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翅膀挥动(四)(第1/2页)漫步歌神路
第二百二十二章翅膀挥动(四)
等张静林离开了演播室,摄像机重新对准了毕文谦。却见他正襟而坐,双手又是那样肘在桌上,十指交叉。
“新写的歌,各位朋友已经听张静林唱过了。还没有编曲,这显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完成,不出意外的话,下个礼拜会如以前一样,认真练习之后,加上配乐,重新为大家唱一次。”
“接下来,我想谈谈,一儿看上去和音乐无关的事情。”转了话锋,毕文谦的眼神缓缓游移,“也许,京城里正在电视机前收看节目的的一部分朋友,非常期待着我接下来这个计划之外的环节。”
“事情的起因,是我跟随演出团演出结束之后,从长安回到京城,刚下火车步行回公司的时候,遭遇了一群游·行的人。后来打听,好像都是京城里的大学生。我是1月号离开京城去边区的,据这种游·行的行为,从4号开始,渐渐持续到了现在,半个多月的时间。”
“按理,游·行,必然是有特别的诉求,既希望政府,也希望人民听到自己的呼声——原则上,这本是每一个普通人无可厚非的权利。甚至,从政府和人民之间彼此沟通的角度,在信息传播的效率还不够便捷的今天,这更是一种义务。”
“可是,另一方面,游·行这种行为,是一种社会成本比较高的诉求的方式:它往往占有了正常的道路,会扰乱交通秩序,在规模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很容易参杂进个别违反社会治安的事件。就像昨天我亲眼见到的,游·行队伍身后,是被干扰正常工作的公交车。正因如此,游·行这种行为,不应该长久持续。不然,会严重影响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半个多月了,无论那些大学生们的诉求的内容是否正确,是否合理,政府都早该有一个公论了。可事实上,没有。如果那些大学生的诉求内容是对的,那就该实行;如果他们是错的,那就该明确反对;如果暂时难以判断对错,那就该告诉他们政府已经知道他们的诉求,并且正在研究讨论,如果政府已经有了声明而仍然有人扰乱社会秩序,那就该果断进行管制处理,尽快回复正常的社会运行。”
“可是,无论是哪一种应对,我,作为一个普通人,都没有听过。”
“在面对人数规模上万的游·行活动时,如果人民不知道也没有渠道知道政府的声音,并且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不只一天两天,那么人民会怎么想?人民会觉得政府的态度傲慢,会觉得政府的立场暧昧,会觉得政府的效率低下。”
“一个轻视群众、脱离群众、遇事无能的政府,当一个政府在群众心中打上那样的标签了,会是什么后果?不用多费口舌,翻开历史书,只看国内外的近代史,就能找到丰富的前车之鉴了。”
“但是,这一切,又让我很奇怪——我才到了陕甘宁边区的基层,虽然待的时间不算长,但那里的绝大多数基层干部,跟我的感觉,分明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这明,我们的政府并没有脱离群众。”
“连边区基层干部都能够深入群众,作为京城,却任由大学生们把游·行这种比较激烈的诉求方式持续了半个多月,还没有解决的迹象——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政府的基层执政能力没有问题,我们是不是需要怀疑,政府里有人在这次事件中,一直在悄悄的抱薪救火呢?”
到这里,毕文谦刻意停顿了几秒,左右又扫视了一下鸦雀无声的演播室。
“政府内部的事情,我的确不了解,所以我无法公开下判断。而且,我刚才了那么多,都只是针对大学生们游·行这个行为本身而谈。那么现在,我想和大家聊聊他们诉求的内容。”
“就像我已经过的,昨天,就在京城的街上,我遭遇了游·行的队伍。队伍里有不少大姐姐大概挺喜欢我的歌,除了表达她们的热情之外,还希望我能参与到她们的队伍之中。但我不可能在还不了解情况的时候就参与,所以昨天我婉拒了她们。”
“事后,我打听了一些他们的诉求,主要的内容嘛,大概集中在要求加快民主化进程、要求全盘西化上,是他们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自由,为了正义。这些,都是明显而强烈的政·治诉求。”
“在知道这些诉求之后,我顿时就笑了!”
毕文谦真的笑出了声,那笑声居高临下,散发着浓浓的嘲讽味儿。
“早在两千年前的春秋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观念,到了明朝,我们产生了‘知行合一’的法,而到了现代,我们在努力贯彻‘有调查才有发言权’的方针。我想首先问一下,各位电视机前的大学生们,你们怀着热情走上街头,以肩负人民的心念提出政·治诉求,你们的底气在哪里?”
不知不觉间,毕文谦分开了双手,右手中指不住敲打着桌面,语气也渐渐激动了一些:“你们有深入基层了解中国全国各地的情况吗?你们有深入学习中国历史进程对中国为什么会走到今天的社会主义制度有一个逻辑严密的来自于自己的学习和分析而不是被别人灌输的解释吗?你们知道什么是民主化吗?你们知道什么是西化吗?你们知道西方国家有哪些,那些国家分别实行怎样的社会制度,彼此之间有什么差异,那些差异形成的原因吗?”
“又没有倾听过各地人民的心声,又嘴上着为民请命,又没有提出落到实处、因地制宜的具体政策,只有大而化之的口号——”毕文谦摊开双手,一副为难的表情,“你们这么代表人民,人民觉得莫名其妙啊!”
“我听过有人为了一个干部编制而和单位领导争吵甚至闹到打官司的地步,好像,干部编制是很多人渴求的东西。而在我们中国,大学生都是默认的干部编制。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国家对于大学生这个群体,是抱着极大的期望的。那么,什么是干部?干部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是高人一等,发号施令,还是身先士卒带领普通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做榜样?你们真的有仔细想过吗?”
“我,毕文谦,只有17岁,还只是一个高中生,也是一个草创的唱片公司的经理。为了写出唱出能被人民喜欢的歌,我会从生活条件不错的京城走到贫困的陕甘宁边区去,走家串户,了解人们的生活现状和想法。而你们这些大学生呢?你们的目标可不我宏伟多了,提出的是政·治诉求!什么是政·治?政·治是各种团体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是治理国家的行为,包含并指导着整个社会各个行业!这的确是作为一个中国的大学生该思考的问题,你们有参与的热情,是极好的事情,可你们参与的方式是怎样的呢?”
“你们又针对一个具体的行业提出具体的政策吗?你们有结合国家不同地区的实际现状分析过一种政策的利弊所在吗?空对空落不到实处的清谈,中国也不是没有,魏晋有过,灭亡了;明末东林党有过,也灭亡了;民国时期好像也有过,叫低调俱乐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翻翻历史书看看那是什么成色。”
“肩负了国家的希望,在由全国人民物力财力人力支撑着的京城学习,你们是不是觉得中国所有地方都和京城是一个情况?是不是觉得中国不同行业的人都已经和你们是一样的受教育水平?要真是那样,你们倒还有提出政·治诉求的道理,然而并不是!你们,有多少人深入了解过中国除了京城以及自己家乡之外的地方?政·治,是一个国家极其重要的事情,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不了深入解不同地区的情况,也不深入了解不同行业的情况,安逸在象牙塔里的人,有什么资格代表全国广大人民提政治诉求!”
忍着拍桌子的冲动,毕文谦放在桌子上的手,已经紧握成了拳头。
“再来看看你们分析的政·治诉求的具体内容,‘加快民主·化进程’,‘全盘西化’,呵呵!我再问一句,你们知道什么是民主吗?翻翻外国历史书,美国麦卡锡时代,你要是敢在美国的土地上高喊民主,对不起,迫害随之而来,监狱等待着你;相反,苏联才是在高举民主的大旗,好吧,这些严格来不是历史,因为还有很多受过迫害的人仍然在世。你们又要喊民主,又要学习美国搞西化,你们很厉害嘛,冷战几十年没解决的对立,在你们的脑子里竟然解决了!”
“好吧,针对这个疑问,我问了一些人,好像,大学生们要求的民主,具体来,和西化其实是相同的意思——白了,就是跟着美国的制度走,好像民主是美国的象征一样。那么问题来了——所谓的民主,在美国本土,短短几十年之内,待遇就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到底是美国的社会在这几十年里真的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变革呢,还是,民主这个词汇不过是美国随意操纵的一层金玉外衣呢?”
“民主,美国嘴里的民主,呵呵。”
毕文谦的口吻极其嘲讽。
“当然了,一个词汇的肆意操纵不过是一种玩弄文字游戏的技巧,既不能证明正确,也不能断定错误。那么,我们继续来谈谈,大学生们提出另一个口号,‘西化’。”
“在冷战时代,除了像我们中国这样的第三世界国家,地球上主要有两个阵营——分别以苏联和美国为首。很显然,大学生们呼吁的西化,和苏联是没有关系的。就像中国之外还有苏美在满世界对抗一样,那种世界只有中国和外国两个国家的想法,显然是错得离谱的。那么,西化到底是什么呢?”
“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时?荷兰?丹麦?挪威?葡萄牙?卢森堡?希腊?西班牙?甚至,土耳其?我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数得差不多了,有大有,他们算是西化国家吗?要不要再加上日本和澳大利亚?”
“或者,你们所谓的西化,本质上,其实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就我目前所了解到的消息,的确没有第二个解释了。”
“一个国家的运行,必然会选择一种社会·制度,无论这种制度是自己原创的,还是从别的国家引入的。那么,我们选择一种社会·制度的目的是什么?有的人,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有的人,是为了整个国家、民族的崛起兴盛。如果是为了前者,请你现在就关了电视,或者转台看别的节目,我懒得和你;如果是为了后者,那我们继续深入聊下去。”
“毫无疑问,在80年代的今天,以北约成员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普通人的生活待遇,的确比中国的普通人好得多……哦,我还是把土耳其排除掉,再把日本和澳大利亚加进来比较好。作为中国人,看到人家的生活比自己好,产生学习的心思,很正常,不仅正常,而且应该。”
“可是,怎么学习,如何学习?别人是什么,你就信吗?古人都知道,‘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仅仅因为别人过得好,就觉得别人的什么都是对的,那我觉得还是不要中国目前比较宝贵的大学生名额比较好。”
“同样是资本主义制度,你们,知道美国和英国的制度在细节上区别吗?你们知道挪威和日本的区别吗?你们知道那些区别的成因吗?”
“在你们呼吁的口号里,在你们提出的所有观里,我找不出丁儿这样的细节。”
“好吧……这里,我不谈什么高深的理论,因为我既没那资格,也没有把理论讲得大家都爱听的口才。我只举一儿数据,做一儿简单的算术题——很多时候,数字比任何花言巧语都来得冰冷而准确。”
“1985年,我们中国的人口是十亿多;同年,美国的人口是两亿出头,刚才我提到到的那些生活水平比我们好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口总数大约在七、八亿左右,这包括了美国的人口。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控制的经济圈呢?不仅包括了他们各自的本土,还包括了整个南美洲、大洋洲、东南亚一半以上的国家、绝大部分非洲、中东一部分国家——打开世界地图仔细看看,这些,不仅包含了整个地球超过五分之三的土地面积,更是囊括了地球上几乎所有海洋贸易路线!”
“而在这个庞大的经济圈里,除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其他更多的地区的普通人民,其生活水平还不如我们中国,而其贫困的原因,往往不像陕甘宁边区那样是因为缺水,而是因为缺乏工业基础,缺乏教育体系,不仅没有自主贸易的实力,甚至连彻底的金融自主都做不到,这样的国家和地区,只能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材料供应基地,被工业和农业贸易的剪刀差剥削,被利滚利的金融贷款剥削,永远看不到出头之日。”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们中国实行资本主义,会有什么结果?最坏的结果,大概就是像非洲的最贫困国家那样,沦为别人的经济殖民地;好一儿的结果,在资本主义竞争中后来居上;最好的结果,超越美国称为世界上最大也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可是很显然,我们想超越,别人会愿意被超越吗?整个经济圈的自然资源只有那么多,我们获得得多,别人能获得的就少了——想想两次世界大战为什么打起来的吧!即使而今因为原子弹的震慑,让大国之间对于真刀真枪的战争非常谨慎,但在政治、经济、外交、贸易等等各个层面上不直接流血的战争却是层出不穷!”
“只要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不是无限的,这种冲突,这种战争,就绝不可能消失。因为,资本的天性,是逐利的,利润越多越兴奋,越有活力。道德、操守之类的东西,它不在乎。”
“实话,我个人是很相信中国人民的勤劳的,即使中国选择了资本主义道路,即使我们还在起跑线的时候别人就已经领跑了几十年,我也仍然觉得,以中国人的勤劳,还是有希望在资本主义的血腥战斗中脱颖而出。”
“可真正的问题是,各位,你们想过没有?中国的人口是超过了十亿,将近美国的五倍!即使我们艰苦奋斗,把美国拉下了马,取代了它的位置,把它所控制的资源纳入自己的掌握之中,我们每个人平均下来,能够获得的资源,也不过大约是美国人均的五分之一,我们绝大多数人能够拥有的生活待遇,也不过是人家现在的五分之一!”
“这样的结果,就是你们梦想中的生活?这就是你们所追求的吗?宁愿社会动荡也要彻底改变自己国家的社会制度,只为了拥有别人五分之一的生活待遇?而且是在艰苦奋斗,把别人拉下马之后才能拥有?这不是瞎折腾吗!还是,你们鼓吹着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想的不是让所有中国人过上真正的好日子,而是让自己一个人过上好日子?我本不愿意这么恶意地去猜测某些人的动机,但面对这么简单的算术题,再结合现在中美看上去那么火热的关系,我实在得不出其他更善意的结论了。”
毕文谦不怀好意地缓缓摇着头,眼神却灼灼地盯着摄像机镜头。
“各位上街的同学,你们都是大学生,是中国的天之骄子,是祖国集中社会资源培养的人,祖国和人民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