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神人处处有(一)(第1/1页)风云南唐

    “不可否认  南唐夺清源取福州之战因为布局宏大、设计精巧  而让天下人记住了夺目的军事天才林枫  但更不可否认的是  在整个‘血色三月’中涌现出來的军事神人远不止林枫一个  ”

    摘自南唐史官石砚所著《将论》

    在晋州攻防战中  三月下旬同时冒出了两个年轻的新星  让战事变得更加惨烈  也更富有戏剧性

    在王晏指挥后周士兵日攻夜攻皆无法攻到城墙下时  來自河北磁州武安的小伙子韩令坤一举将僵持的战局打破了

    韩令坤这一年才刚满23岁  已经被晋封为磁州军副将  除了因为他本身武艺高强外  还因为他很有名的老爹

    他老爹韩端虽然才做到磁州副节度使  但一辈子混在军中  人缘甚好  跟随郭威进入京师开封  老韩端与大官僚王溥、汪晏、王彦超等人之父奉柴守礼为首  结为一党  在京师内横行无忌  无人敢惹  时人后來鄙称他们为“十阿父”  无他  柴守礼的儿子太牛逼了  当朝皇帝郭威的养子、事实上的太子柴荣是也

    韩令坤跟随抽调过來的磁州军赶至晋州城后  一直在思索如何打破这座顽固堡垒的金身  日夜与一群小伙伴们在营中鼓鼓捣捣  终于在三月下旬弄出了一架异常庞大的攻城车

    这座攻城车其实就是一个攻城塔和冲撞车的混合体  以粗木为构架  前尖似锥后宽如屋  前后总长近十米  底座宽六米;下设巨大的滚轮  需一百名士兵同时发力方能推动

    三月二十三日  这个庞大的攻城车首次投入应用  便一举突破了晋州城下最后两道壕沟  守军打击依然猛烈  但却对这个攻城怪物无可奈何  弓箭根本就穿不透厚且密的木头护架  就是最厉害的投石车  因为攻城车前端细尖  很难直接砸住  而一旦砸在其上  石头往往会顺着攻城车向后方弹去  根本砸不坏“能量护罩”

    北汉守军沒有办法  只得眼睁睁看着这座攻城车跨越了壕沟  由点到面  连续捅破最后两道土墙  其掩护下的后周士兵一点点将壕沟填平  并将城墙前一大块重新恢复平整无阻的通道

    至此  晋州城的八道“护身金钟罩”算是彻底被毁掉了

    就在攻城士兵欢呼之时  这才惊讶地发现城头上瞬间变了模样  一根根简陋的粗大木矛、锥形木板伸出了城垛和雉牒  就像一只刺猬突然炸起了全身的刺  而且  这些木刺完全摸不清是固定的还是活放的  一会儿风都吹得乱动  一会儿又能看见土兵站在上面向外张望

    这些木刺  缘自于一个名叫刘继业的十八岁年轻人的灵机一动

    刘继业原名杨重贵  这两个名字都不彰显  但是  当刘继业后來投降北宋时  改回杨姓  单名一个业字  也就是后世传颂闻名的“杨家将”杨业杨老令公

    杨重贵  其父亲杨信是麟州(今陕西神木县)的一个土豪  在五代的混乱时期  自组军队占据麟州  自称刺史  此前依附后汉为臣  为结交当时任河东节度使的刘崇  杨信派年少的杨重贵到了太原为质子

    年少英武、聪明令俐的杨重贵很受刘崇的喜爱  收其为养孙  并改名为刘继业  在此后的岁月中  刘继业在北汉担任保卫指挥使  以骁勇著称  以战功升迁到建雄军(今山西临汾)节度使  由于刘继业战功卓著  所向披靡  北汉人称“无敌

    但吊诡的是  史书上关于刘继业的战绩记述很少  特别是《宋史》中  不知是不是故意贬低与大宋抗衡的刘继业  说大宋与刘继业交锋数次  刘继业皆败  完全不是后世杨家将传说中的无敌形象  《辽史》中曾载有辽将耶律斜轸责问杨业说:“你与我国角胜三十余年  今日何面目相见  ”据此可以推测  刘继业只怕在北汉时期主要任务是防守北方常常寇边的辽国  战绩也可以称道

    杨业是死缠硬磨着刘崇答应  于三月中旬随着汾河而下的补给船队进入晋州城的  他來之后  在城头上观察了半天  就向太子殿下、招讨使刘承钧建议:围墙、壕沟最后必然守不住  应该尽早在城头多做些文章

    早就决意死守的刘承钧从善如流  听取了杨业的意见  将城中住户家中的门板、窗棂等卸了下來  全部削尖  八根一组  交叉着绑在一起  架在城垛和雉牒之上  下方坠上石头砖块  硬将整个城墙加了一圈扎人的刺  同时  为防止后周火攻  所有木头全部用水泡过  并不时向木头上泼水  保持湿度

    后周士兵尝试着攻了一次城  立刻发现这些刺实在是不好惹  有了这些突出墙头的尖刺  别说是搭云梯、攻城车根本无法搭近城头  就是放在那里  北汉士兵不防守  攻城士兵想要翻过些尖刺也不容易  更可恨的是  北汉士兵一看士兵想攀越尖刺  就会挥刀砍断坠石的绳  成捆的木刺就会带着后周士兵坠落城下  一路上挂着捎着任何人  至少是皮开肉绽  令后周士兵见之无不魂飞魄散

    仅仅攻了一刻钟  城头下已经倒下了五百士兵  韩令坤带人推着自制的攻城车冲了一次  城头上早就有所准备  将大锅大锅的滚油倒在攻城车上  然后几个火把扔上去  攻城车被点燃了  韩令坤只得带着士兵急速后退  到了此时  王晏不得不再次鸣金收兵  又打不动了

    在桂管地区  出尽风头的将领是行静江节度使马继伟  他率领七千唐军并不完全死守贺州城  而是采取了一种“敌进我退  敌退我扰”的攻防节奏  死死拖住了入侵的南汉军队  当南汉军攻得猛时  就松一松  让敌人攻上城头  攻入城内  然后用人海战术淹沒进城敌兵  当敌人攻得松懈时  他就会派军中精锐出城突袭  占了便宜就走  绝不恋战

    早在集聚贺州城的夷人部落兵超过三千时  马继伟就颁布了两项新政策:所有夷人部落参加贺州防守的大队列  战利品按人数多少分配  夷汉联盟的位次、话语权也将根据各族的杀敌数量进行最终分配;与此同时  所有夷人可以任意攻击敌军  所有战利品、俘虏自行处置  唐军决不过问

    各族族长闻知了这个政策  就如闻见腥味的饿猫一样  大家不约而同地将自己的手下分成了两部分  绝大部分士兵跟着马继伟混  族中最精锐的则分散派了出去  目标正是南汉大营

    于是  整个贺州地区变成了一个大型捕猎场  猎捕的对象自然是南汉士兵:从南侧的山丘上  从北面的漓水上  从后方的通道上  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突然出现狡猾狠毒的敌人  用毒箭、用陷阱  不伤人命  弄倒就走  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这下子  连南汉最精锐的斥侯都不敢再出营了  南汉军副帅谢贯看着军营中日益增多、日夜喊疼的中毒士兵  一个头有两头大

    等南汉军队将要吃完军中存粮时  后续的辎重成了最容易遭受袭击的要害  每一次  南汉军至少要出动三千以上人马  才敢向回去接应辎重

    此时  已经胆子养肥的夷人又开始新型骚扰:一族集中成一个小组  竟然开始趁着夜间突入南汉营帐硬掳人了  又有几个族落的人马联合起來  竟然在后续的道路险窄处修起了石墙  阻击辎重队伍  这些疯狂的进攻逼得南汉大军营帐一缩再缩  每晚在大营内燃起大火堆  士兵们排成一圈稀疏的人墙面朝外轮班值守  惶惶不可终日

    焦头烂额的谢贯心力交瘁  竟然有了撤军的念头

    而此时的吴越主战场上  南北两端因为两个猛人的神奇表现让两地战局走向了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