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奈何赵军有弩砲(上)(第1/1页)春秋我为王

    ps:第二章,求推荐票!

    “就将支架安置在此,然后每架都必须测测与齐军车垒之间的距离和角度!”

    火辣辣的太阳下,赵氏匠人领袖公输班毫无形象地穿着身短打,站在河岸处凸起的高地上。小≯说 ≥> .虚岁十五的少年早不是几年前瘦弱的模样了,坚实的臂膀已能挥动沉重的铁锤,坚毅的目光能承受铜炉刺目的金液。他不顾头上流下的汗,用力踩了踩脚下,对那片无法立足的河沙地摇了摇头,转而将目光放到了厚实的泥地上。

    木刺深深扎了进去,到达定深度后怎么摇晃都岿然不动,这里,可以的!

    随着他的指点,架架机械从马拉的辎车上被卸下,架设到河岸上,这木构的机械带有坚固的支架,主梁置于支架之上,长丈余,斜立起来也足足有人高。

    兵卒们卸下机械后,工匠开始将部分零件重新组装调试,整个过程小心翼翼,他们和公输班都再清楚不过,这些名为“弩砲”的器械究竟有多么来之不易!

    抚摸着马鬃、皮绳和动物肌腱做成的”弹簧“,公输班不由回忆起了建造出这架利器的点点滴滴……

    ……

    那是半年多前,在攻克邯郸,回师朝歌后,赵无恤终于有时间继续与公输班讨论制作新武器的问题了。

    “考工之术是推动战争胜利的基础!”在赵无恤颁布了这样的号召,鼓励对战争技术的研和创新后,赵氏在曲阜朝歌聚集了批计吏和工匠,将他们分成专业小组,各组间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研或改进武器、装备。

    在这番努力之下,许多十分新奇的想法被提了出来,比如对弩的改造,让它能射得更远,或者数矢连;如何才能提高冶铁的效率,对全身铜甲制造的研究,甚至包括如何用新的材料”纸“来做甲衣。当然,这些研依然停留在纸面理论上,离付诸实践为时尚早。

    也有些东西在天才工匠公输班,晋人称之为“鲁班”的少年参与下,有了迅猛的进步。比如仅有个轮子,却能在山间小路如履平地的新型运粮车。

    “这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有人亲眼见过……”

    周围的溢美之词越来越多,但公输班却知道,自己离不开赵无恤的理论指导。

    赵将军的点子,实在太过新奇了,却又有巨大的可行性!弩砲的建造便是其之。

    那是天清晨,让人寻来公输班后,赵无恤开始向他展示个“戏法”。他挎着张角弓,又多取了根弓弦和支羽箭,随后他将多出的根弓弦也安装上了弓身,于是张弓装了两根弦。

    “子般,你可要看仔细了。”

    赵无恤捡起枚鸽子蛋大小的石头,放入两根弓弦之间,开始反复转动它们,直到两根弓弦扭成麻花状再也无法转动,又突然瞄准墙壁放手!

    却听“绷!”的声轻响,那颗石头在两根弓弦紧拧后释放的作用下飞弹出,最后径直撞到了数丈外的墙壁上,将墙上的碎土打落了片!

    “这是!?”公输班昨夜敖到三更天研究如何让投石机不用太多人力便能石,本来还有点心不在焉,这会却整个人都清醒了过来,这种石方式,的确是前所未见啊!

    赵无恤将弓递给公输班,任由他照葫芦画瓢地折腾那两根弓弦,笑吟吟地说道:“子般,你可看出什么门道了?”

    “石之所以飞出,不是如寻常弓箭般拉扯弓弦的弹力,而是弓弦扭在起又突然放开的力量……就像,就像洗衣时拧紧的布匹突然松开时,传到手上的那股力量般。”

    “不错,这是种新的力量,我称之为‘扭力’!”

    赵无恤早就给公输班说起过“力”这种东西,把他还记得的初力学知识倾囊相授。

    光有理论不行,还得有实践,让赵无恤亲手参与这些技术活是抓瞎,但他可以将前世的所见所闻告诉鲁班,这些东西在鲁班头脑生根芽,起到的效用是无恤无法想象的。

    “道理非常简单,但利用这种扭力,我要你试着造种新武器,大概是这个样子。”

    赵无恤手持炭笔,在竹纸上三下五除二画了个粗略的草图,他是前世在本图说古代兵器里见到的。线条堆在起,普通人看不懂是什么玩意,但天才的鲁班眼,这却是宝贝。

    “这是什么?”公输班目光炯炯,已经彻底沉迷进这种新现的力里去了,并迫不及待想要将假想变为活生生的武器。

    赵无恤笑道:“这是弩砲,不用人力拉扯绳索,乃是依靠筋弦扭转之力射的弩砲!”

    ……

    万事都是想着容易,做起来难,赵氏的物质水平已经足够,人力也充足,所以做架弩炮的低劣仿制品不难,难的是如何驯服扭力,让各部位构建的比例合理,正确计算出射程,让这东西能运用到实战去。

    这是项极为精密的工作,计吏和工匠们需要依据扭力弹簧的尺寸来试着制造不同规格的弩砲,而这些又都依赖于扭力弹簧的直径。在此期间,工程小组度遇到了巨大的数学难题:不是困扰历史上希腊、罗马人制造弩炮的开方问题,因为连赵无恤也没意识到,春秋时代的国数学家们已经在九种基本算法的《少广》章,把开平方术,开立方术都总结得淋漓尽致了!

    工匠们遇到的难题,是三角函数……

    所幸这是赵无恤依稀记得的初数学问题,早在鲁国时,计侨便带了堆有赵无恤前世小学、初数学水平的学生出来,公输班亦是他们的佼佼者,有这些数科学生在,这问题很快迎刃而解。

    理论难题被攻克后,制造的进度加快了,终于,在春暖花开之际,第架弩砲制作成功了!

    它有弩机和投石机两相结合的外观:利用两束张紧的粗皮筋产生的扭力作为动力,驱动弩臂带动弓弦抛射石丸或长矛。公输班设计的弩砲带有坚固的支架,主梁置于支架之上,其前端两侧装有两具扭力弹簧组,每个弹簧组带动只弩臂,弩臂末端连接弓弦,弓弦正是容纳投射物的编制袋。

    短暂的欢呼过后,便是紧张而漫长的试验过程了,弩砲的确如赵无恤和公输班期望的,具有强大的威力。第架弩砲射程不远,但已经越了单兵弩机,在不断的改良,在春末夏初敲定的最终实战版,已经能将二十斤重的石丸射到两百步内!

    在帝丘城外,公输班奉命带着数十架弩砲当着赵无恤的面试射了几次,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百步之内,薄土墙可以直接被击垮,只是因为卫人太不经打,没给他表象的机会。

    而且,不同于笨重不堪的投石机,新的武器弩砲个头不大,卸下弹簧和部分零件后,放到辆辎重大车上就能运走!

    “这么说,此物能用于野战!?”当得知手里的六十架弩炮要随着大军移动时,公输班有些激动了。

    步卒野战自然是要结阵的,上千乃至更多的将士拥在起,保护他们的弓箭射程仅仅在百步之内,这要是在敌军自以为尚未进入射程前,突然被弩砲攻击……次近百枚几十斤的石弹射,砸到人堆或临时防御工事里面的话……这将会造成怎样的毁灭性效果,公输班能够预见到!

    “真是利器!”

    虽然年纪轻轻,但公输班变得有点热衷于战争了,他尤其喜欢攻城,渴望看到坚不可摧的城池在自己布置的共事下崩然倒塌的情形。至于野战,他也同样报以兴趣——前提是机械能够在战争起到关键作用。

    此时此刻,在汶水河岸上,得到赵无恤传令兵的询问后,公输班让他回去进行肯定的转达,万事俱备,随时可以开砲!

    “会就全靠你了……”公输班抚拍着漆刚干没多久的弩砲,深情款款,少年这神情,像极了送子弟上战场,希望他们好好表现立功的昆父兄弟……

    军处令旗动了,传令官再度回来传话,直到这时,随着公输班的喊话,随着计吏和有经验的工匠们矫正好距离、方位,目标位置,并且将风向考虑进去后,枚河边的普通鹅卵石被放上弩砲,瞄准了敌人!

    在兵卒奋力推动下,齿轮滚动,两根皮筋彻底缠绕在了起,像是这努力交战的齐赵两军般。

    “射!”随着声大喝,石弹朝两百步外的齐军车垒呼啸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