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内幕(第1/1页)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这演讲纪录,怎么前后不太一致?”

    “开头那一段,是我凭着记忆加上去的,后面是现场学生做的纪录,还没来得及整理,所以有些杂乱。”司徒兆敦微一欠身,说道:“爸,你怎么看?”

    “他演讲的时候,没有拿稿子?”

    “没有,中午吃饭的时候,卢院长临时起意,让我在电影放映结束后,请他上台说几句话,接受学生们的感谢。”司徒兆敦端着茶杯,感慨说道:“没想到他上台之后,说了这么多,又说的这么好。”

    “确实说的很好。”坐在书桌后面的老人,是司徒兆敦的父亲,主管全国电影事务的文化部副部长司徒慧敏,他摩挲着记录着演讲内容的普通日记本,说道:“有点随意,但是主体清晰,详略得当,把海外电影产业的每个环节都讲透了,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注1)

    “是啊。”司徒兆敦赞同的点头,说道:“才20岁,面对上百的听众,不打草稿,上台就讲,讲的如此精彩,可谓天纵奇才,我自愧不如。”

    “这演讲稿中的数据和资料,是否准确?”

    “我事后问过,他说其中有一些调节气氛的趣事,是传言,当不得真,至于具体数据,全部都是有根据的。”司徒兆敦说道;“他还说,如果有必要,他可以从香港把相关的资料寄过来。”

    “他敢这么说,那应该真实可信。”司徒慧敏把日记本放在桌子上,说道:“这份演讲稿,对我们国家的电影行业,非常有参考价值,你尽快整理好,然后印出来,送到电影局,给他们做内部参考资料。”

    “好。”

    司徒慧敏又指了指书桌边上堆着的一叠杂志,问道:“这些杂志,都是他带过来的?”

    “是。这些杂志,是他自己创办的,前几天参观我们学校的时候带过来的,打算捐赠给图书馆。”司徒兆敦介绍道:“《电影时代》是周刊,是面向大众的,资讯信息比较多,那本《第一电影评论》是月刊,偏专业,比较有深度,这两本杂志,内容都很丰富,对学校的学生来说,是个开拓眼界的好窗口。”

    司徒慧敏随手抽了一本杂志,看着上面的封面女明星,微一皱眉,问道:“这些杂志,内容上有没有违禁和不健康的东西?”

    “没有。”司徒兆敦连忙摇头,说道:“学院的几个领导都审核过了,虽然其中提到了不少台湾的信息,但都是单纯的谈论电影,不涉及政治,也没有色情暴露的内容和图片。”

    “那先放这里吧,我明天让人再审查一遍。”司徒慧敏说道:“台湾是敏感话题,谨慎一点,没有坏处,你是吃过苦头的,应该心中有数。”(注2)

    司徒兆敦点头,默然无语。

    随意的翻看了一会杂志之后,司徒慧敏又抬头问道:“你跟他,接触多不多?”

    “十月二号,他来我们学校参观,卢院长让我做导游,陪着逛了一天。”司徒兆敦回答道:“还有就是今天,一起吃了两顿饭。”

    “那你们在一起,都聊了些什么?”

    “什么都谈。这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非常广泛,知识也非常广博,天南海北,古今中外,似乎所有的事情,他都能说出一二,而且别出枢机,思维不同常人,虽然有时候偏激了点,但总体来说,对祖国很认同,爱国热情很高。”

    “那有没有说过一些具体的东西,比如投资和合作之类的事情?”

    “投资没说。”司徒兆敦略一回忆,然后说道:“不过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他和卢院长提到,想和我们电影学院合作,利用北京和香港两地的环境,优势互补,交叉培养人才,但当时人多口杂,只说了个大概,没有详谈。”

    “怎么个优势互补法?”

    “他的大意是,香港商业环境好,拍电影的实践机会多,我们电影学院理论水平高,艺术修养好,可以相互交流人才,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这个思路,倒是不错。”司徒慧敏拿起书桌上的烟盒,抽出一根,说道:“现在国家困难,你们电影学院经费不足,学生们缺乏动手锻炼的机会,去香港,既能参加实践工作,又能开阔眼界,是个不错的办法。”

    点上烟之后,司徒慧敏推了推日记本,说道:“兆敦,你就以整理演讲稿的名义,去和他接触,看看具体怎么个合作法,这件事情,先由你们学校出面去谈比较好,文化部牵扯范围太广,不方便出面。”

    “好。”司徒兆敦站起来,拿过笔记本,拿在手上,问道:“爸,还有什么事吗?”

    “这部名叫《空山灵雨》的电影,质量怎么样?”

    “非常不错,艺术价值很高。”司徒兆敦重新坐下,饶有兴趣的说道:“画面构图很有山水画的神韵,配乐也是都是传统乐器,古风盎然,和我们内地出品的电影风格完全不同,非常具有教学参考价值。”

    “情节呢?”

    “情节比较简单,也很正统,是根据古典传奇故事改编的,讲的是一个穷人被陷害,被迫去做和尚,然后识破大地主和大官僚的诡计,保护文物的故事。”

    司徒慧敏轻轻点头,唔了一声,说道:“你明天把拷贝送到我办公室来。”

    “爸。”司徒兆敦吃惊,问道:“文化部要没收?”

    “你想哪去了。”司徒慧敏熄灭烟头,说道:“小平同志很爱看电影,既然质量不错,那就送到中南海去,给他看看。”(注3)

    “这样子啊。”司徒兆敦又站起来,说道:“那我现在就去给学校打个电话,让资料室把拷贝收好,别被人偷偷的拿出去放了。”

    “就在这打吧。”

    打完电话后,司徒兆敦见司徒慧敏夹着烟头,靠在椅背上出神,问道:“爸,你怎么了?”

    “兆敦,你是在香港出生的,童年也是在那度过的,算是半个香港人。”司徒慧敏说道:“现在想不想回去看看?”

    “爸,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香港迟早是要回归中国的,我们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准备。”司徒慧敏没有直接回答,他吸了一口烟,说道:“你不觉得这个沈冲,来北京的目的很奇怪吗?”

    “确实有些奇怪。”司徒兆敦拿起烟盒,也点了一根烟,说道:“按理说,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是文化部和电影局统一负责的,哪里需要他特意从香港赶过来参与,而且据我所知,各省市自治区的电影工作者,都是直接来北京参加正式会议,不用提前派人来搞筹备。”

    “是啊。”司徒慧敏说道:“我们最初也是准备让香港代表团直接来参加正式会议的,不过小平同志看过草案后,指示说,香港现在名义上还是英国人的统治区,局势复杂,在全国代表大会上,有些话题,不好谈,也不方便谈,所以就用筹备会议的名义,把香港代表团提前请到北京来。”

    司徒兆敦闻言,非常吃惊,他手指一抖,差点丢掉了烟头,“小平同志准备单独接见他们?”

    “列宁曾说,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司徒慧敏不置可否,他用力的揉灭烟头,说道:“帝国主义国家的长期封锁,让海外人士,尤其是华人华侨,对我们的国情和政策缺乏了解,多有误会,这不利于改革开放的实行,香港地理环境优越,电影工业发达,是非常重要的宣传阵地,不能不重视。”

    “这么说,国家准备在香港有大动作?”

    “大动作容易引起英国人的警惕,中央的意思,还是以现有的资源为主。”司徒慧敏摇头,说道:“香港那几家接受政府指导的电影公司,被动乱冲击,实力大减,现在运营困难,从业人员年纪也大了,人才断层,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所以中央打算把它们整合起来,再从内地抽调一些人才过去,打造一个实力过硬,有号召力的宣传平台,你要是想回香港看看,过段时间,可以去电影局报名。”

    “我还是喜欢现在的教学工作。”司徒兆敦默默抽烟,思考了一会,说道:“而且我是研究纪录片的,去香港,也未必有什么作用。”(注4)

    “这事,你自己考虑,内地有内地的好处,香港有香港的优势。”司徒慧敏说道:“不过我建议你和这个沈冲多聊聊,听听他的意见。”

    “他?”

    “嗯。”司徒慧敏把《电影时代》放回去,又抽了一本《第一电影评论》,摊开之后,说道:“别小看他,这个人虽然年轻,见识可不简单,这次香港代表团,其余几位都是老面孔,只有他,是小平同志亲自点名的。”

    司徒兆敦更吃惊了,“小平同志怎么会知道他?”

    “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司徒慧敏说道:“不过根据公开的资料,沈冲的父母,都是香港进步人士,他自己白手起家,从今年年初到现在,大半年的时间里,就赚了几千万港币,而且他创办的电影公司,今年制作发行了两部电影,统统打破香港电影票房的历史纪录,香港是个商业社会,他的经营能力,对宣传平台非常有用。”

    ——————————————

    注1:司徒慧敏1978。07-1982。04期间,担任文化部副部长,主管电影事务。

    注2:司徒兆敦在动乱时,被判处死刑,关押了5年。

    注3:邓公有周末看电影的习惯。

    注4:司徒兆敦1938年出生在香港,1951年回内地,1964年毕业于北影,后长期在北影做教学工作,被誉为中国纪录片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