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八三章 站起来了(第1/1页)美女赢家

    凡事有利必有弊,体起立后的观众制造出的掌声的确更汹涌得几乎让耳朵发麻,可一眼看过去视觉效果却是倒退了,远没有都各就各位规规矩矩坐着时那么整齐了。站起来后,一片纽约佬互相之间的高矮胖瘦对比似乎比肤色差别还大,穿着传统正式的人虽然不少但也不乏追求时尚潮流的。不光站起来,好些听众还动起来了,似乎是活动久坐后的筋骨,不仅左转右转打量甚至还有互相凑近的交头接耳。

    都动起来吧,台上的燕尾服指挥家也放松了挺胸收腹的姿势,开始优雅在双脚踱步,更大幅度地转动身体向三面观众投递第二轮更为亲切的致意。

    不光视觉效果凌乱了,音乐厅里的声音也开始不再纯粹,随着交头接耳的人来多,那种低沉的嗡嗡声逐渐在掌声波涛中若隐若现。也不能怪听众不够尊重舞台,观众席上的的那些同行好像是平时能会道惯了,这会纷纷热烈交流起来的样子简直争先恐后,好多人都把鼓掌当成副业甚至敷衍了。而在汹涌持续的掌声和逐渐形成气候的群体议论中,那种从波涛中时不时一跃而起的喝声也有了频繁密集起来的趋势,当同时有好几个男女高低音此起彼伏,眼看又一股新势力要冒头。

    国际移民大城市化熔炉呀,自体起立后,纽约听众普遍的严肃高雅神面貌开始了明显的分化,跟浦海大剧院里那自始至终的和谐统一大不一样。靠近舞台的白人老妇的站姿虽然略显佝偻但一直没放下庄重肃穆,可她身边的老头却转着脖子到处看稀奇。右边挂票包厢里看上去不是地中海就是印度人种的正装中年男性是极少数把巴掌拍得漫不经心的听众之一,似乎站得都不耐烦,而他身边的年轻拉美相貌女人却眉飞色舞得像是进来娱乐场所要控制不住身体了。后排一个并不好听的男低音每隔几秒就扯嗓子大喊一声br简直像捣乱,之前跟杨景行打过招呼的老夫妇则甜蜜的私语模样。

    是该让听众放松了一下了,或者就是包厢里政客太太子女们来热切的互相交谈让耶罗米尔不得不顺坡下驴,已经享受了超过三分钟掌声的指挥家微笑着又昂首挺胸了一下,在听众们的瞩目中经过充分的酝酿之后,他终于舍得鞠躬了,而且很标准很有诚意算得上深鞠躬,并且保持了一下才起身,为自己多拖出几秒虚荣时间。

    之前受多不利因素影响的掌声又猛地回到了听众还没起立时的盛况,似乎还更热烈,不管是同行还是普通听众都放下了口头上的事,再度心意同心同德地拍手。不过那些那些喝的声音没受影响,反而受了激励,开始出现的更多声音和单词。

    耶罗米尔只有一鞠躬的,不过笑容更明显了,肢体更随和些了。

    可观众似乎好像已经强弩之末了,掌声没能在新的一个高峰长久保持,随着很快再次展开的听众内部交流而开始滑落。好些听众不光在指挥家眼皮子下议论纷纷,动作也来不规矩了,有些人的站立位置已经偏离自己的座位中间线,三三两两的要搞团体了。

    音乐厅里的声音已经开始显得嘈杂,好像是要搞点热闹。看清形势的华人同胞们开始出手,热别是那些七八个坐一堆的,似乎早就准备得迫不及待了简直一点就燃,根不需要什么酝酿过度。虽然指挥家的表演还没完结束,但来多华人华侨观众开始想起作曲家的存在,不管是需要回头的还是转身都不成问题,而且比起其他听众偶尔对作曲家的观察或者好奇,同胞们的视线会停留得更久,脸上也更灿烂得多,那种目光和神情好像跟浦海大剧院里的良师益友没什么差别,似乎也有喜悦甚至骄傲。杨景行自己也跟在浦海时一样,把掌声和关注尊重都献给舞台。

    耶罗米尔应该已经发现大势所趋了,不过他还有后招,他只需要优雅迈步走下指挥台,即展现了自己气质也给了听众反应时间。不过那些交头接耳左顾右盼的听众似乎并没让注意力离开过舞台,顿时就体注目了,没人错过指挥家风度地朝乐团首席伸手的场景。

    终于轮到自己了,威尔逊左手提着琴从容起身,在还没完伸直腰杆的时候就把右手朝指挥迎去。虽然是老同事了,但指挥和首席两手相握的时候还是一副浓烈的互相尊重敬佩的画面。威尔逊的姿态要显得更敬重对一些,虽然他脸上的笑容堪比政客,还有意朝向听众。

    听众们似乎很欣赏音乐家的强强握手,齐头并进让掌声再度爆发,喝的声音再度密集。

    指挥和首席的握手挺郑重,时间稍长了些好像让人拍照,跟常规操作相比容易有做作的嫌疑,不过听众们依然热烈着,一片喜闻乐见的表情。

    在乐团首席跟观众致意的时候,耶罗米尔又朝中间谱台钻进去,喜悦仰望着指挥的乐手们连忙尽量让路。耶罗米尔的目标很明显,隔着谱台就朝浦海民族组乐团的首席琵琶也是独奏家王亚明伸手了。

    虽然合同里没写,排练时也没这个环节,但王亚明也很老道地迎接住了指挥的握手,得体的姿态和堪称儒雅的微笑。

    掌声一直热烈的,欢呼喝再汹涌一波,纽约听众给了中国民乐演奏家跟威尔逊同样的待遇。而此时此刻的华人听众再也藏着掖着了,绝大多数已经溢于言表了,一个个的动作神情简直像是坐下主席台下第一排。

    “好!”一个洪亮高亢中带着点沙哑的声音在观众席右后排响起,中气十足,标准的普通话发音不会错,特有的韵味有如戏剧舞台下票友的对名角的衷心赞赏,几乎惊破了嘈杂这么久已经显得枯燥的掌声喝声。

    音乐厅里几乎所有华人的视线都朝那个声音寻求过去,有些人的脸上带着惊讶,有些人是惊喜,有些人是欢笑。连茅天池也回头张望了好一会,中国人果然对看热闹情有独钟,还得带得一些其他人种好奇了一番。

    舞台上该把注意力集中在指挥家身上的民乐演奏家们都朝观众席上瞟眼呢,但是不敢分心。不过耶罗米尔真不给面子,在跟王亚明的郑重握手之后,他就看向观众席,居然要一带而过地把手朝十六位民乐演奏家这么一划拉。

    听众们继续鼓掌喝,完不知疲倦,而且好像更兴奋了,照绝大对数乐迷都不可能有这种连续鼓掌三四分钟的经验,但是目前基没有露怯的出现。

    在耶罗米尔的动作保持中,舞台上王亚明左手边一溜十五位中国民乐演奏家似乎有过排练一样,都不用互相交流就挺整齐地从椅子上起身了,神情气质都不失专业水准。十六位中国弹奏家站齐了,面向观众席传达着他们的微笑。

    “好!”又是那个声音,不过好像没第一声那么好体力了,用声乐老师的话就是没完沉下去。紧接着,前排的一个女中音来了个nr,感觉比普通话男中音要更具穿透力,不过那些之前没看准的华人们还是继续朝后观望。

    “好!”接力般的又一声,这一声虽然短促但嗓子放开了,还不错。杨景行当然听出来了这是四班男生的声音,他还赏脸朝校友们那边望去,但并没产生多少目光接触。年轻的校友们都拍着手望着舞台,却并没有那种习惯性的恶作剧神情,而始作俑者四班男生还一脸正经。这一次年老年少的华人华侨们也大多看准了,原的那些惊讶变得沉稳了,惊喜也变成了郑重,原的笑容则更开怀。

    台上的是十六位民乐演奏家没多少时间,稍微致意后就该鞠躬感谢了,只是没有指挥的鞠躬动作不再很整齐划一,演奏家们的神情有些依然专业有些人就难免留恋掌声喝,职业微笑变得不太稳定。

    就在台上的民乐演奏家们鞠躬的这两三秒时间里,浦音校友团又有男女生各叫了一声好,然后带得观众席里其他地想响起三四声,虽然这几声“好”都瞬间被掌声淹没了,但是每一位华人应该都清晰地听见了,大家都有来明显的反应,甚至有跃跃欲试和互相怂恿。

    可惜十六位演奏家鞠躬之后就坐下了,得谦虚而稳重,不过那些看向观众席的目光还是多了些工作职业之外的温情。

    耶罗米尔从谱台中走出来,走到指挥台的更前面到舞台边,看他那透漏着乐观的神情估计是想自己再来一轮。观众的热情也的确匪夷所思地还没明显消减,虽然有一些人已经坐下甚至停手,但看样子依然兴致勃勃。

    耶罗米尔今晚确实春风得意了,一个月前纽爱的音乐季头场新作表演是没起什么水花的,据听众的反应略显冷淡,今天算是加倍弥补了。还不止加倍,已经持续了四分钟的掌声喝在耶罗米尔的职业生涯中也是屈指可数的,在如今不太繁荣的行业气象和来难把握的听众习性下更是一种奢望,近几年的信息社会里都没听过哪个著名指挥家乐团或者顶级演奏家能在天时地利人之下获得这种无上荣光。

    耶罗米尔更有资格有底气这样自豪甚至傲慢,面对一部在许多面其实比先锋派作品更充满开创性超性的交响曲,耶罗米尔很好地把握了那些他和跟他同样优秀的同行都未曾接触过的音色组合、声部框架、织体构架,可以指挥家已经大体摸清了作曲家的技术法和实现原理,即便是对一些细节还在猜测摸索试验求证,但是耶罗米尔的大部分猜测都没有偏离太远。虽然远不完美也没有细节论证,但今晚杨景行第二交响曲的北美首演无疑是正确的,耶罗米尔用自己的经验和才华成功地把框架搭起来了,没有出现明显的术性谬误。

    而技术原理之外,对作品中从涓涓细流到愤风惊浪的奇奥,从局限下的混沌到浩瀚的透亮的匪夷所思的进化,从个体的智慧尊严到群体的庄严辉煌之间的模型创建,关于这些玄妙的情感色和神内涵,耶罗米尔在再创作过程中也展现出了清晰的思路,这些思路是连贯的甚至能自圆其自我求证的。如果耶罗米尔写出论来,同行估计也难以挑出毛病。

    当然了,也不能耶罗米尔就能凭借今晚的演出就把当今世界其他几位指挥大师从金字塔尖踢下去只留他自己一个人,更不能当今事业只有耶罗米尔能在这么短时间能把杨景行第二交响理解演绎到这种程度,但他毕竟是行业注目范围之内的第一个。而耶罗米尔能成为首演指挥家靠的也不是运气,他是用自己的实力为纽爱获得跟作曲家之间的合约,首先他得有眼光对当时还籍籍无名的作曲系生的未来价值做出判断,然后他还得有能力服乐团总监和董事们。而为了打动另一边的作曲家耶罗米尔也付出了相当大的诚意和努力,甚至还进行了冒险,看看卡拉扬是因为什么而遭受了毕生最大耻辱要跟柏林爱乐分道扬镳安馨的吧。

    当地时间二十一点四十五分了,林肯艺术中心的艾弗里费雪厅里,掌声已经持续四分钟了,两千听众中还有近三分之二的人保持站立鼓掌表达着自己的喜悦和激动,而那些坐下的也并没放下对舞台的敬重瞻仰,喝声依然此起彼伏。

    受之无愧的指挥家站在舞台前沿,再度冲体观众点点头再次表达了对大家的肯定和鼓励,他逐渐收敛了微笑并再次挺胸收腹地释放出艺术气度,眼看又对体观众严肃起来了。严肃威风了一下后,耶罗米尔视线左移看向听众席中部某一个点,不再是那种覆盖体的目光。

    这些听众真是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的高手,上面指挥家一有风吹草动才动了下眼珠子,下面的人就指哪打哪般立刻行动起来了,这时候就不光华人华侨了,作曲家前面十几排满当当的听众中有一半第一时间回头张望表示跟指挥站在同一战线,两边的挂票们也伸长脖子地居高临下。而且听众们不光视线助阵耶罗米尔,掌声也恢复了不少。

    耶罗米尔继续看着杨景行,可是也没个笑容,就那么盯着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而杨景行也不是好惹的,他早就坐下了,都没拍手了,也没什么表情甚至都不回看耶罗米尔,所谓所不在乎地干坐着。

    前面有更多人回头看了,也有更多人锁定了正确目标,不过他们不是专业的,表情没耶罗米尔那么冷峻,有好奇的观察,有礼貌的微笑,有艺术的端庄,也有些激动和喜悦。华人华侨们应该已经体锁定作曲家了,他们应该是帮杨景行的,神情跟其他人种大不一样,那些灿烂的笑容显得多么亲切,拍手的动作多么激动,还有一道道简直诚挚的目光。

    坐在作曲家前面的中年白人再度回头看,这次堆的笑容更多了,而且苦大仇深地开口感叹了:“太美了,真的太美了,我爱中国音乐!”

    杨景行根不为所动视若无睹,完不回应别人的话,继续干坐着。

    被无视的耶罗米尔猛然抬手指向作曲家向,大声喊:“杨景行先生!”

    这一声令下,什么叫威信什么叫号召力,音乐厅里的掌声几乎立刻回到最鼎盛的状态,而更能体现命令作用的则是喝声,各种声音发出来的各种词汇顿时响成一片几乎压住了掌声。毫无疑问自己又制造了一个新高峰,耶罗米尔都开始掩饰不住脸上得意的笑容了。

    声音的骇人爆发之外还有视觉气场,那些已经坐下的听众迅速起身,作曲家前面的纷纷回头,左右的朝中间转向。作曲家前排被无视过的白人也有机会了,站起来了居高临下地盯着杨景行孔武有力地拍手,并且不忘侧身一些以免挡住了他的前排战友,而且他还想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太美了”纽约佬也团结,前后左右顿时一片急切的帮腔。

    居然连尤老师也拍着手站起来了,还好意思腆着脸笑。幸好杨景行右边是过道,不然他就被前后左右围死了,头上挂票们也明显不会放过他的架势。而比眼前的视觉围困更让人有压力的则是声音,持续的雷鸣掌声和此起彼伏透漏着叫阵意味的喝来来势汹汹,远的近的都能借助音乐厅良好的声效果无孔不入地传到作曲家这儿来,一波连着一波一波高过一波誓不罢休的气势。

    四面楚歌了,杨景行好像怕了,他在双腿间手指交叉的双手松开了,然后扶着自己大腿,他缓缓站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