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第2/2页)穿越之美梦成珍馐
一下,随即笑道:“要不这样吧,这份银子虽说不多,还是算在柳丫头的头上。回头呢,这银子就当是柳丫头捐出来修李家祠堂。七老祖儿,二婶,明子你们看这样可好?”
虽说这会儿三爷爷五爷爷还有另外几位李家族老并没在,身为里正的李正书还是三言两语便将之前他跟七叔祖商量好的事儿转告给了李崔氏知道。大致也就是那么回事:李君苒将如何加工粉丝跟粉条的方子捐给了李家屯,回头只要是李家族人愿意学的,都能上里正家或者去五房米花婶子那儿,包学会。
至于那些做出来的粉丝跟粉条,族里也是按着品质负责回收的。番薯粉条品质优质的一斤六十个铜板,普通品质一斤四十五个铜板,散碎的二十个铜板一斤。至于绿豆粉丝,价钱略高一些,品质最好的那档八十个铜板一斤,普通品质五十个铜板一斤,散碎的二十五个铜板一斤。
平心而论这个价钱略低于市场价。而且但凡愿意学如何制作粉丝跟粉条的人家,都必须事先签一份所谓的保密合作合同,五年内不得将方子泄露出去,最主要的一点做加工出来的粉丝跟粉条不得私下贩卖。点子是在李君苒暗示后,李正书直接拍板了的。
因为七叔祖家在镇上有家李记杂货铺,所以销售的活儿便交给了李正远。为此,族里每销售出去一斤粉丝或者粉条,都会额外支付给李正远多则十个铜板,少则一个铜板的回扣。签署保密合作合同时,族里也会明确告知族里卖粉丝跟粉条所赚的那些差价银子将“取之于族人,用之于族人”。通俗一些讲,就是用来修缮李家祠堂。当然,若到时候银子还有剩余,就会用来买宗田,或用来修路修桥。再不济过年时买年猪,到时候但凡有参与粉丝粉条加工的李家人,按户为单位,多劳多分。
原本按着习惯,都是以户为单位平均分配。对此李君苒并不怎么赞成,前一世大锅饭的经验足矣说明,平均主义什么的不可行,只有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旁的族产可以依旧按着原有的规矩来,原本如何现在依旧如此。但唯独粉丝粉条加工销售这事,若再平均主义,只怕到时候别说分年猪了,就连修缮李家祠堂都未必能凑够银子。
要说这姜到底还是老的辣,七叔祖虽说没怎么吭声,但就最后这笔差价银子如何分配上,李君苒才稍稍暗示了一下下,他便明白了,甚至相当配合地说出了李君苒想表达的意思。甚至于在帮忙销售的回扣上,还主动减少了一些,将最终的价钱压在了零碎一个铜板一斤,普通三个铜板,优质五个铜板。
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之前仗着自己年纪最大辈分最高,耍着赖皮似的将李正明变成他名下已经过继出去的大孙子,还是现在主动让利给族里,七叔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李正远这个唯一的嫡孙。七叔祖谋划了那么多,无非也是因为担心自己年事已高,哪天有个万一,族里跟李正明都能看在往日情分上庇佑一下自己这个唯一又尚未成年的小孙子李正远。
记得梁武帝萧衍的《孝试赋》中曾有“父母之恩,云何可报,慈如河海,孝若涓尘”一说。
不知为何,李君苒又想家了,想起了自己前一世的李爸爸还有李妈妈。
“柳儿。”正在帮米花婶子晾晒粉条的翠花原本还叽叽喳喳地说着话,见李君苒半天没有回应,便回转过了头,却意外地发现李君苒不太对劲。(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