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第2/2页)胡杨悲啸

天过海,夜黑风高之时,搞了一次对大凌河的假救援。

    祖大寿盼望援军心切,急忙中不辨真伪,亲自率军出城相迎,欲前后夹攻,实现突围,结果上了大当,被清军杀得大败,损失十分惨重,再也不敢也无力出城突围。。

    于是,皇太极又亲自写信给祖大寿。

    信中道,过去清军抢劫屠杀辽民之事,是父亲努尔哈赤在世时所为,他深为懊悔,向祖大寿及明军赔情道歉,现在清朝已经不那样做了。至于永平屠城那是二贝勒阿敏所为,也受到了严惩,希望祖大寿不要耿耿于往事,持有偏见。

    祖大寿对这封言辞恳切声情并茂的劝降信,嗤之以鼻,还是不信。

    大明王朝四路救兵四次援救大凌河,都被清军击败。

    祖大寿的多次突围也没有成功,均以失败告终。

    形势一天比一天险恶。

    大凌河城被清军包围三个月之后,城内的粮食吃完了,就杀马吃,马吃没了,就杀人相食。

    皇太极得知真相后,再次致书祖大寿,又派大明降将姜新持其亲笔信,赴城中面谈。

    面对如此艰难窘迫之情景,祖大寿无计可施,仰天悲鸣,不得不派出一位叫韩栋的将领到金营中谈判。

    两天之后,大明救兵仍然不见踪影,祖大寿最后下定决心,邀请清军将领石廷柱进城商议降金事宜,

    当晚更深人静之时,大明锦州守将祖大寿派其子祖泽润、养子祖可法及部将刘天禄、张存仁等四人随清将石廷柱,一同到了清兵大营。

    皇太极学三国官渡大战时夜迎投诚的袁绍谋士许攸的曹操,穿戴整齐,步行走出军营大门迎接,祖泽润等四位大明将领跪倒于地,纳头便拜。

    皇太极急忙上前一步搀扶,以满族人最高贵的礼节抱腰礼相见,然后设盛宴款待,四人被请至上座。

    五天以后,祖泽润等四人带着皇太极的秘密使命,趁天黑回到锦州。

    祖大寿杀死了宁死不降的锦州副将何可纲,大开城门,率众将来到金营。

    皇太极与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及其他贝勒大臣,一齐隆重迎接祖大寿一行。

    皇太极与祖大寿双方登坛发誓祭天。

    其后,皇太极携祖大寿之手,两人手挽手肩并肩,同步进入大帐,设宴庆贺这一喜庆之事。

    宴会结束后,祖大寿向皇太极建言,自己妻子儿女均在锦州城里,趁锦州军民不知自己已经在大凌河降淸之事,愿带一支兵马去锦州,在城里当内应,夺取锦州城。

    皇太极不假思索,当场答应,同意放祖大寿等人去锦州城。

    祖大寿一回到锦州城就积极组织军民加强防御,抗击清军。

    辽东巡抚丘禾嘉向朝廷参奏祖大寿率队献城投降一事,不料,崇祯皇帝不仅没有降罪,反而提升祖大寿为左都督,完全负责锦州防御事务。

    崇祯皇帝曾三次下诏,命祖大寿进京觐见,但祖大寿都借故推辞,始终坚守在锦州城里。

    清军方面,皇太极三番五次派密使前来,提醒祖大寿不要忘记以前的约定,即刻动手夺下锦州城。

    此时的祖大寿以各种理由搪塞推脱,并且多次亲率锦州守军,与清兵激战。

    对此,皇太极对留在清军营中的祖大寿之子祖泽润,养子祖可法等人,一直以礼相待,并且频繁给锦州城的祖大寿写信。

    祖大寿均置之不理,装聋作哑,不予回信。

    两年后,在睿亲王多尔衮的建议下,皇太极亲自率领部队进攻明朝。

    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铎出宁远、锦州大道,睿亲王多尔衮为左翼,自青山关进入,贝勒岳讬为右翼,自墙子岭入。

    祖大寿在中后所屯兵,领兵偷袭大清豫亲王多铎。

    第二天,多铎与济尔哈朗合兵出战,祖大寿收兵退回中后所,坚守不出。

    不久,皇太极亲自来到中后所,派使者给祖大寿传话,自大凌河一别已又两年,我不畏艰苦而来,就是希望与将军见上一面。至于将军是归降我大清还是仍留在大明,绝不勉强,将军自己决定去留。上次是我释放了将军,如借会见之名诱捕将军,我还凭什么取信天下之人呢?这些年将军虽然屡次率队与我军发生冲突,但我知道你是在执行明朝命令,尽自己守将之职责,我把这些不会放在心上的,请将军不要怀疑。

    祖大寿仍然置之不理,没有回话,仅仅放使者回去。

    过了几天,皇太极又命令释放了一名明军俘虏,并让他带信给祖大寿。

    信上,我在大凌河释放了你,我的大臣都我不会看人,中了将军你的缓兵之计,。现在,将军应该出城与我相见,证明我没有看错你。如果将军不放心,我们各带一两名亲信随从,在两营的中间处会晤。我这么做,只是为了自我解嘲罢了,同时也让将军的子侄和大凌河的将领们都知道,将军是履行诺言的人。”

    祖大寿却始终没有露面。

    “看来,舅舅是想第二次投降清朝了。”

    吴三桂把祖大寿的秘信交给谋士方光琛,不无忧虑地,“你帮我看看,是真还是假,该如何做?”

    此时,大明王朝宁远总兵官吴三桂望着窗外,想到了远在北京的家人,父亲母亲夫人,还想到了一个特别的人。

    这就是心爱的妾陈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