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提问(求收藏~)(第1/1页)盛世之官路商途

    第三十四章提问

    就是四人低声交谈的时候,扶文大殿侧门,忽然间走出一群人来。

    领头是一个十六七岁少年人,他身穿平常服饰,一身平民打扮。但观他龙行虎变,身上不自觉的威严,以及身后的紧随着的冯博士与林文山,就知道,此人极其不凡。

    “是南山郡王。”魏鹤在杨愈耳边低声道。

    似乎也是知道杨愈出门极少,另一边的阮霖也转头看着杨愈道:“是四殿下的大王子。”

    杨愈一听,对着阮霖报以微笑,又转头看向那南山郡王。

    杨愈对当今皇族也有所了解,盛泰帝有十几个儿子,几乎全部都被封王,唯独大殿下与四殿下,一直留京不曾分封。不仅朝堂官员,甚至是普通百姓都明白,盛泰帝会在这两位皇子之间选择一个人立太子。但反反复复这么多年,却始终不见动静。

    盛泰帝加上这次已经是第五次亲征蒙古,其中三次四殿下随军,战功卓著,而大殿下留京,监理国事三次。这一次,四殿下已经确定随军,而大殿下却迟迟没有任命他再次监理国事。

    这里面透露出的信息,让朝廷甚至的普通百姓都浮想联翩。

    就在杨愈思索这些的时候,左边侧门也打开,一身黑裙的昌平王妃也漫步走了出来。

    那南山郡王一见,连忙快步走了过去,抱拳躬身敬礼。昌平王是盛泰帝第六子,辈分上昌平王妃是南山郡王的六婶。

    昌平王妃神色平淡,嘴角微笑的点头。南山郡王有一脸谦逊的说了几句,就被上面的方鸿景笑着打断,然后两人分开坐在方鸿景的两边。

    杨愈看着与方鸿景低声交谈的两人,目光在大殿内打量。根据魏鹤所说,文会一开始,往往先有大儒讲授一些心得,然后各位国子监教授依次开讲,随后会对在座的士子进行考校,考校完,大殿部分便结束了。众人会移出大殿,或竹林,或河边,或凉亭,‘席地而论’,这才是诗会的真正开始。

    杨愈的目光看到杨元秋,只见他面色冷清,从未转移过眼神,一直看着上面低声交谈的三人,而他身后的杨韬看到杨愈看来,脸上不禁露出一丝得意冷笑,嘴巴开合,向着杨愈无声的说了六个字:贱种,你死定了。

    杨愈直接无视,环顾一圈,目光又落在最前面的三人。

    方鸿景头发虚白,两眉剑翘,脸色方正,与昌平王妃,南山郡王轻声交谈,没有丝毫‘低声下气’,反而是一脸长辈看小辈模样,不时欣慰点头,摸着胡子微笑。

    昌平王妃神情一直平淡,不热情却也不显得冷淡。而南山郡王却显得热情的有些过分,一脸热切的不断说着什么,惹得方鸿景不时微笑点头,一脸满意模样。

    没多久,一个比方鸿景年纪还要大老者缓缓从侧门走了过来,笑着与方鸿景说了一句。

    方鸿景也笑着点头,那老者便又转身走出了侧门。

    “是洪院长。”魏鹤在杨愈耳边低声道。

    在京城有一个书院,名叫麓林书院,这个书院在大桓极其有名,其院长洪易更是大桓第一个状元,辈分比方鸿景还要高。

    杨愈不动声色的点头,只见方鸿景咳嗽一声,满脸威严的向下看来。

    顿时,本来还左右小声交谈的众人,纷纷静了下来,抬头向上看去。

    “朱子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又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方鸿景声音敦厚,咬字清晰,不失威严的在大殿内响起。

    几乎所有人都面露恭听之色,脸上还要露出思索的表情。

    杨愈也微微躬身,却听不进这些,余光不动声色的在大殿内搜寻。

    那冯博士坐在下方,微眯着眼,一边听着方鸿景的讲述,一边暗自摸着胡须,陶醉的思索点头。

    而其他教授博士几乎与他相同的表情,不断的在沉吟晃脑,浑然忘我。

    上面的南山郡王,尽管脸上一脸虔诚,但杨愈还是从他偶尔的小动作中,看出他的不耐烦。

    昌平王妃神色一直平静,身穿一身黑裙的她,愈发显得成熟风韵。她静坐着在这个满是男人的大殿内,却没有人觉得不合适。

    在下面就是杨元秋一干官员,杨元秋神色始终是看不出表情来,静坐在那里,微垂着眼帘。

    其他官员尽管动作神色各异,却也都露出认真倾听的表情。

    “曰: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方鸿景声音越发洪亮,在大殿回响,有种让人振聋发聩的感觉。

    杨愈听着,不自觉也沉浸下来。尽管有些东西不喜欢,但确实有很多东西值得他去思索,学习。

    “方师,博学而如何审问,明辨如何笃行?”

    “方师,如何言而有信,迁而改过?”

    “方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何以克己?”

    方鸿景讲完,就该一干人提问。

    方鸿景不愧是儒学大师,念头通达,道理于胸,自是无问不回,无答不精。

    “方师,如今士子不权其义而谋其利,不明道而计其功,何如?”

    忽然间,杨元秋身后的一个中年人,抬头向方鸿景问道。

    在座的大部分人都觉得这个问题没有人任何问题,因为方鸿景刚才也讲到了这个。但有些人却是脸色微微一变,知道这个人的问题是若有所指的。

    坐在前面的杨元秋微微皱眉,旋即松口,并没有开口说话。而杨韬脸上冷笑越盛,一脸得意的看向杨愈。

    而杨愈身边的魏鹤脸色也陡变,却不能在这个时候开口。陈纵微笑不语,而阮霖似乎也感觉到了什么,抬头向杨元秋身边那人看去。

    方鸿景身旁的南山郡王此刻却也好像明白怎么回事一般,目光饶有趣味的望向杨愈。

    还不等方鸿景回答,因为这个问题的提出,大殿内忽然诡异的静了下来。

    “言其理,明其害,道其实,明其虚……”方鸿景却没有感觉到其他,张口道。

    “若其依然不知悔改,如何?”杨元秋身后那人又道。

    “辩其理,晓其事,于小恶不理,大害则迫之……”道理都在胸里,方鸿景不假思索道。

    大害则迫之,意思就是有大的害处,就强行迫使他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