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专职副组长 第十三章 症结何在(第2/2页)震动
理准备,没有上级部门有效的支持和协助,要做好工作是很难的,而没有了组织监督的企业,作风建设、文化建设、职工利益的维护和积极性的调动,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这种情况下,对企业负责人权力的监督就只能是事后监督和处理,而尽管处理了事件和人,但其漫长过程中造成的危害却是很难短时间消除的。
对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管,唯一的手段就是经济数据的考核,而这种不考虑实际因素,只看数据的考核方式,不但极大地伤害了众多企业负责人的自尊和自信,也伤害了企业的清晰和工作积极性。这就是现行的薪酬制度,同样都是国有企业负责人,同样都是肩负着国家和社会进步的使命,都需要高度的觉悟和牺牲精神,但有些企业负责人只有区区几万元年薪,而有些却拿着上千万元的年薪,并且享受着企业的各种补贴和分红奖励,年收入何止几千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很难激发,而负责人的消极情绪反映到企业经营和管理上,必然带来负面的影响,而更为可怕的是带来企业经营的恶化,以及私心的膨胀。
分析过企业的现状,齐天翔将笔触转为更为担心的深化改革和整顿经济秩序的目的,以及会被人为的曲解,以致引向歧途等方面。
企业发展到如今这种程度,无论是蓬勃旺盛的,还是转制艰难的,或者是困难重重的,都需要认真研究,分类指导和解决,希图运动式的一蹴而就,或短期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是幼稚,就是别有用心。既要防止阻碍改革和整顿的行为,又要防止操之过急的急躁情绪,同时还要警惕借整顿之际,搞派系斗争,剪除异己的行为,甚至防止大面积的清查和干部调整,搞变相的权力过渡或接管。以深化改革和整顿经济秩序为名,实则将工作推向极致,造成基层鸡飞狗跳、民怨沸腾,以致引起企业的反感和抵制,从而达到阻止企业深化改革工作的目的。
要做到这些,就要首先从企业负责人的管理和监督入手,协助企业理顺经营和生产环节的矛盾及困难,真正帮企业解决实际难题。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可以是培训加指导,可以是工作组进驻,可以是调整领导班子,也可以是以整顿促发展,但必须是结合企业实际,在充分的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稳步开展工作。对困难企业,首先是强化班子,树立信心,稳定情绪,寻找多种途径脱困。对于大而不强的企业,可以引进职业经理人和现代企业制度,可以促进混合经济成分介入,引进竞争机制,促进企业发展。
一个报告,齐天翔尽管深思熟虑,还是字斟字酌地认真思考着。对于这写文章,齐天翔得心应手,以前在学院时,几千字的讲稿可以一挥而就,几个小时的大课甚至可以只有一个提纲。但这样的报告不同于讲稿,讲稿需要的是论据,是引经据典的论证,说清楚说明白就好。而报告,尤其是呈递领导们的报告,既要言之有物,有的放矢,抓得住矛盾,说清楚问题,还要有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可仅仅做到这些还不行,还要处处把握住分寸,既不能显得比领导们还要能力,又不因为某些提法的欠妥刺激到一些人的神经,导致报告整体被否决。这就需要掌握住度,既不能过,也不能不足,而且篇幅还不能过长,以至于引起厌烦,结果自然是适得其反。
几千字的报告,齐天翔反复斟酌、修改、完善,整整耗费了一下午的时间,直到华灯初上,才略显疲惫地将报告交给小张打印,明早走机要送给深改小组副组长以上领导。
坐在回家的车上,齐天翔尽管疲惫,但终于将这么久的思考和压抑在心中的沉重赋予了报告,还是觉得畅快和浑身轻松,也有种想唱歌的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