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一枪爆头!(第2/3页)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外商都趋之若鹜地跑来了。
按照周济民的说法,暂时只经营小岛这个大本营,外部地区的利润,暂时放弃。
毕竟还不够强大嘛。
所以,盘龙在海外地区的销售,基本上都是卖版权。
不过,不是全部版权,而是分成版权,并且只有五年期限。
条件太过苛刻了,外商全都拒绝了。
然后有意思的是,正版没人签约,反倒是盗版,有外商直接找上门了,要求大量购货。
经过黑道那么一搅合,整个小岛,目前盗版盘龙的出版社,就只有一家。
其他出版社不敢做,也做不来,因为盗版书的价格太低了,其他人想要进来,那就是亏本。
连外商都不愿意自己印刷,只想找这家盗版商拿货,可想而知了。
也因此,盗版书这边反倒是迎来第二轮的畅销。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仅仅东南亚这边,出货就超过了百万本。
太夸张了。
其他正版外商,看到盘龙如此畅销,肠子都悔青了。
亲自来到出版社公司的总经理办公室,跟秦京茹她们道歉,表示看走眼了,希望还能再次合作。
而此时的出版社,已经推出第二本了。
盘龙可是三百多万字的呢,一本书也就是三十万字而已,得出十一本书才行。
外界都在催促抓紧时间出第二本,没成想出版社这边直接出另外一本。
并且第二本也是十分火爆。
如此强大的实力,也让那些外商佩服不已,抓紧时间赶来小岛这边寻求合作。
商人逐利,自然是以利益为先,什么打脸不打脸的,都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内。
所以,经此一役,出版社公司在小岛算是站稳了脚跟。
当然了,也因为如此,让其他出版社公司,如临大敌,挥舞着大锄头,想要挖人。
奈何,这些公司压根不知道盘龙是谁写的,想要找人,都不知道从何找起。
“所以现在公司账面上有多少钱了?”
周济民也很好奇,这几个月来,她们这四个女人,到底有多厉害。
秦京茹笑着接过话由,道:
“肯定会让你大吃一惊的,吉布姐姐,你跟他说说吧。”
吉布楚和是学会计的,还是周济民教出来的呢,这一点,是让徐梅这个同为会计的女人十分羡慕的。
摸了摸周秉旭的小脑瓜子,周济民笑着表示,那我洗耳恭听。
“嗯,本岛账户的资金是八十万港元,外汇账户资金是一百九十万美元。”
唰!
听到这个数据,周济民也惊讶住了。
没成想居然这么赚钱?
外汇账户倒是很容易理解,因为那些外商,基本上都是拿美元结算的。
现在还是一九六三年年底,港元还是跟英镑挂钩,要到八十年代之后,才是跟美元挂钩的。
“真棒,小月,小旭,小恒,你们是不是很棒?”
三个小屁孩闻言,齐声说是,妈妈最棒。
家里气氛顿时非常欢快,很是融洽。
高兴过后,周济民却询问起她们对这笔钱的想法。
四个女人各有各的想法,有想买楼的,也有想继续扩大出版社版图的,还有存起来吃利息的。
听到最后那个存起来吃银行利息的提议,周济民无语地看了关玲一眼。
这傻孩子,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对此,关玲振振有词的表示,银行的利率可高了,特别是三年定期,有百分之三点五呢。
并且,她还问过银行,存款金额越高,利率还可以继续谈呢。
周济民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估计是关玲在内地憋坏了,能想到的银行存款收利息这样的笨方法,也是眼界关系。
“这个提议就不要提了,就算再穷也不要再提这个了。”
被自己男人否决了提议,关玲很是失望。
秦京茹和徐梅都安慰了她几句,吉布楚和也拉着她的手说悄悄话。
瞧见这一幕,周济民观察了一下,发现她们并不是演给自己看的,这才放心了。
“短时间内,不要对外扩张了,守住小岛的利润,就很不错了,千万别想太多。”
“买楼是没问题的,起码最近一年内,楼市价格只会越来越火爆,不会亏钱的。”
一年?
徐梅虽然身体还没彻底好转,但也听得很认真。
她听到周济民提及一年内的房价会越来越好,但没说之后会怎么样,于是便发出疑问。
这个问题,也瞬间引起了秦京茹的注意。
对于秦京茹而言,她本身没有过人的学历,脑子也不是很聪明的样子。
所以,自从来到小岛之后,她就花费时间学习。
渐渐的,也让她对数字这些敏感起来。
“不错,你们估计也发现了,在过去几年里面,楼市的价格是不是一直往上涨?”
四女齐齐点头,连周清月她们三小只也跟着点头。
于是,周济民便跟她们简单梳理了一下小岛楼市在过去十多年的变化。
不说更为久远的事,只说一九五三年之后。
由于小岛社会稳定,并且开始向工业化转型,房产经济恢复了不少的活力。
从五三年到五七年这几年,小岛正府大力推进旧城改造,分层销售和分期付款的推广也极大刺激了市场需求。
因此,整个楼市一片欣欣向荣。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五八年的时候,由于小岛市民收入水平普遍不高,加上房价增长太过夸张,同时正府管制炒楼花的行为。
导致物极必反,楼市价格十米大跳水。
秦京茹她们四女听完之后,震惊到张开了小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紧接着就是六零年代了,工业化快速推进,小岛经济起飞,人口也迅速突破了三百万,居民收入激增。
同时,外资大规模涌入小岛,进一步加速了楼市的繁荣。
所谓物极必反嘛,经济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现在已经是六三年年底了,明年还能再繁华一年,到了六五年,必然会跳楼,楼市一片萧条。
她们四个女人,哪里听说过这些呀?
“这些都是我对小岛经济的一个大胆预测,要不然,这次我也不会来小岛的。”
周济民呵呵一笑,接着说道:
“刚才我说的这些,你们知道就可以了,千万不要跟外人提起,哪怕一个字都不行,知道吗?”
“那肯定了!”秦京茹第一个应了下来,跟守财奴似的,“这是我们家的制胜法宝,老公我们肯定不会跟外人说的。”
关玲她们三女也表示赞同,周济民笑了笑,道:
“其实你们就算真跟别人提起,估计人家也只会当你们是吹牛皮呢。”
大家顿时笑了,想想也对啊,没谁会在意这些言论的。
一般人,都是马后炮,真正事前能有这个眼见的,并且还能做到的,都已经身家百万了。
又闲聊了一会儿,周济民给她们明确了一下,一些紧俏楼房,可以先不要动手,但一些好出手的楼盘,可以抓紧时间。
小岛楼市繁华,就算这百多万美金和八十多万港元,投资到楼市里面,也是稳赚不赔的。
当然了,如果真的是炒楼,可以在明年年底之前,卖掉。
然后等六六年之后,再买回来就是了。
“不过,你们炒楼归炒楼,家里的这四套别墅,你们可不能卖,这是家,知道吗?”
对于周济民这个警告,四女都表示,那肯定的。
毕竟一旦真卖掉了,又没有及时通知到周济民,那岂不是麻烦大了?
说完那些现金流的处置办法,周济民又跟她们聊起出版社和安保公司的管理问题。
这个其实很简单,不需要太过复杂。
稳打稳扎,慢慢来。
公司的管理,最重要的就是人事和财务这两项,只要牢牢把控住,公司就不会出问题。
在山顶别墅快活了两天,第三天晚上,周济民这才离开别墅。
他要去找大华公司那边签收那五万双儿童鞋。
郭厚德带着几人,在码头的仓库等候。
看到一个驼背老头开着一辆普通的日产车过来,郭厚德等人都有些懵。
“你们好,我的货到了吗?”
“在后面,你可以清点一下。”
说罢,郭厚德等人就帮忙把仓库大门打开了。
然后就等着看周济民准备怎么做。
毕竟,五万双儿童鞋,一辆日产车,根本不可能装得下嘛。
周济民当做没有看到郭厚德他们奇怪的眼神,而是直接开始干活。
日产车确实装不下那么多鞋子,但没关系啊,他又不是马上就装货。
检查了一下鞋子,然后他就驱车离开了。
过了不到半小时,一辆大家都没见过的大卡车过来了。
虽然是儿童鞋,但每一双鞋子都有一个纸壳的鞋盒,所以,就算这辆大卡车,也必须分三次来进行装卸。
装车倒是简单,卸车的时候,更加简单。
如此倒腾了大概两个多小时,五万双儿童鞋,这才完全拉走了。
郭厚德看了看空荡荡的仓库,这才带人厉害了。
似乎这趟任务,没什么特别的呀。
回到小岛的唐楼里,他跟李忠凯聊了两句,两人就再也没有提起这事了。
拿到鞋子之后,周济民直接来到小岛最繁华的街道,租了一个只有十平米的小店。
他就只买鞋子,所以不用多大。
五万双儿童鞋而已,他坚信不需要多久就可以卖完了。
“你好,你这里招店员对吗?”
小店门口,张贴了一份招工启示,上面写着招两名女店员,工资日结。
是的,短期工嘛,他又没有长期做下去的打算。
所以,刚贴出去没多久,就有人来询问了。
现在小岛的平均薪资,基本上在三百到五百左右,有些高薪的甚至能拿到七八百。
现如今的小岛楼市,首付价格是一万二左右,月供四百一十元。
因此,买得起房子的人,要么是高薪的单身狗,要么是小两口或一家人。
按照四百左右的月供,月工资四百块,根本买不起。
但是,周济民张贴出来的薪资,却明明白白的写着日新二十到三十五元。
如果做满一个月的话,按照顶薪三十五元来计算,那就是一千零五十元呢。
这样的工资,太哇塞了。
就算是底薪二十元,做满三十天,也有六百元呢。
难怪刚张贴出去,就马上有人来询问了。
正在忙着摆弄货架的周济民,抬起头,看了一眼,点头应了一声:
“是的,你们是两位都要面试,还是你自己要面试?”
眼前两位都是小女生,他估计也就是十八九岁的样子,十分年轻。
长相还算清秀,笑容也十分甜美,从外貌来看,是很符合售货员的标准。
两个小女生高兴点头,只是下一刻,又来了两位小女生。
并且后面来的这两位小女生,更加漂亮一些。
周济民笑很开心,但他不是选美,而是选择适合的售货员。
他卖的是儿童鞋,面向的妇女和孩子,可能还会有老人。
那么治愈系的笑容,还是首选,而不是颜值。
四个小女生一起面试,周济民只是简单询问了几句,观察她们的反应能力和笑容等,差不多之后,就定下了四人。
“先说清楚,我这里不是长期工,而是短期工,工资日结,清楚明白?”
四个小女生都点头,表示理解。
“好,工资的话,看你们个人而定,现在你们四人都一样,都是二十元一天。”
周济民点点头,接着道:
“如果你们做得够好,卖出去的货更多,那么我就会适当加工资,明白了吗?”
“明白!”
接着,周济民便给她们布置任务了。
十平米的小店,很小,五个人挤在里面的话,空位置就不多了。
她们四人帮忙把货架上的鞋子摆好,同时还有写上价格的牌子。
看到上面写着二十九块九元一双的字样,四人都十分惊讶。
刚开店没多久,就有人来看了。
这里是最繁华热闹的街,上午十点多,虽然不是最热闹的时候,但街上已经有不少人了。
“这什么鞋子?怎么卖这么贵?”
“这鞋子会亮,是今年的高科技产品,你看看,是不是很酷炫?你的孩子要是穿上这双鞋子,绝对是这条街最靓的崽”
有顾客登门,周济民第一个示范如何销售。
没等四个女孩子学会,又有其他客人登门了。
“你要买的话,我建议你抓紧时间买,因为现在刚开门,再晚一点,肯定就抢不到了。”
周济民话音刚落,外面又来了七八个小孩和大人。
几乎是瞬间,十平米的小店,便拥挤不堪了。
然后,店里就跟热闹的菜市场一样,很是吵闹。
第一个顾客看了看鞋子,拿在手上摸了摸,质量非常不错,却没有掏钱。
可后面来的几个小孩,在售货员阿霞和阿芬的帮助下,已经换上了鞋子。
蹬蹬几下,看着镜子里那亮起来的鞋子,孩子们顿时兴奋地尖叫了起来。
孩子的家长,掏钱的时候,十分肉疼。
不掏钱可不行,孩子已经开始撒娇了,估计要是拒绝的话,下一步就是撒泼打滚了。
开门红马上就来了,周济民笑眯眯地找零钱。
二十九块九一双的鞋子,成本价撑死了三元钱,赚麻了呀!!
几乎是从那几个小孩开始,小店就没有再停过了。
四个售货员,两个帮着给孩子换鞋子,并且建议,换上了就别脱下来了。
穿在脚上,这就是行走着的广告啊。
剩下的两名售货员,一人帮忙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