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九一章 空衙(第1/2页)寒门状元
大年三十,夜。
众勋贵和大臣到沈家折腾一番,终于可以踏上归程。
张懋和国丈夏儒依然同乘一辆马车。
就案件身,二人参与度不高,再加上夏儒对很多事看不透彻,回去的路上,便有意向张懋请教。
“……公爷,你陛下为何要在沈家来这么一出?而且太后娘娘出现的太不是时候了,若再迟一些,怕是这案子就已审定。”
夏儒语气中多少有些遗憾。
即便他将张氏外戚的下场作为对自己家族的警示,但仍旧希望自己的家族取代张氏在朝中的地位,而非像现在这样无声无息。
张懋微笑道:“这你都没看明白?其实这也算是各妥协的结果……张氏兄弟被监禁,大概就是陛下想看到的结果。”
“啊……?”
夏儒一时间没能理解。
大费周章,就是轻飘飘地监禁了事?
张懋继续解释:“之前我还奇怪,为何陛下突然让人旁听审案,更是把公堂设在靠近北安门的大臣府宅中,不就是想让人将消息传给太后,让太后能早一步赶来营救张家这两个不争气的国舅么?”
“表面上看起来当今陛下做事随兴,但仔细想想,这次断案却处处透着玄机,着实高明啊!”
夏儒摇了摇头:“公爷是否把事情看得太过复杂了?”
“想再复杂都不为过!”
张懋道:“你忘了陛下身边是谁?沈之厚!若谢于乔和杨应宁这些人行事只是循规蹈矩,没有新意,沈之厚却是老谋深算,走一步算三步,陛下按照沈之厚的安排做了眼下之事,结果自然是最好的……大致可以看到陛下开一面,在惩戒张氏兄弟的同时也威慑了朝臣,彰显了天家威严。”
夏儒略一沉吟,问道:“那下一步,陛下还会继续审案吗?”
“不好。”
张懋有些迟疑地道,“没出结果,但随时都可以拿出结果,这也是如此行事高明之处……陛下既对他的舅舅显示出仁慈之心,又做到了维护朝廷威严,不过现在我最想看到是谁来接替俩兄弟的职位,若是夏家人……”
夏儒赶紧摆手:“夏家哪里有这等事?”
张懋笑了笑,道:“只能张家人的好时候过去了,若是你一直不去争取,或许真会被那些新贵……比如之厚给拿走权柄,你就甘心?”
夏儒没话,显然他还是有一定想法的。
但读了半辈子的书,夏儒对军中的事情只是一知半解,根就没有资格执掌京营,而他家族中也找不到能力出众的年轻才俊,脸色满是苦涩。
张懋没有继续追问夏儒,漫不经心地道:“这事暂且了结,也算是好事一桩,相信接下来一两天陛下就会做出安排,不知道谁会上位,或者直接把权力交给兵部……至于御马监的人,大概会暗中得意吧……”
因为京营涉及到面面的利益,不但兵部是上司,五军都督府也管辖日常训练,更有御马监等职司衙门统领和监督,这可以是一块大蛋糕。
而张懋的意思,是现在这块蛋糕变成无主住物,自会有人觊觎,下一步肯定会有很多人跳出来争抢。
夏儒道:“希望是兵部兼领这个差事,换作他人,真不让人放心。”
张懋笑道:“照我看哪,就兵部不可能,沈之厚如此慧黠,会犯低级错误,让陛下日夜防备他?哈哈,看着吧,最快明天一早就有结果。”
……
……
不用等到来日一早,其实当天夜里便有结果,只是尚未对外公布而已。
关于驸马都尉崔元执掌京营之事,已由司礼监草拟诏书,张苑在这件事上完听从沈溪的安排,可以沈溪让他做什么他都会遵命。
当天沈溪没有继续对案子劳心。
等所有人散去,沈溪终于可以松口气,派人收拾院子。
此时已临近三更天,家里人却都没有入睡。
到底是除夕夜,家里又兵荒马乱,人影憧憧,后院的人自然没那么容易睡下,都留在后堂守岁,等候新年的到来。
“老爷,姐那边似乎受到惊吓,一直不话……”马九从厢过来,到正堂后,把关于沈亦儿的情况告知沈溪。
沈溪道:“让她回内院,告诉她暂时没事了。”
马九摇头道:“姐要等老爷您过去,否则不肯走。”
“哼,她还任性起来了?”沈溪有些恼火,来好端端的审案,却因沈亦儿的出现而节外生枝。
沈溪心想:“若非陛下今日疲累,指不定就要对那丫头降罪……也不知这丫头跟正德那子有什么渊源,总是能撞到一块儿。”
对于此,沈溪也很费解,好像每次朱厚照来沈家,都会跟沈亦儿产生一定纠葛,这也是他感觉不可思议的地。
不过这会儿沈溪也没多少心思细想,简单交待过马九接下来要做的事后,便往厢院去了。
这会儿沈亦儿坐在房间门口的台阶上,秀眉紧蹙,似乎还在怄气。
“……大哥,皇上走了吗?他不是要来惩罚我吗?这做皇帝的还喜欢信口开河?”沈亦儿这边一点不见受到惊吓的模样,倒对皇帝的仁慈带着一丝不满。
沈溪道:“陛下走了,你不是应该庆幸?你这般胡闹,没被陛下降罪都已算是好的了。”
长兄如父!
沈溪有资格教训妹妹,但话出口却觉得自己有些底气不足……到底妹妹没出家门口,在自家院子做点儿胡闹的事,无可厚非。只不过朱厚照不讲规矩,总是跑到沈家来串门,这才闹出不愉快。
沈亦儿轻哼:“他倒是降罪啊……大不了我再打他,反正已经打过很多次了。”
旁边的朱鸿吓坏了,赶忙劝:“姐,您可千万别这种话,若是被人听到,那可是……”
“听到就听到吧,一个屁大的娃娃,真能当好皇帝?听那家伙就是个昏君,欺男霸女,一点作为都没有……大哥,你给这样的家伙当大臣,真不值当!”沈亦儿居然开始为沈溪鸣不平起来。
沈溪不得不板起脸:“胡闹!荒唐!立即送姐回内宅,明日一早送回老夫人身边,以后再不得让她过这边来。”
“大哥,你怎么能这样!”
沈亦儿不满地抗议。
沈溪不再听沈亦儿的废话,转身往前院去了,随口道:“这是我的府宅,你作为我的妹妹,又非我的子女,凭何让你住进来添乱?”
……
……
朱厚照回到豹房,喝了茶,过了那股兴奋劲儿后,突然想起之前对他不敬的沈亦儿来。
“……真是没教养。”
朱厚照随口抱怨一句。
拧子立在旁边,听到朱厚照的话后,不由缩了缩脑袋,他知道皇帝口中没教养的人是谁。
朱厚照又道:“今天的事,朕倒觉得挺解气的,让两个不争气的舅舅好好反思一下,规规矩矩做人,以后休想再被朕重用……也就父皇把他二人当回事,没事不,还大肆窃取朝廷府库钱财物资,还不如两条看门狗忠心呢!”
拧子听到后一阵发怵,皇帝这是根没把两个国舅当人看啊,这与其平时宽以待人的风格大相径庭。
拧子心想:“陛下平时对人挺好的啊,对奴才也只是骂而少有动手的时候,怎对两位国舅如此憎恶?”
朱厚照一摆手:“节目安排得如何了?”
拧子回道:“奴婢还来不及去问,不过提前已派人回来通知丽妃娘娘,想来娘娘早就为陛下安排好节目……”
朱厚照身边人中,拧子算是站稳了脚跟,地位随之凸显,专司负责帮皇帝安排吃喝玩乐之事。
如此一来,丽妃在皇帝身边几个得宠的女人中也脱颖而出,毕竟拧子很多时候需要求助丽妃,顺手提携一下,属于互利互惠的事。
“传她来。”
朱厚照没有移步去见丽妃的打算,坐在那儿休息。
拧子紧忙去传话,不多时,丽妃已翩然到来……显然她早就知道君王回来,穿戴整齐,随时等候觐见。
“陛下……”
丽妃身着黄色六幅长裙,裙上刺绣着美的图案,双臂环绕着红帛。她头梳云鬓,戴着一朵艳丽的绢绸牡丹,容颜娇美白皙,秀眉修长,双眸如两泓深潭,目光深不可测,鲜红的嘴唇丰满不失棱角,嘴角挂着迷人的笑意,让朱厚照看了眼前一亮。
来丽妃并未将花妃这个竞争对手当回事,因为她觉得自己胜券在握,不过在钟夫人回到京城后,她的警觉性大幅度提高,之前一段时间的慵懒不得不作改观,开始在皇帝的宠幸上着手,谄媚的花样愈发增多。
“免礼。”
朱厚照脸上展露出笑容,一伸手招呼丽人到跟前,然后一把揽入怀中。
朱厚照笑嘻嘻地问道:“听拧子,爱妃为朕安排好了节目,可以让朕好好过个新年?”
丽妃脸上带着羞喜,道:“陛下今日疲累,不如先洗个花瓣浴解解乏,臣妾已让人准备好了香汤。”
朱厚照有些迟疑:“花瓣浴?跟以前的沐浴有何不同吗?”
丽妃微笑着回答:“陛下到了便知。”
“嗯。”
朱厚照脸上多少有些失望,显然他并不想移步到丽妃那里,不愿把主动权交给旁人。
拧子凑过去:“听丽妃娘娘刚修了池子,若是里面都盛满热水的话,怕是能进去不少人吧?”
朱厚照原没多少兴趣,听到这话不由眼前一亮。
丽妃脸上带着几分得意,问道:“陛下,您是否过去看看呢?”
“看,当然要看。”
朱厚照脸上重新涌现笑容,“爱妃的心意朕难道不好好体会一下?正好今日朕出去一趟,一直都在吹冷风,回到家中自然要好好放松一下,解解乏。”
拧子笑道:“陛下,今夜豹房内将会有焰火表演,陛下沐浴更衣后,随时都可以让奴婢安排开始。”
……
……
大年初一。
天刚蒙蒙亮沈溪便起来,好像昨夜审案对他并未有多大影响。
他没有着急去沈明钧夫妻那儿拜年,因为当天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处理,家事只能暂时延后。
时值新年休沐期,来应该没什么事情。
从弘治末开始,朝廷便有了不成的规定,中枢各衙一直会休沐到正月十六,所以在这段时间六部衙门基都是轮值,各寺司中甚至有的连门都不开,除非有紧急军情递奏,否则所有奏疏都会押后。
沈溪当天将前往吏部,对他来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
“……大年初一,老爷也要这么早去衙门办事?”谢韵儿给沈溪换上厚重大氅时,好奇地问道。
外面天气异常寒冷,家中老基都躲在暖和的屋子里,外面院子里空荡荡的,更别城中街巷了。
年初到上元节前,街路上基不会有什么人。
沈溪道:“有事不分是否过年,作为朝官,总归要先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完成。”
没有跟谢韵儿交待太多,沈溪匆忙出府去了。
当天吏部没有开衙,官员一个不在,只有一些吏员在值守,这些人也只是早上过来照看下,到中午时基都会离开。
“大人?”
沈溪的到来,让吏部衙门口值守的差役非常惊讶。
沈溪道:“官有事要处理,你们不必理会。”
沈溪态度随和,他平时对差役就比较友好,这些人对沈溪抱有极大的敬意,赶紧给沈溪开门,再分出两人陪同沈溪入内,到了中庭沈溪便独自往后院去了。
“大人有事吩咐么?”
值班的吏员听沈溪到来,赶紧过来请示。
大年初一的早晨,吏部尚书亲自到衙门,这是有大事发生的节奏,可是这个时候整个吏部内一个有品阶的官员都没有,吏员以为沈溪要临时召开什么紧急会议,所以打起神应对。
“没什么要紧事,官要在公事房办公,避免有人进来打扰即可。”
沈溪进了公事房,吏员在门口观望一下,便恭敬退下,很快屋子里便恢复了寂静。
……
……
“沈之厚去了吏部衙门?今天他还有政务要处置?”
早晨拜年时,杨廷和将消息传给谢迁。
谢迁当天没有去官衙的打算,作为内阁首辅,年初来拜年的人不少,来他还打算在沈溪到他这里来问候的时候,好好质问下,却从杨廷和口中得知,沈溪似乎在忙什么事。
杨廷和道:“一早便过去了,至于要作何,尚且不清楚。”
谢迁此时还有些疲乏,昨晚在沈家听审,折腾大半夜,早就心力交瘁,一早还要起来等着宾客临门……正是因为沈溪在朝中崛起,让他更重视跟朝臣之间的交情,换作以前他可不会如此在意宾客的看法。
谢迁道:“张氏外戚的案子,今早可有什么新消息?”
“未有。”
杨廷和摇头,“翰苑今日并未得豹房传谕,五军都督府那边也没什么情况发生。”
谢迁打量杨廷和,脸上神情有些怪异,大概是觉得杨廷和现在对于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周到,是否太过于热衷了?
这还没当上首辅呢,一大早就什么都搞清楚了?
“这件事怕只能去问司礼监,陛下到现在,有什么事情少有跟翰苑打招呼,更多是直接出谕旨。”
谢迁到这里有些气恼。
以前圣旨的编写需要翰林官,但在朱厚照登基后,因为很多命令都是临时想起来,而朱厚照对于朝臣极为疏远,还有对规矩非常抵触,使其更多靠身边人传口谕,或者直接让近侍书写奏疏,用上宝印便当御旨。
逐渐这种近乎传奉的形势,成为常态,以至于朝廷有事时,朝臣无法关注朝议和翰苑的反应,更多是要看皇帝的动向。
杨廷和请示道:“那谢阁老,是否要防备之厚前往豹房面圣?昨日的案子,怕是还没了结,陛下对于外戚的愤恨也未消除……”
谢迁没有立即回答,他还在思考昨日审案的一些细节,可惜他对于沈溪的套路完搞不清楚,再仔细回想沈溪的法,最后自言自语:“将人看押起来,压后再审,这已是当前最好的结果……老夫现在想清楚了,之厚应该不会主动挑唆皇室内斗,不过他去豹房面圣请示下一步动向倒是有可能。此番到吏部衙门……或许是为写奏疏?”
因为对沈溪的目的不太清楚,谢迁不敢妄下定论。
恰在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