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五章 篡权夺位(第1/1页)大明有警
陈瀚与努尔哈赤达成停战议和后,努尔哈赤撤兵北上惠山镇。沈有容率五万大军随后接收咸兴府,命赵有麟率东洋水师第二编队搭载李旦三千大军沿咸镜道东海岸接收咸镜道沿海州郡县。
努尔哈赤撤退之时下令将咸镜南道及咸镜北道沿海人口强制性北迁至建州领地内,不下二十万人口被迫拖家带口在寒风中北迁。沈有容率五万大军接收到咸镜南道及咸镜北道一片人烟稀少的沿海地区。
郭国安奉命率两千海东军驻守咸兴府,李旦奉命率三千大军驻守镜城,咸镜边备使元均也随后赶来在,率三千大军镇守端川、吉州一带。
李旦在赵有麟率东洋水师第二编队配合下向北开拓沿海疆土,与东海野蓉区的木阳河卫永明城海参崴连成一片,陈瀚决心将整个鲸海纳入海东国内海,并命李旦、赵有麟在东海野人部落招募数千勇士操练成军作战。
沈有容率四万大军从咸镜南道南下赶来开城府向陈瀚汇报咸镜道军政事务,言及咸镜道人口大量被努尔哈赤强行北迁,需得移民镇守。
陈瀚对努尔哈赤钻双方签署的朝鲜停战协议空子甚是不悦,也只能隐忍下来,当前首要任务是维持海东国刚征服平定的东瀛、朝鲜稳定。
陈瀚下令军政两院将从大明北方逃亡出海至平壤府的大批汉人百姓迁徙六万人口安置在咸兴府、元山府平原地区及镜城府,同时将大量移民安置到开城、汉城各府县,加强对朝鲜核心地区统治。
同时制定朝鲜、东瀛相互制衡政策,开始对朝鲜东瀛两地军民人口进行较大规模对向迁徙,三万东瀛籍将士驻守朝鲜半岛各府县镇守,海东朝廷颁布政令,一人在军,全家随往,给予迁徙军民优惠待遇,每户不下五十亩田地。
又从朝鲜半岛各府县迁徙十五万军民安置于东瀛各府县,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期间俘虏十余万朝鲜人口至东瀛,朝鲜籍军民在日本达到三十余万,成为海东国加强在东瀛地区统治的有力保障。
陈瀚在朝鲜半岛南北两大营及北方边境部署六万余大军,同时还有两万府兵、民兵,共计八万大军。
陈瀚率九万大军从开城府兵分两路南下,陈瀚随陆启航率领的南洋水师编队从汉江口出海南下,沿海府县官员纷纷赶来觐见,陈瀚对各府县官员作出指示,要求安置流民,尽快在来年恢复生产,各府县要做到自给自足。
何崇奇命沈惟敬留驻大明北京海东国使馆与明廷交涉,何崇奇率东洋水师第三编队渡海赶回国,与南下的陆启航水师编队汇合,两支水师编队抵达釜山府,同陈阿信东海水师第一编队搭载九万大军将士及数万百姓渡海至北都九州城。
北都九州城随着营建步伐加快,王宫主殿已修建完工。大量豪族、富商、大户纷纷按照朝廷颁布政令迁徙至北都九州城、中都台海城,九州城内二十四坊,宅邸融合东瀛、朝鲜、大明建筑修建。城北门外两坊都在加快修建宅邸、仓储。
九州城外码头也在逐渐扩大,来自东瀛、朝鲜、大明、台海、北海各地的大批船只接憧而至,在九州城北码头两坊展开商贸往来,九州城得独厚的地理位置在陈瀚营建北都城后,迅速繁华起来。
九州府、柳川府百姓纷纷跟随着海东朝廷政令正本清源,纷纷改回祖宗汉姓,九州府乃至整个九州六府在官府引导下出现一片正本清源汉化潮流。
自秦汉年间,就开始有中原人大量移居东瀛。秦始皇横扫六国,燕国和齐国民众为逃避战乱,分两路逃往东瀛,北路燕国人由辽东逃至朝鲜半岛再渡海到东瀛,南路山东半岛的齐国人直接渡海赴东瀛。
元封三年前108,汉武帝灭卫氏朝鲜,置乐廊四郡。大量汉人随之移居四郡,其中有一部分不断往半岛南部迁移至三韩,直至跨海到达东瀛。
东汉与倭国建立正式宗藩关系,有一部分刘氏皇室成员因出使、避难等原因渡海到东瀛。西文首氏王氏也有冉达东瀛。
五胡乱华时期移民最多,以汉献帝刘协玄孙刘阿知率旧臣亲族大规模渡海逃往东瀛为最。公元313年,高句丽攻占乐浪郡,四郡汉人逃亡南下三韩或出海至东瀛,被称作秦始皇15世孙的弓月君也在此时渡海至东瀛。
来自朝鲜半岛汉四郡的汉人后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常常自称为秦始皇或汉高祖的后裔。弓月君及其所率秦人,自称为秦始皇后裔,刘阿知及其子率领的汉人,自称汉灵帝后裔。
身狭村主青又自称为吴国孙权的后裔,再晚些渡海至东瀛的司马达等司马达止等则自称为晋国司马氏后裔等等。唐朝时期唐倭双方往来频繁,不少中原汉人渡海移居东瀛。
宋朝海上商贸发达,东瀛商业重地博多湾一地就有一千六百多户移居的唐人,随着宋朝被元朝灭亡,移居博多湾的唐人开始演变成倭人。
元日战争,十万江南军南宋降军在范文虎率领下在博多湾再次遇到台风袭击,范文虎扔下江南军逃回国,大量江南军被迫投降倭军,被安置在筑前国,筑前国汉人血统占比很大,因此福冈美女名满东瀛。
东瀛各府县纷纷流传着京都日本国朝廷是篡夺大和国zhengan建立,京都日本国朝廷是伪朝廷。流传开来的惊世骇俗消息非常详细指出京都日本国伪朝廷祖先是如何阴谋篡权夺位,篡改历史,建立日本国。
为了将京都日本国朝廷是照大神神族子孙,深入东瀛人心的神族统治影响降至最低,陈瀚早已开始下令对京都日本国朝廷祖宗十八代展开调查。
一帮海东朝廷聘请的学究大儒开始在日本书纪、万叶集、一代要记、本朝皇胤绍运录、新旧唐书等海内外书山如海史书中寻找证明京都日本国朝廷不利证据,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找到大量蛛丝马迹。
原本得国不正的日本国建立者武皇篡夺大和国zhengan后,做贼心虚的武皇大肆篡改历史,下旨焚毁一切记载有关对日本国不利的历史书籍,举国大规模销毁颁布的所有jshu,敢于收藏jshu者,百日内不自首者,一律处决。
武皇虽然大肆毁灭历史书籍证据,篡改的历史却是漏洞百出,乃至日本国历代学者都对篡改后的历史无法解读对证。
经过海东朝廷组织学究大儒热情高涨抠字眼研究,大量引经据典,终于整理出证明京都日本国朝廷篡夺大和国zhengan的确切证据。
根据一帮学究大儒考证,徐福避难出海后在纪伊国熊野登陆,徐福建立大和国后,开始向四周扩张,主要向西部扩张至北九州一带。被汉光武帝赐国名倭国后,倭国逐渐开始向朝鲜半岛扩张,建立任那殖民地。
随着倭国逐渐深入参与半岛争夺,倭国在北九州筑紫国建立陪都朝仓宫。
智皇篡夺大和国所有证据源头都指向发生在公元663年为百济复国的的唐倭之战白村江口之战,大和国齐明女王大和国君称大王应百济质与倭国王子扶余丰之求,派兵欲支援百济,齐明女王亲征至筑紫朝仓宫后,不久病逝。
倭国高市王子即位为王,统率四万两千倭军渡海为百济复国。刘仁轨统率一万三千唐军于白江口大败倭国百济联军,扶余丰逃往高句丽,高市大王不幸被俘虏了。
倭国深恐唐军乘胜进攻倭国本土,次年唐朝使臣郭务悰、刘德高相继来倭国,倭国派除第五次遣唐使恭送刘德高回国。第六次遣唐使正是为了修补白江口之战造成的唐日关系裂痕而派出的。
高市大王被俘,倭国政局不稳,从公元661年7月齐明女王病逝至公元668年1月3日中大兄王子即位,这几年中倭国群龙无首,中大兄王子以王太子称制的方式处理朝政。
按唐书记载称高市大王为倭国酋长君主,高市大王被刘仁轨俘虏押解至长安,开始长达八年的战俘囚徒生涯,高市大王在长安、洛阳见到了大堂东西两京的宏伟壮观,感触良多。
麟德二年665年十月唐高宗李治前往泰山封禅,高市大王以倭国酋长身份随行,向唐高宗李治行三拜九叩之礼。
高市大王被唐军俘虏,大和国出现王位空位,由中大兄王子监国摄政。逐渐掌握倭国实权的中大兄王子开始觊觎王位,认为高市大王被俘虏不可能再回国,遂于公元668年1月3日自称智大王。
但令智大王始料不及的事发生了,公元671年,唐高宗李治大赦下,高市大王也在被赦免之粒刘仁轨与唐书记载有出入率两千余唐军护送高市大王回国,高市大王以唐朝为后盾联合国内畿内地方京都奈良豪族真人氏即武皇讨伐智大王。
倭国文武纷纷加入高市大王一方讨伐智大王,智大王兵败逃亡深山中被杀,其子大友王子继续抵抗,半年后兵败自缢。
高市大王依靠唐军及豪族盟友真人氏支持成功夺回王位,高市大王仿效唐朝制度开始轰轰烈烈改革,更是仿照唐朝东西两京修建新都。
高市皇非常倚重盟友臣子真人氏,并迎娶真人氏之女。意图巩固统治,但却为此埋下祸根。
高市大王回国时向唐高宗李治承诺不再与大唐为敌,为加强对倭国东方的统治,在重臣盟友真人氏怂恿下,高市大王决定迁都至真人氏领地奈良,修建了藤原京。
畿内地方京都奈良一带正是真人氏领地,高市大王迁都奈良,大权落入真人氏氏手郑真人氏武皇发动宫变,带兵杀入宫中,杀掉高市大王。
真人氏杀掉高市大王后,改国号日本,仿效唐高宗称武皇,成为日本国第一代皇,武皇篡权夺位改朝换代后断绝与唐朝往来,fengsuxia息,遣唐使一度中断。
直到武则代唐建立武周的消息传到日本,日本国才遣使渡海至明州宁波,同样是篡权夺位的武则接受并承认日本国,武则是否有为日本国篡改历史不得而知,清朝就应朝鲜王请求为其篡改历史。
随着京都日本国朝廷是篡位uan建立的消息在东瀛各府县迅速传播开来,整个东瀛纷纷震惊不已,日本国朝廷原来是冒充照大神子孙,根本就不是万世一系,真正的照大神子孙建立的大和国早就灭亡了。
随着九州城中不断放出的消息证明大部分东瀛人都是渡海的中原汉人后裔,更是指出大和国是徐福所建,指名点姓大和王族后裔存在的姓氏,以野等姓氏为最。
整个东瀛百姓对万世一系的照大神子孙神族统治开始撕裂,东瀛学者也根据流传的证据研究得出结论,果真是证据确凿,大和国后裔开始出现声讨篡权夺位的京都日本国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