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国君到底想搞什么?(第1/1页)春秋大领主

    原来中行偃是国君派出刺客杀死的?难怪吕武总觉得国君看自己的眼神有些不对劲。

    所谓的眼神不对劲,不是吕武感觉到了来自国君的杀意,像是一种国君觉得吕武亏欠了什么的愤懑。

    这样就能解释得通了。

    那一段时间国君不止一次跟吕武谈心,大意就是能不能相辅相成共创霸业什么的。

    吕武跟国君的“野望”并不冲突,一样希望晋国能在这一场争霸战中将楚国打趴下,给予国君的答案肯定很美好。

    国君还想要来自吕武的配合。

    当然了,国君不奢望吕武能够无条件配合,没那种道理,再则春秋也不是大一统之下的中央集权,破家为国什么的相反会被社会所不接受。

    国君想要的配合是吕武能以他为主,起码国君想要复兴公族,希望吕武不要阻拦。

    后续的很多事情中,吕武的表现其实让国君以为是在配合,像是祁奚担任卿位的通过,能够使公族有足够的军团编制进行参战。

    一直到国君被困“沫”那个地方,一些事情才有那么点真相大白。

    楚军北上肯定不是吕武招来。

    吕武能够在得知国君和下军、新军被困立刻展开救援,无论是从道德还是职权带来的责任,没有任何可以指摘的地方。

    甚至可以说,祁奚被迫自裁谢罪都跟吕武没有任何关系。

    发生那样的事情,任何一位元戎都有追究祁奚的权利,差别是国君的权威能不能压不住元戎的追责,有没有办法保住来自公族的一位“卿”而已。

    吕武有了一种案情破解之后的恍然大悟,说白了就是得到答案再一想,好多事情都明白过来的马后炮。

    在之前,几乎所有卿位家族都在互相猜忌,认为对在任的元戎中行偃下手,以谁能得到好处谁动手的几率最大推论,接任元戎职位的吕武其实担了最大的怀疑,再来就是范氏了。

    “中行偃虽然弑君,可是对国君还是挺忍让的。这么一个听话的元戎,国君到底为什么要杀掉?不可能只是因为中行偃有过弑君的事迹呀!”吕武心里非常不解。

    下一秒,他转念想道:“按照当时的情况,无论从顺位制还是明面的家族实力,士匄才是接任元戎的第一人选。”

    所以,国君干掉中行偃想保住君权不可冒犯的铁律,又在给范氏设局?

    士匄错愕之后再次露出了骇然的表情,心想:“还好我退位让贤了啊!”

    天气很冷,士匄却是在极短的时间里变得浑身汗,额头都出现了密密麻麻的汗珠了。

    知道答案之后再进行思索,之前很多看似莫名其妙的事情,关联起来都变成有迹可循。

    很明显的事情,国君就是要将水搅浑,用元戎的宝座进行设局,不管是阴氏和范氏对上,还是荀氏和范氏对上,又或是哪家跟这家矛盾严峻到不可调解,以当时晋国面临的外部态势来判定,他们都要忍着。

    那么一搞,国君就能得到跟刚回国一样的局面,成为一名仲裁者来压制各个卿位家族,甚至能顺势得到卿位家族的投靠和更深层次的效忠。

    令人怎么想都猜不到的是,范氏面对元戎宝座的诱惑竟是选择了拒绝上位,致使吕武只是用了很小的政治代价一跃成为元戎。

    这个当然跟当时范氏面对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有关,看士匄现在的神态,不像是察觉到了国君设下的局。

    在国君的设想下,应该是阴氏联合魏氏、荀氏、智氏对范氏发难,自此以后卿位家族变成了三个阵营。

    后来卿位家族的确也是产生了分明的阵营,以阴氏为首,包含阴氏、魏氏、解氏、荀氏和赵氏的一个团体,里面的赵氏又独立为一个中立派,甚至可能随时当二五仔。

    范氏自成一个阵营,然而范氏却是占了两个卿位。

    刚刚获得卿位的祁氏肯定算是公族这边的阵营。

    要是新军能在“沫之战”不拉垮,三足鼎立的局面怎么都能维持下去,能够给国君的操作空间就太大了。

    谁能想到公族那么没用,坑到祁氏也就不提了,迫使国君不得不让祁奚当替罪羊。

    再之后,局势明显被吕武所掌控。

    国君没有破罐子破摔的原因有点多,包括国家终究还是“曲沃一系”的晋国,成为元戎之后的吕武没有太过于嚣张跋扈,阴氏为首的团体跟范氏保持泾渭分明的态势,公族依然获得了一个卿位。

    上面其中一点没形成,国君没事也会再搞点事,怎么都要让各个“常务卿大夫”乱起来,免得国将不国的局面真正形成。

    有那么点想清楚前因后果的吕武和士匄在面面相觑,他们不得不承认自己明明比较警惕国君,还是给小觑了啊!

    现在的问题是,国君为什么要承认是自己杀了中行偃,后面所谓的掌握“大料”又是个什么意思?

    国君在喘息,吸气和呼气的动作有点大。

    自己辞职后的智瑩再次活跃起来是个错误,他的重新活跃威胁到的家族太多太多,再来是谁都不乐意智氏再登上卿位的舞台。

    问题在于智瑩的所作所为有威胁并不刻意针对单独一个家族,采取刺杀这种被发现就是孤注一掷的行动,怎么都要有点深仇大恨吧?

    没有深仇大恨?那一定是有更大的图谋,可以一下子颠覆晋国的既有局面。

    站在后面的其余几位“卿”刚才其实有听到一点声音,只是离得有些远听不太着很切,依稀听到谁是杀死中行偃的凶手?

    中行吴瞪大了眼睛来回注视吕武和士匄,用极大的努力忍住才没凑上去,已经要有点控制不住了。

    那可是杀父之仇啊!不报不当人子。

    荀氏身上的耻辱也将永远无法洗刷,必然会在长久的时间里限制荀氏的发展。

    事实上,家主被刺杀找不到凶手,从哪一个角度来看都是在述说这个家族的无能。

    剩下的那些“卿”则是脸色都很严峻,明白接下来晋国或许会迎来一个多事之秋。

    所有的“卿”之中,魏琦的脸色除了严峻之外还有点怪怪的。这种“怪”是担忧什么秘密被揭发。

    一直在等国君继续讲下去的吕武和士匄等了个寂寞。

    过程发展是国君像闭上眼睛要养神一下下,结果却是睡着,或是再次昏厥过去了!

    发现这一情况的吕武和士匄退开,让出空间给公子彪母女哭天抢地,一众寺人和宫女各种瞎忙。

    “方才君上言及我父?”中行吴的迫不及待很现实。

    一句问话让吕武和士匄面面相觑,陷入了共同的为难。

    怎么着?直言相告是国君派人刺杀了中行偃,再让中行吴对国君发动报复吗???

    春秋时期,贵族对国君发动攻杀的事情可不止发生过一件,只是摆明阵仗开干比较少,一般就是设局伏击,或是用刺杀的手段。

    吕武深呼吸一口气,轻声说道:“此事,且容后再议。”

    那件事情着实是太大条了。

    仅仅是国君派人刺杀自己的臣子这一点来看,足够晋国发生大动荡的。

    荀氏不知道也就罢了,知道了难道真的跟国君摆明阵仗开战吗?

    到时候,其余几个卿位家族应该站在哪一边?其实站在哪一边都是错的啊!

    士匄欲言又止,低低叹息了一声,轻声对吕武说道:“君上之言,不听也罢。”

    讲的不是国君承认刺杀中行偃的事。

    国君看似要薨逝,临死前爆了这么一个大料,搞得吕武和士匄有些晕乎乎的。

    而且国君还有另外一个“料”是关于刺杀智瑩的真凶。

    智氏现在已经不行了,再加上智氏唯一的继承人智盈年幼,他们没有能力去报仇。

    考虑到智氏被阴氏所庇护,刺杀智瑩的幕后凶手暴露,会导致阴氏必须入场的。

    众人没有离开宫城。

    他们来到“下”宫这个地方,选了个赵庄姬之前很喜欢待的庭榭,周边被卿位家族带来的武装力量团团保护住,宫城卫士被驱赶到一边去。

    气氛很不对劲之下,没人多哔哔什么,一直拿眼睛在注视吕武和士匄,看吕武的时候会更多一些。

    这里的环境挺清幽,地面铺上了密密麻麻又圆润润的碎石子,建筑物的用材明显都是使用名贵的香木,有一条宽约一米左右、深度不会超过三十厘米的清水环绕庭榭。

    要是在夏季,这里绝对会是一个避暑的好所在,冬季过来就很比较不合适了。

    众人现在需要吹一吹冷风,尤其是中行吴现在亟需冷静一下。

    “若君上薨逝,便由公子彪继位?”士匄率先打破诡异的安静。

    吕武却是知道士匄对国君不满到了一种极致。

    真实情况是,吕武对国君也非常不满,内心里多多少少则是有点佩服。

    姬周几乎“光溜溜”回国,尽管只是把控国政不到一年的时间,展现出来的才华却是个有为之君的素质,并且发展晋国的思路很清晰。

    只是吧?国君的胆子太大了,甚至可以说是大到了惊世骇俗的程度。

    这种人一天不死,哪怕是一再面临失败,只要给成功一次,晋国各个卿位家族的灭顶之灾也许就悄然降临了。

    士匄讲那一句话让好几个人脸色大变。

    尤其是羊舌肸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铁青。

    搞什么啊!

    尽管国君的状态很不妙,也许养一养能好的。

    士匄是在给国君判死刑吗?

    吕武用警告的眼神瞪了士匄一眼,其余人以为吕武要训斥士匄时,说话声出现,道:“便由公子彪继位。”

    我靠!

    真的要给国君判死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