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胡了,看我国士无双!(第2/2页)小人物的英杰传

是惋惜,而并没有什么憎恶的情绪,对其定鼎汉室的功劳也极为肯定,甚至不乏有人认为建立汉朝的功劳中有三分之二应该归于韩信,而剩下的三分之一才是萧何与张良,其中萧何那一份中的二分之一,还应该算在其发掘了韩信并力促刘邦拜将韩信的一系列功劳上。

    这样的说法未免有些夸大,但可以看得出汉朝的舆论界对韩信是颇为宽容的。

    完全不似那位叛逃的开国元帅,在某一阶段的舆论宣传中就差被抹杀成了小丑一样的人物,若是没有领袖的高瞻远瞩正确遥控,或许还在那里踟蹰不进贻误了实现革命成功的战机。

    但也不得不说,韩信也的确是一个政治白痴,若他在政治嗅觉上能够有王翦一半的功力,大概就算不能像张良那样好似仙人一般在江湖上神出鬼没,至少也该像共和国另一位开国元帅那样,成为地方上难以撼动的实权派,即使身死之后,子孙后代也可以得到其的余泽而衣食无忧——至于当皇帝,李书实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的,估计韩信自己也知道他没那能耐。

    当然,这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甚至是yy,因为在李书实看来,就算韩信真的如此会做人,他的后代只怕也不可能能够从刘野猪那如同某位苏联领导人,元首的好姬友一样对贵族的大清洗中幸存下来,话说那个时候刘野猪为了中央集权而采取的凶残举动,就算是现如今的李书实和曹操,其实都是远远不如的,那冤假错案玩得,那才叫一个登峰造极。

    嗯,大概也就只有朱重八的三大案,和其后那个朝代从始贯彻到终的文字狱才可媲美了吧。

    嗯,如果从波及面以及持续时间而言,最后那个显然是当之无愧的no.1来着。

    汉代的淮阴县与现代的淮阴县显然相隔不短的距离,这显然要归功于那被黄河ntr了河道的可怜苦逼的淮河,作为黄河改道的直接受害者,处于淮水岸边的淮阴城显然不可能逃得过水患的滋扰,每逢水漫大地,基本上都要另谋新地建设城池,那已经被泡得松软的地基显然在短时间内是绝对无法重复使用的,而这大概也是中原城市变迁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甚至洪水与战乱到底那个因素能排在第一位,估计绝对是有得一争的话题。

    唯一多少有些可惜的是,这一次的祭拜并没有能够引发什么属性上升或者神人授书之类的剧情,虽然让李书实莫名的有点小遗憾,但他原本也不过是想要凭吊古人而已,就算没有什么收获,多多少少也算是了却了他的一个心愿罢了。

    之后继续沿河而行,李书实的楼船,终于要抵达目的地了。

    不知道在前方迎接他的,又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故事呢?

    请看探索频道下一期播出的……咳咳,好像一不小心窜台了。

    就到这里了?就到这里吧。(。。)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