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九章 各怀鬼胎(第1/1页)寒门状元

    张苑的苦心谋划落空,心情无比颓丧,当他发现朱厚照态度坚决,不给他求情的机会后,认定自己是被谁给阴了。

    “……一定是沈之厚,他想报复我,怕我留在京城给他扯后腿,便跟陛下进言让我随驾出征,除了他外,想不出还有谁曾面过圣……”

    张苑很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

    朱厚照挥挥手:“你回去收拾一下,准备跟朕出发……放心,朕不会让你犯险,到宣府后你就跟在朕身边,保管你没事!”

    张苑哭丧着脸站起来,朱厚照笑眯眯地走了过去,拍拍张苑的肩膀以示安慰。

    张苑低着头,心里越发憋屈。

    等朱厚照离开,张苑从豹房花厅出来,沮丧至极,就连钱宁出现在面前都没发现,等对方开口才回过神。

    “是你?”

    张苑怒从心头起,恨恨地瞪着钱宁。

    钱宁早就习惯张苑的冷脸,笑着问道:“张公公这是怎么了?走路魂不守舍的,莫不是陛下安排张公公随驾出京?”

    张苑一怔,随即想到:“我之前怀疑是我那大侄子使坏,但忘了眼前这家伙平时面圣的机会更多,会不会是他在陛下跟前说我的坏话?”

    张苑冷着脸,道:“陛下安排咱家随军,那是无上的荣幸……你呢?”

    钱宁一愣,没想到自己居然言中,半晌才反应过来,道:“陛下也让我一起出征……张公公这一路不会孤独寂寞,路上咱们能做个伴。”

    张苑不由嘲笑道:“原来你也要去,居然这般嘚瑟,莫非行李已经收拾好了,随时都能出发?哈哈,咱家还要回家准备,你老婆孩子多,可要把家看顾好了,别等回来连家主名字都换了……哈哈……”

    张苑知道钱宁也会前往宣府时,心情好了许多,言语中满是揶揄,他奉行的原则是我不好过旁人也休想好过。

    钱宁脸色不太好看,但不敢跟目前风头正劲的张苑正面起冲突,只能瞪着对方远去。

    张苑没有回宫,直接到了自家府宅。刚进大门,他发现臧贤一脸笑容从客厅出来,钱氏在后面相送,脸色顿时不好看了,不过当他发现臧贤和钱氏都衣衫整齐时,暗自松了口气。

    臧贤见到张苑回府,神色平静,笑着上前行礼。

    张苑用怀疑的目光看了钱氏一眼,钱氏冷哼一声,转身走进正屋,门“嘭”的一声从里面关上。

    张苑瞪着臧贤喝问:“没事你来这里干什么?”

    臧贤不解地问道:“不是公公吩咐,让我随时来府上候命么?夫人怜悯小的辛苦,叫进去吃了顿便饭。”

    张苑心想:“对啊,确实是我喊他到府上来参谋事情的。再说他是从客厅出来,不可能发生什么事情,看来是我想多了……不过有些事情不可不防,要是之前骂钱宁的情况应验到我身上,那就贻笑大方了。不过我敢确定,别人或许会趁机而入,臧贤绝对不敢背叛我。”

    张苑知道自己的老婆非常不安份,想治也治不住,问题就在于钱氏太过泼辣,现在能凑合着跟他一起过日子,已是心满意足,他也知道自己的状况,能有结发妻子陪伴身边乃是别人想都不敢想的好事,所以也就对钱氏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张苑有些悲哀:“我这一走,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家里岂不是……”想到这里,他情不自禁地摸了摸自己的头,仿佛那上面闪着绿光,脸绷得紧紧的。

    臧贤问道:“公公,您可有别的吩咐?”

    张苑黑着脸道:“刚去面过圣,陛下说了,让咱家随军,你回去后好好安排一下。”

    臧贤吓了一大跳,结结巴巴地问道:“陛下……为何突然作出如此安排?公公,您……小的……”

    张苑道:“你放心,咱家不会让你去宣府前线受苦,毕竟京城这边也需要人看顾打理,而且……这院子你帮忙照应些,咱家把一切都交给你,可不能让咱家失望!”

    臧贤脸色不太好看,不过还是点头,当作应下。

    张苑骂骂咧咧:“也不知是哪个天杀的,居然跟陛下进言,让咱家随驾,若查出来,非要他好看不可……你赶紧去安排,咱家离京准备要充分些,就算平时需要时刻陪伴陛下身前,日子也不能过得太过清苦。”

    臧贤有些紧张地问道:“公公,您走后,朝中事务由哪位大人监理?”

    张苑板起脸喝道:“怎么,你觉得咱家就此失势,发配充边了么?实话告诉你,陛下把朝堂挪到宣府,到时候天下政令还是要过咱的手,咱家仍旧是内相,六部和地方遇到事情都要先问咱家,咱家不同意,他们休想办成!”

    ……

    ……

    三月十武大臣到现在还不知陛下究竟是何打算……”

    张太后道:“你们不知,难道哀家就知道?一切都按照既定步骤办吧,皇儿怎么决定的,你们怎么应着就是。”

    说到这里,张太后不想继续跟两个弟弟浪费口舌,之后大殿里气氛变得非常沉闷。

    又过了一炷香,张太后起身回寝殿休息,张氏兄弟则趁着夜色往宫外走。

    路上张延龄意气风发,得意洋洋地道:“咱兄弟现在总算缓过来了,今后日子一定越过越好!”

    张鹤龄没好气道:“陛下目前是没给咱们兄弟安排危险的差事,但万一来日让你我兄弟亲自押送粮草去前线,该当如何?”

    张延龄打了个趔趄:“不会吧?”

    “最好有个心理准备……就算现在陛下不想,将来也会想,或者是有人帮着想……谁留在京城谁就掌握话语权,咱兄弟绝对不能把主动权拱手让给旁人!”张鹤龄面色凶恶地说道。

    ……

    ……

    三月十九,对于朱厚照对于未来出征后的安排,朝野间已不再是秘密。

    张苑被调出京,被朝中文官看作是一件大好事,除了投靠张苑的官员,没人愿意让一个太监执掌国事,至于朱厚照说的在宣府批阅奏本,并不被人们看好。

    很多人认为,战争到了紧要关头,前方跟外界的联系随时可能断绝,一切决策只能以京城号令为准,宣府行宫只是摆设。

    本来人们以为今天会有朝议,不过上午豹房传出消息,众大臣于来日参加帝王出征的祭天仪式,至于朝议压根儿就没提及。

    文官中虽然有人期待朝议,不过更多却希望免除,确定大多数官员无需随驾出征后,很多人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不去前线置身险地,被看作是一种解脱。

    这天沈溪原本想到豹房觐见朱厚照,商议军情,不过一大早传来消息,说朱厚照昨晚又通宵玩乐,到天亮时才睡下,根本没有见外臣的意思。

    如此一来,沈溪自然不会死皮赖脸去豹房求见朱厚照,于是干脆决定去惠娘那边小聚一番,等下午回到家收拾一下,然后安心等待来日出征。

    沈溪上午先去见了宋小城,涉及与佛郎机人的贸易,沈溪得安排人手去南方淘货,尽快补足货源送往泉州。

    临到午时,等跟宋小城交待完,沈溪才到惠娘和李衿的宅院,二女现在也很忙碌,肩头压力不轻。

    沈溪跟惠娘和李衿一起吃过午饭,饭桌上,惠娘说起粮食运输的事情:“……下一批粮食,可能要到四月下旬才能送达前线,不知时间上是否来得及……”

    惠娘讲述的是从西南巴蜀之地调运的粮食,跟走水路不同,这批粮食基本由陆路运输,翻越秦岭到甘陕,即便提前半年做好准备,还是显得非常仓促。惠娘本来无需负责粮食运送的事情,但她一心为沈溪着想,知道现在郎君正为粮食发愁,所以主动承担下差事。

    沈溪道:“后续粮食是为应付长久作战准备,就算迟一些运过去,也没多大问题,前提是不能让鞑靼人把战火烧到关内……只要战事一直在草原上进行,粮道就会保持通畅。”

    惠娘脸色稍显宽慰:“老爷不着急就好,妾身就怕耽误正事。”

    李衿那边吃得差不多,问道:“老爷,我和姐姐要跟你一起出征吗?”

    惠娘拿着筷子正要夹菜,听到这话不由怒视李衿,怪对方说错话。

    见李衿认错一般把头低下,沈溪道:“不用了,我已改变主意,前线太过凶险,这次你们都留在京城,我一个人去便可……你们只管放心,此番准备要比以前充分多了,你们不用太担心。”

    惠娘道:“如果老爷不嫌弃,就让妾身带衿儿过去,就算做一些琐事也好……老爷去跟鞑靼人作战,妾身日夜担忧,心中没个没落,反倒不如跟在老爷身边吃苦来得踏实。”

    沈溪微笑:“你们去了能做何?还是留在京城帮我做事,南方那边你们不用回去了,就在京城遥控指挥便可。”

    李衿突然道:“老爷的设想固然好,但就怕战事开打,京畿戒严,到时候咱们的号令传不到南方,京城内外消息断绝,可能会耽误老爷的正事。毕竟我跟姐姐不是官府中人,老爷要预作防备。”

    惠娘这次没怪责李衿乱说话,也转头看向沈溪。

    沈溪想了下,道:“照理说,战火烧不到京城来,不过也要有所防备……这样吧,我会安排人跟你们接洽,消息会始终保持畅通无阻,不需要你们出城。战时京城其实算是天下最安全的地方,这里到底是大明根基所在,你们安心留下来,等我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