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九九章 夜访(第1/3页)寒门状元

    关于调动边军南下平寇的奏疏,由兵部左侍郎陆完主笔,交由张苑呈送到朱厚照处,未经内阁。

    但这件事当晚便被谢迁知晓。

    告知谢迁消息之人正是陆完,虽然陆完知道谢迁对他有成见,但在遇到大是大非时他不会对谢迁这个官领袖有隐瞒,派人去谢府送了亲笔书信,把事情言明。

    随即谢迁便将张懋和杨一清请到府上,杨一清倒没什么,到底官都要听谢迁的,但对于张懋来就有些不爽了。

    “于乔,有什么事不能等明日再吗?这大晚上的,你非要让老朽过来,还不跟老朽是怎么回事……怎么,叛军杀到京城脚下了?”张懋很是着恼,不在于谢迁三更半夜扰人清梦这件事,而是他不想牵扯进朝廷的是是非非。

    另外便是谢迁请他的式不是亲自登门,只时随便叫了个人去他府上,就好像是上级召见下级一样,显得很不尊重人。

    谢迁冲着杨一清点了点头,随后道:“刚得到消息,陛下要调边军到中原之地平叛。”

    “嗯?”

    张懋怔了怔,随即望向一同前来谢府做客的杨一清,问道,“事情已经定下来了?”

    杨一清脸上满是惊讶,显然他不知道有这回事,谢迁却肯定地道:“兵部左侍郎陆完写了奏疏,由司礼监掌印太监张苑亲自送到陛下跟前,估摸明日一早,就会有调兵公往西北去。”

    杨一清皱眉道:“陛下为何要突然调动边军?”

    因为正是年初休沐时,关于朝中情况并非人人都很了解,这几天忙着应酬的杨一清消息相对闭塞些。

    谢迁没有回答,倒是张懋突然开腔了:“应宁,是这样的,听中原一带突然冒出一股凶悍的叛军,几次对阵官兵都取得胜利,如今北直隶门户洞开,陛下对此事非常重视,调边军入京卫戍不足为奇。不过……于乔,你之前不是力主让之厚领兵平贼么?怎突然要调边军南下了?”

    谢迁道:“之厚上的奏疏,老夫看过,他建议以地兵马平叛,没什么建设性,今日早些时候奏疏送到陛下手中,陛下便下旨让兵部负责调兵……”

    张懋显得不太能理解,问道:“那为何不是之厚来拟定案,而是由……卿?”

    这个问题谢迁没法作答,摇头道:“暂且不知,不过想来之厚并未接受陛下提议,藉此委婉表示拒绝之意……”

    张懋点了点头,没有再发表评论。

    杨一清眉头紧皱,担忧地道:“若是贸然调动西北边军前往中原平叛,人地生疏,未必会顺利,且有可能造成边军跟地人马嫌隙,同时九边也会防御空虚……易为鞑靼人趁虚而入。听前任鞑靼可汗已卷土重来。”

    谢迁道:“这也正是老夫担忧的地,若以老夫一人之力跟陛下奏请,或无济于事,不如多联络些人……”

    “别介!”

    张懋一抬手,“这件事于乔你还别乱来,先且不你没有平定中原叛乱的良,就算有,也未必有陛下的案好……这可是陛下直接下达的命令,平时谁见过陛下对朝事如此上心?”

    这话谢迁有些难以接受,杨一清却不由点头。

    朱厚照平时只顾着胡作非为,对朝事漠不关心。

    这次调兵计划并非出自沈溪之手,而是由皇帝亲自过问并下达圣旨,在张懋看来已经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谢迁摇头:“要是西北边防出了乱子,没人能担待,中原叛军不过是疥癞之患,杀鸡焉用牛刀?”

    张懋道:“于乔,你这话老朽就不敢苟同了……你觉得鞑靼人厉害,但实际上由于连年征战,鞑靼青壮已十不存一,连强弩之末都算不上,有何威胁?如今草原人推举的可汗暂居京城,各部族很难做到上下一心……反倒是中原之地,你眼中那些不起眼的贼寇,叛乱已波及三省,连京畿都受到威胁,还能是麻烦吗?”

    谢迁没回答,若是换作别的官员,绝对不敢出言忤逆他。

    但张懋却有这资格。

    因为张懋是世袭公爵,在朝中有着极高的威望,年岁和资历也比谢迁更高,一向尊重规矩的谢迁面对张懋的质问,只能保持沉默。

    张懋再道:“陛下安排已是当前最好略,且这路人马可在平掉中原叛乱后,再一路往南,往可以平海疆,往西则可以除山匪,可谓一举多得!这总比咱闭门造车,想不出个主意好吧?”

    听到这里,谢迁终于忍不住,呛声道:“那敢问张老公爷一句,西北兵马调到中原,粮草辎重谁来负责?靠户部调拨?还是靠沈之厚筹措?”

    来杨一清觉得自己站在一旁有些突兀,好像事情跟他不相干,但听谢迁到这里,突然明白为何谢迁坚持要让他来。

    不是需要他出谋划策,而在于他掌管着大明的钱袋子,可以代表户部提出困难,让皇帝打消念头。

    谢迁再道:“若是让沈之厚领兵,西北边疆不会出现变乱,又不用户部筹措太多钱粮,中原叛乱也可以尽早平息,难道不比从西北调拨人马入关平乱好?”

    张懋有些犹豫:“于乔,话不能这么……就算以前之厚是取得一些成就,但战场上哪有百战不殆的将军?就算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你不能派个将领去,连兵马都不给他,就指望他打胜仗吧?”

    这次连杨一清都不由点头,倒不是他倾向于张懋的意见,而是觉得谢迁的建议太过牵强。

    总归要调拨人马驰援中原战场,至于是从京营调,或者从周边省份调,又或者从九边调,终归是要集结一批兵强将,让沈溪只身前往显然不是什么好选择,到皇帝那里也会被否决。

    谢迁反问:“那张老公爷是支持陛下的旨意,抽调边军南下平叛咯?”

    张懋道:“老夫还没问你,陛下之意,是要从西北何处调遣人马?三边,又或者宣府?大同?”

    “宣府!”

    谢迁回道,“且是以陛下身边近臣,宣府副总兵许泰领兵。”

    “这就有些胡闹了。”

    张懋皱眉道,“这个许泰,年轻气盛,根就不懂行军布阵,之前便有人参劾他胡作非为,中原之地不是还有胡重器么?他事不低,照理补足兵马应能应付,而且可以让三边回来的延绥副总兵,似乎叫做林恒,是吧?由此人来领兵也不错嘛!”

    谢迁一摆手:“不可!”

    张懋皱眉:“于乔,让林恒去,可比什么许泰带兵稳妥许多……军中皆传颂林恒有事,之厚对其器重有加,你在延绥时不是也跟他很亲近,还指派他带兵驰援宣府么?”

    谢迁黑着脸,不想解释一些事,因为他知道林恒跟沈溪的关系,总不能,自己的孙女其实跟林恒的妹妹一样,都是沈溪的妾,所以他不想推荐这个跟沈溪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武将去中原平叛。

    杨一清劝:“张老公爷,若谢老不愿派林恒,只管另觅人选就是。”

    谢迁道:“老夫不是不支持林恒领兵,而是根不想这种事发生……中原之地叛乱,应该以中原或者南直隶、关中人马解决,或者派沈之厚去整合中原各卫所兵马剿灭叛匪也可。秀才遇到兵,有理不清,边军战斗力是强,但纪律未必好,若失去控制,中原之地不知要被祸害成什么样子!”

    当谢迁觉得自己无法用道理服人的时候,便开始狠话。

    如他所料,当他拿出脾气后,不但杨一清俯首帖耳,连张懋都不再发话。

    谢迁一看有成效,继续用同样的态度道:“现在不想设法面圣,跟陛下陈述厉害,请陛下权衡利弊,做出选择,便贸然定谁带西北人马到中原平叛,这不是舍逐末么?身为朝臣,总该知朝廷规矩如何,今日中原有难可以调边军,那将来呢?开此先河,大明边陲驻防将无法确保固若金汤,到那时,就算我们不在了,也会被后人唾骂!”

    张懋苦笑:“于乔,你不需拿如此大道理压人……那就听你的罢,先上疏劝陛下回心转意!”

    “不是劝陛下回心转意,而是让陛下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谢迁道,“沈之厚不肯做的事,咱们就不做吗?那岂不是,咱都跟沈之厚一样畏畏缩缩,并非直臣?”

    ……

    ……

    谢迁在发动张懋和杨一清跟他联名写好上奏后,很清楚这份奏疏不那么容易送到皇帝手上。

    就算这是内阁首辅的奏疏,也要按照一定程序才能送到皇帝手中,而他跟朱厚照间隔着司礼监,尤其是张苑,会给他带来诸多阻挠。

    谢迁送走杨一清和张懋后,琢磨开了。

    “……若是要依靠张苑上奏,他肯定会把事情拖延下去,就算陛下能见到奏章也会是调动边军的军令发出后,肯定来不及,若是贸然去豹房请求面圣只会激发陛下反感,况且面圣也非易事……”

    谢迁思来想去,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去见拧子,试图通过这个独立于朝廷体系外的皇帝宠臣完成自己的计划。

    当晚拧子在豹房值夜,因无法进后院陪在朱厚照左右,只能在寝殿外守着,正昏昏欲睡时,有侍卫进来跟他传话。

    “拧公公,您府上来人,是有贵客登门,请您回去看看。”

    拧子伸了个懒腰,慵懒地道:“没见咱家正在守夜?什么贵客比当皇差还重要?”

    那人往四下看了看,再次凑到拧子耳边了一句,拧子身体一震,道:“还有这种事?”

    他起身便要往外走,突然想到谢迁前来拜访动机可能不单纯,心想:“这位谢大人的目的是什么?这么去见,若被他为难,我怎抽身?”

    拧子原想到偏院找丽妃参详,但想到丽妃可能在伺候皇帝,没时间见他,便让太监去查明情况,在确定丽妃不在后,离开豹房,他没急着回自己私宅,而是直接登了臧贤的院门。

    “公公,您怎么来了?”

    臧贤到底不是太监,在朝中也有职位,属于内府,因他以前跟过张苑,如今拿不到豹房的差事,只能在内府混日子,不过平时拧子会打赏些银子,加之有拧子作靠山,他在内府拥有一定地位,平时能拿到不少“孝敬”。

    拧子道:“怎的?你就是咱家的人,咱家随时来见你都成!”

    “是,是。”

    臧贤道,“人的意思,是您有事只管派人来知会一声,的马上去见您。”

    拧子一摆手:“不用了,你先跟咱家出来,有事回去的路上。”

    臧贤整理好衣服,回头往自家正屋向看了一眼,好像有什么事没完成,但现在是自己的雇主亲临,他只能放下手头的事情跟拧子出门,上了马车。

    马车颠簸中,拧子将谢迁突然来访的事了,最后问道:“你觉得谢大人因何而来?”

    臧贤稍微松了口气,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顿时有一种庆幸的感觉……他并不怕被拧子察觉自己的神色变化,毕竟马车里非常黑暗。

    臧贤道:“听今天陛下要调边军入中原平叛?”

    拧子疑问:“你消息倒是挺灵通的嘛……咱家还没告诉你,你什么都知道了?”

    “公公,人既为您办事,自然会多问询朝廷之事,人觉得,谢大人来找您多半跟此有关。”

    臧贤道,“好像现在那个人,跟谢大人的关系……不太融洽。”

    拧子稍微琢磨一下,意识到臧贤的“那个人”是张苑。毕竟臧贤曾为张苑幕僚,属于跳槽到他的手下做事,提到前雇主时,多少会有言辞上的回避。

    拧子想了想,道:“倒也有几分道理,咱家也知张苑那狗西跟谢大人关系不是很和睦,但谢大人有事的话也不该来找咱家才对啊。”

    臧贤试探地道:“若是谢大人想通过拧公公您,跟陛下进言,或者上什么奏疏……您觉得,是否有这个可能呢?”

    因为在权力场待久了,臧贤不会把一些判断的话死,而试着让拧子自己思考,如此就算出了问题,他也可以这并非是他的意,一切都是来自于拧子自身的揣摩和取舍。

    拧子可没有臧贤那么多花花肠子,道:“有这个可能,张苑今日去见了沈大人,听还去见过兵部左侍郎陆大人,若事成,那边军入调之事便顺理成章,所以谢大人才会想到提前跟咱家打招呼,先一步在陛下面前建言。”

    臧贤道:“拧公公,这件事……最好您莫参与。”

    拧子望着臧贤道:“咱家也知不能跟谢大人过从甚密,现在朝中沈大人话更有份量,不过谢大人乃当朝首辅,难道他来见咱家,咱家还能选择避而不见?”

    “见归见……”

    臧贤有些迟疑,不过还是斟酌字句道,“若是谢大人非要强迫您做事,拧公公您可就要当心些,若贸然在陛下面前进言,怕会让陛下觉得您不守规矩,这怒火可不会落到谢大人身上……”

    拧子有些不耐烦:“你的,咱家明白,你还有更好的建议吗?”

    臧贤再道:“或者您其实可以跟沈大人商议,若是沈大人肯赐教的话,或可解决眼前的麻烦。以人看来,沈大人对于边军入调之事也不是很赞同,否则也不会让陆侍郎出马,在这件事上,或许谢大人跟沈大人的意见完吻合。”

    拧子道:“那为何谢大人不去见沈大人,要来见咱家?”

    臧贤道:“总归需要有人居中牵线搭桥,谢大人孤高气傲,怎可能纡尊降贵去求见沈大人?而沈大人之前也跟谢大人间闹出一些不愉快,怕也不愿出面。”

    “嗯。”

    拧子点了点头,却未发表意见,也没是否去见沈溪。

    话间,马车已到拧子住的宅院门口,毕竟臧贤为了行事便,家就安在拧子私宅附近,都在豹房周边。

    拧子往车厢车窗外看了一眼,道:“这就到了,你在外等着,若是有事,咱家会再问你。”

    ……

    ……

    拧子进了自家门,跟谢迁会面。

    臧贤的马车则停在距离拧子院落正门有段距离的地,臧贤坐在车架上,望着拧子院子的向发呆。

    而这边的情况,第一时间汇报到了沈溪处。

    沈溪在谢迁登拧子府门,便知道了这件事,又获悉拧子匆忙去见臧贤并且一起到院子见谢迁的事。

    “……谢老儿分明想阻挠调边军入关,但历史潮流,是你随便便能阻拦的?”沈溪面对一身男装登府汇报消息的熙儿,并没有隐藏对此事的看法。

    熙儿道:“沈大人,需要卑职做什么?”

    沈溪抬头看着熙儿:“张苑那边有何动向?”

    这问题让熙儿一怔,随即摇摇头,表示并不知晓。

    沈溪道:“调边军入关之事,非陛下一时兴起,根是早有想法,只是此前没机会落实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