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善者胜于未战之时(第1/1页)春秋我为王

    ps:明天第更在午

    漆黑的树丛里,响彻着卫军惨叫和仓皇的逃窜声,弩箭像是雨点样打在盾牌上,嘭嘭作响,像是十二月最寒冷时落下的冰雨风暴。它们射穿了牛皮甲,穿透了血肉肢体,将整个人钉在了树木上,热血浇灌着脚下干燥的土地。

    赵无恤让那些出身温县的兵卒,还有新招募的些甄邑人,共计四百余臂张弩材士埋伏于山林两侧,分为三到五排,声令下起身轮番齐射。历史上,这可是直到战国期才能达到的攻击强度,远程火力上的绝对优势将卫国人压制得抬不起头来,试图起身开弓还击的都被射成了筛子。

    两石的弩势大力沉,每都弹射得弩机弦处颤动不已,五十步内甚至能射穿藤盾,三十步内皮甲仿佛是纸糊的。石的弩恶轻巧易,轮换极快,与二石头弩配合,让人防不胜防。

    突然到来的袭击让卫国人们失去了方寸,更何况些身边点着火把的军吏第时间被当成靶子击杀,全师上下调度间出现了断层。

    公孙驱的驷马战车位于最前方,那是混乱的心,因为战车的大块头和高高竖起的旌旗最为显眼,所以箭最多。没会车舆四面都插满了弩箭,蒙皮的木板被射得支离破碎,骖马服马齐齐倒毙,何况人乎?

    好在他的车右和御者护主有加,齐齐将他扑在身下,接着推到了马车下方,躲过劫,只是大腿挨了箭。但之前还对盗寇们嗤之以鼻的公孙驱此刻已经完全丧胆,呆滞着目光嘴角和手脚战栗不已,却不再继续指挥,任由兵卒们被收割生命。

    “师帅!公孙,公孙驱!”

    来自笙窦的邑司马石曼边扶着胄躲避箭矢,边焦急地大声喊叫。直到见公孙驱已经失去了反应的能力,这才跺了跺脚,大声呼啸,将接过了指挥权。

    这之后。卫国人动了次反击,石曼将能收拢的兵卒部署为冲阵,配置在便于作战的地方:戟盾布设在外层,足以防备四面射来的箭雨,而弓箭布设在里层。寻找切机会向周围反攻,他判断伏击者人数也不过千余,绝不会比他们多。他还任命了部分人斩除草木,从侧面广开道路,以便于转移。

    然而战局变化极快,前军是遭到弩箭攻击最密集的地方,大概在半刻连续不断的激射后,弩机的扳动声终于停了,地上已经尸横遍野,卫国人损失了三四百人。其余几乎人人带伤。

    然而更可怕的事情还在后边,卫师狭长的段被从林冲出,持剑盾的武卒拦腰截断,盗寇们则在掷矛兵的率领下从后方的各个阴暗处嚎叫着冲向了后军。

    冷兵器时代,甚至是直到战、二战时,近程的刺刀搏杀依然是决定许多场战役胜负的重要方式。

    石曼就是这时候战死的。

    当老司马剑杀死个衣衫褴褛的盗寇后,转身,田贲那迅捷的尖矛猛地掷出,刺向他的喉咙。他瞪大眼睛,奋力闪开并握住矛柄。用尽全力才让它仅仅擦破了皮肤,当他把手放在脖子上的伤口上时,鲜血从指间流过。

    又个持矛和藤盾的敢死之卒哇哇大叫着冲了上来,这次石曼抓住他的手腕然后扭过他的胳膊。矛与盾掉在了地上,石曼高高举起青铜剑,正要朝那人柔软的腹部斩下!

    但他的手指突然变得僵硬笨拙,他已经无法挥剑了。

    田贲再次站在他面前,他双手各有矛,分别刺了石曼的腹部和胸口。当他的手连带短矛抽回来时,它刺向的地方只留下了个深深的血窟窿,鲜血潺潺流出,红得黑。

    石曼跪在了地上,他摸索着找到了另个矛柄,试图拔出却无能为力,在这个寒冷的夜晚,每吸口气都使他感到胸痛苦。

    身后,件重重落下的钝器砸碎了他的肩胛骨,他哼了声倒在了血泊。

    他没有感觉到下次攻击,降临的只有无边寒冷……

    ……

    赵无恤骑在马上,也只有在对此习以为常的武卒,单骑的地位才会高于行动不便的战车。可其他地方却不是这样,若赵无恤要观兵曲阜,为了让鲁人士大夫们不鄙夷他,他还是得跳下鞍鞯,老老实实登战车耀武扬威。

    啪踏啪踏,他操纵着马儿,迈着征服者的步伐走到了死伤惨重的卫国残兵。

    当你见过数十次百次惨烈战事后,心里残存的那份怜悯也会渐渐消退,他现在早没了两年前在成乡的患得患失,还有脆弱。

    青铜与鲜血,这时代的战与和永远少不了这两样东西,虽然无恤很想把前者换成镔铁。

    这场卫人坚强却无用反击的指挥者,笙窦邑司马石曼,死于两柄致命的短矛,它们直接从腹胸穿透而过,看就知道是下手狠辣的田贲手笔。石曼身被数创,却尤自死战到了最后,这点燃了部分卫国人的斗志,给赵无恤的兵卒造成了百余伤亡,自身却也死伤过千。

    其余卫卒统统缴械投降,只有数百人逃出了树林,不过外边的战马嘶鸣声预示着他们前途未卜。再过不久,大概就会被虞喜拴在索头绳上牵将回来,或拴着勒起淤血的手腕,或拴着滴血的级……

    公孙驱大腿了箭,此时虚弱地缩在车后,冠歪在了边,手紧紧抓着浸透鲜血的土壤颤抖不已。

    “的确是卫国师帅,公孙贵胄?这倒是条大鱼。”赵无恤对那位战死的邑司马满怀敬意,对这个苟且被俘的卫国公孙却视若无物。

    不过,他依旧下马,言语亲切地安慰他,让人将他安置妥当。

    因为公孙驱接下来还有很大的利用价值,他的职守,他的身份。

    “子我。”赵无恤呼唤跟随身侧的佐吏。

    阚止在阚邑时也见识过盗跖之徒攻城的景象,但城外的尸横遍野依旧与他有墙之隔,之后目睹的零星战事都是小打小闹,哪像这场屠杀般的战事样,胜的简单粗暴,胜得对方点脾气都没有。张孟谈的智计,赵无恤手练就的精兵结合,敌人再顽强的反击也会变成土鸡瓦狗。

    据说孙武子曾讲过,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对这点,他算是信服了。

    此刻听到赵无恤传唤,他才猛地从满地的血泊里反应过来,匆匆趋行至跟前,拔掉翻倒在地的车舆上那些深深扎着的箭矢后,铺展开纸张和笔墨等待记述。

    “传令冉求,时机已到,可以驱使群盗围攻巨野邑了。如承诺所说的,城破后分给盗跖些粮食衣物,乃至于钱帛,但不准他们肆意劫掠。其余零散各处的武卒立刻和统领的盗寇分离,双方要在卫国民众面前合力演出武卒驱逐盗寇,解救濮南黎民的大戏来,切破坏都要归到盗寇头上,切建设和善政都要以我的名义来实行!”

    无恤看了周围的卫人眼:“再让随军的军医官扁鹊之徒子豹给公孙驱疗伤,定不能让他死掉!随后吾等收拾战场,让武卒换上卫人的旗号甲衣,再筛选部分愿降的卫卒来,共同装扮成溃败逃回的卫卒,胁迫公孙驱领着吾等撤退到历山卫军大营,还有濮南剩余的三邑而去,则大事可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