞机发动机制造厂,正在研制的喷气式发动机?”

    尼古拉有些意外:“安,没想到你也知道这些信息。我觉得你是除了我的宝贝外,见过的最聪明的中国人,虽然我知道你从没有在欧美任何一所学校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我在与两个宝贝的交谈中,早就知道你和德国人一起联合改进并制造飞机,还听说你的飞机是全中国最大最先进的飞机,如果需要,可以乘坐二十六个人。

    “刚才我仔细观察了一下,确实如此,战败的德国人在军用飞机方面受到研制的限制之后,开发民用飞机的热情更为高涨,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这架容克运输机是我见到的较为优秀的运输机之一,只不过样子太丑了。没办法,德国人一直侧重于飞机的性能,却往往以牺牲视觉感官为代价,可惜了。”

    “你真是太精辟了,我的教授,如果不是听墨兰和茹怡谈及你后,我特别查阅过你的资料,我真难以想象会有一天和一个拒绝领取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在一起交流。”安毅非常佩服尼古拉的睿智与眼光。

    尼古拉红光满面,爽朗地笑了起来:“虽然你是在恭维我,但我还是很喜欢听,能得到一个全世界最年轻的上将如此赞誉,确实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不过,亲爱的安,我想问问你,听说你对科技、特别是机械非常着迷,估计在这方面你下了很大工夫,否则也不会和严谨务实、素以工作机器著称的德国人搅在一起。

    “我想问的是,你是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世界上会有一种飞机,能在一万英里的航程中不加油,承载五百名乘客飞越太平洋,从美国飞到中国只需要二十四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

    安毅彻底傻了,心里直叫我的娘啊这家伙是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