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论谈判与菜市场讨价还价的异同(第2/2页)小人物的英杰传

田产出解决温饱是一件殊为不易的事情。哪怕李书实在这方面投入了不少的精力,但所能带来的改变依然不能称之为飞跃性的。

    毕竟想要提高农耕社会百姓的生活,除了增加耕地面积便是提高土地所种植作物的单产。前者受限于黄土高原的地形显然并不容易。后者则受限于质量和能量守恒同样不容易——就算有高产作物如果没有足够多的肥料作支撑其结果只会是土壤内的养分被耗尽。在几年后成为一片“死地”,反而引发更大的生态灾难。

    所以哪怕煤饼制作还算简单,但从开采到制作总是要花费一定的金额。就算一大块不过两三文钱的煤饼可以让一家子获得一天的温暖。可对大多数家庭而言一冬天所要消耗在这方面的费用无疑是巨大的。

    于是比起需要花钱购买的煤饼,最初百姓们还是更愿意去上山去捡拾那些枯枝以及地上已经干枯的枯草,偶尔趁着山地所有人不注意的时候砍伐一些较为粗壮的枝杈。

    豪富之家自然可以无视这样的消耗,他们甚至可以将这些煤饼如同木炭一样塑造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将之升华为一种工艺品甚至是艺术品。可百姓终究还是要算计着过日子才不会在某一段时间里断了炊,就算在李书实的治理下百姓们的生活比以前有了提高,但他们还是宁愿再家中多积攒几枚铜钱而不是将其消费掉。

    这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也是对不断涌现的天灾**一点微不足道的抵抗。

    可以说若非李书实这个从赤字财政时代穿越到这里的现代人对于积攒上满仓的铜钱货币并没有多少爱好,对他而言只要保证每年的财政结算还有一定的富余就好,剩下的那些就算堆在仓库里除了造成折旧损耗之外别无用处。

    所以说在李书实的坚持下,并州各级府衙每年都会在农闲时节发布一些有偿的工作,然后根据工作的长短可以获得相应的凭证,随后便能够以更优惠的价格获得煤饼。

    虽说不是没有人选择将这笔财富用到其他的方面,但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去采购变得更加便宜的煤饼——这种似乎是占大便宜了的心理让他们选择性的忽视了因此而提高的家庭支出。

    而卖出煤饼所获得的财富再一次回流到了并州各级府衙,其中自然会有一部分耗损,但是通过这样的流通方式不但刺激了并州境内的经济流通,同样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并州百姓的生活习惯。

    毕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那可就难喽~

    可是如果世家豪强插手这件事……

    “不不不,并州各级府衙绝对不会退出煤饼买卖这项生意。如果你们坚持我们退出,那么我们只能遗憾的告诉你们今后并州辖下的范围内所有的煤饼都必须有着统一的规格尺寸和煤粉含量以及官方指导价格。如果哪一家的产品低于我们的标准又或者是高于我们定下的价格,那么我们将以‘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没收违法所得,主管人员最高可是会被处以死刑的哦~所以你们可千万要考虑清楚哟~”

    在这方面,李书实这种战斗力不足5的渣渣果然还是无法和苏小萝莉相比啊。

    潘森:两万八千推荐的加更送上,下一次加更是在两万九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