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辽国求和(第1/1页)宋枭
大同城守军主动开城受降,在山后军官兵的想象中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
可往往越是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越是有可能发生。
领着西塞军先进了大同城,看着曾经熟悉的街道,杨荣心内涌起了一阵阵莫名的感慨。
刚来到这个时代的时候,他最早进入的城池就是大同,而且还在这里住过许多日子。
那时候完全不懂得什么叫做危险,整天像个傻*似的在街上多管闲事。如果放在当今的杨荣身上,那时候做的事,是绝对不会发生的。
守城的辽军主动把兵器堆积在城门口的街道上,他们列成了两队,站在街道两侧,每个人都低着头,连正眼都不敢多看杨荣一下。
一直走到这两列辽军的尽头,杨荣看到在前面不远处,站着几个身穿辽将衣甲的辽国将军。
这几个辽国将军全都卸下了兵器,当杨荣快要来到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都躬着身子,双手抱拳,领先的一个辽将对杨荣说道:“大同城守军向大宋忻宁军节度使大人敬献城池,请节度使大人接纳。”
“众位将军不必客气!”杨荣朝这几名辽将虚抬了一下手,脸上带着一抹淡淡的笑意对他们说道:“各位将军深明大义,本将军很是钦佩,还请众位先去休息,连日作战,想来也是累了!”
“大人不用我等陪同接受城池?”杨荣的话音落下后,辽军主将一脸疑惑的问了一句。
不过他问了这句话之后,立刻就又后悔了。既然已经献了城池,他们这些人如今就是宋军的阶下囚,杨荣要接收城池,哪里还需要他们陪同?
“这大同城我太熟悉了!”朝城内的街道看了看,杨荣对辽军主将说道:“昔日我曾在这城中居住过些日子,只是没想到,好几年过去了,这里竟然还是没有多少变化。”
几个辽军将领躬身低头站在一旁,目送着杨荣从他们身旁走过。
凭着记忆,杨荣沿着街道一直朝林牙府走去。当初离开大同时,是马鹏将他放走,可后来,马鹏竟然是死在他的手中。
人世就是这么奇怪,许多事情完全不可能知道将来的发展如何。就譬如他现在得到了大同城,不用多久,整个大宋都会知道他是大宋的功臣,可谁又能肯定,再过几年,宋太宗还会像现在这般倚重他。
得到大同,杨荣已经做好了准备,这次返回东京,他将主动向宋太宗请辞。
原本他还想做个官场的不倒翁,可经历过许多事以后,他发现,这官场真不是像他这种个性的人应该混的地方。
如果没有经历天柱庄那一战,得了大同之后,杨荣一定还会率军继续向北挺进。
可这次,他没有这么做,西塞军进城之后,他下令全军就地驻营,而城内的辽军俘虏,则由山后军接收。
兵不血刃拿下大同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南京。还在南京没有返回东京的宋太宗在得到消息后,不无兴奋的一拍龙椅扶手站了起来,对朝堂上的大臣们说道:“杨荣已经拿下大同,如今我大宋正是如日中天,朕今日特敕封杨荣为平北候,掌忻宁军军政要务,以示恩宠!”
大宋封侯,与以往的朝代不同,战功不积累到一定程度,想要封侯,简直是想也别想。
给杨荣封侯,确实已经是对他的无上恩宠。
与此同时,李继隆大军已经开拔,向着辽国的中京方向挺进。
五十万大军在温榆河损失惨重,辽国国内早已兵力空虚。李继隆大军向北挺进,竟是没费多少工夫,就占领了数个城池,兵锋直抵中京。
中京城内,萧太后听闻大同失守,接着又得到李继隆大军已经兵临城下的消息,早已是急的食不安寝,夜不能寐。
韩德让重伤,强撑着去南京面见宋太宗,回到营地后就一病不起。耶律休哥在南京城破的时候,被宋军所俘,如今生死不知。
能够给萧太后出主意的人此时多数都缄口不言,自从掌管朝政以来,萧太后是第一次感到无力。
大势已去,若是再强行与大宋作战,最终只能落个国破家亡的命运。
“来人!”在殿内来回转了好几圈,萧太后好像是下了极大的决心,对门外喊了一声。
随着她喊声落下,一个宦官推开房门走了进来,躬身站在萧太后面前。
“去把北府宰相叫来!”宦官走进来之后,萧太后又来回的走了几圈,终于还是对那宦官吩咐了一句。
宦官躬着身子退了出去,在房门重新关上的那一刻,萧太后走到屋内的桌边,在椅子上坐了下来,长长的叹了口气。
做这个决定,对她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困难。后世的契丹人在提到她的时候,也可能因为这个决定,而让他背负千世的骂名。
可她如果不做这个决定,中京有可能会沦陷,整个辽国都有可能被大宋的军队夷平。
在千世的骂名和辽国的生存中,她只能选择后者。
半个多时辰之后,宦官引来了萧继先。萧继先刚一进门,萧太后就连忙站了起来,对他说道:“爱卿终于来了,大辽的命运可是掌握在爱卿手中。”
“太后言重了!”最近的形式,萧继先也是十分清楚,他双手抱拳,躬着身子,对萧太后说道:“太后有何吩咐,只管吩咐下臣去做。为了大辽,下臣甘愿粉身碎骨。”
“你即刻出使南朝,将幽云十六州还给他们。另外你还要极力与南朝定力盟约,双方约定,从此不再相互攻伐,平息兵端!”萧太后走到萧继先面前,轻轻的叹了一声,对他说道:“此事难为你了!”
“太后……”萧继先很清楚,这个条约的定力,将会使他成为大辽国的罪人,可他也清楚,如果不按照萧太后说的去办,辽国灭亡,只是旦夕之间,他躬着身子,嘴巴咕哝了好半天,才终于从口中冒出了这么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