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承认吧,晋国不行啦!(第1/1页)春秋大领主

    攻打卫国?

    吕武率军北上的选项中并没有这个。

    晋国虽然强大,但不能随随便便逮住任何一个国家就打。

    身为个人,才能肆意妄为。

    作为一个国家,则要有自己的战略定位。

    当然也不是不能打卫国。

    前提是卫国不适合作为“鸡”来杀给猴看。

    杀这么一只鸡崽难以达到震慑列国的效果。

    齐国才是一只雄壮的鸡。

    吕武对孙林父说道:“若卫君要战,如无不可。”

    晋国并没有对卫国宣战。

    哪怕是真的要打,肯定是不能少了宣战的程序。

    吕武透露的信息很明显,告诉孙林父赶紧搞定自己那个脑子抽了的国君,要不然战争真的要降临在卫国身上了。

    一句像是威胁的话却让孙林父放松了下来。

    晋国的“卿”展露出了态度,相信的是他这个卫国执政,对卫国的国君则是非常不满。

    这个对他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卫君卫衎近期为什么会这么跳?

    主要原因就是孙林父失去了在晋国那边的靠山,导致无法借力再压制卫君卫衎。

    所以,晋国的内乱,其实是实际影响到了列国的正局。

    很多国家的正局,要么是国君得到晋国某位“卿”的支持才能压服群臣,不然就是某位大臣得到晋国一位“卿”的支持而压制住国君。

    “阴武子欲驻扎何处?”孙林父这是一句试探的话。

    吕武想了想,说道:“‘戚’。”

    孙林父露出了大喜的表情,很快又收敛起来。

    那个叫“戚”的地方是孙林父的封地,并且离“朝歌”很近。

    吕武率领晋国的下军和新军来到卫国,没有派人向卫君卫衎沟通,还进驻了卫国执政的封地。

    其实,是很能惹人联想的。

    在卫国,孙林父是一位权臣,列国基本上也是那么看的。

    他得到了晋国的支持才能那么风光。

    在风光的同时,他与卫君卫衎必然是一种对立的局面。

    所以,这一次卫君卫衎看似对晋国悖盟,何尝不是一次要收回权力的行动呢?

    吕武在驻营之后找来解朔,说道:“卫本可伐,恐列国惊诧,不能伐之;孙氏为我(晋)屏障,不可使之失势。不知足下何以教我?”

    阴氏真不能再增加邦交的国家了。

    推给魏氏?

    吕武现在不会那么做。

    送给范氏则更没可能。

    选来选去只有解氏合适。

    解朔愣住了。

    搞懂什么意思之后,他站起来庄重地对吕武行礼,露骨地说:“此恩解氏永不敢忘!”

    吕武笑着说道:“去罢。”

    他看解朔那么兴奋,心里略略不好意思。

    阴氏现在不能增加负责的邦交国家,不代表以后不行。

    但凡是有智慧的人,谁看不出国君和韩氏是拿解氏来占坑?

    解氏若是倒了下去,卫国的这个份额不就又空出来了嘛。

    作为当事者的解氏肯定也看出国君和韩厥的用意了。

    比较关键的是,解氏真的没资格成为卿位家族,国君和韩厥想利用解氏,解氏可能也甘于被利用。

    毕竟,成为卿位家族是危机,何尝不是机遇?

    要是解氏能够站稳脚跟,吕武今天这么做的情分,他们是不应该忘记的。

    解朔刚离开。

    士鲂和魏琦一块来找到吕武。

    前者坐下就问道:“如何使卫君放归曹君?”

    吕武已经在做了啊。

    大军驻扎的“戚”地就在卫国的国都“朝歌”边上。

    他们到来之后并没有去向卫君卫衎致以问候。

    表明的就是晋国对卫国非常不满了。

    最重要的一点,他们的进驻是受到卫国执政孙林父的邀请,不算是一种入侵的行为。

    这样一来,能对卫国进行施压,又从礼法上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包括卫君卫衎,以及其余列国,清楚是什么个情况,指责却是无从说起的。

    魏琦问道:“葛存入鲁,合鲁攻齐?”

    吕武是选择了葛存作为前往齐国国都“临淄”宣战的人选。

    要宣战是一回事,什么时候进行宣战则是另外一回事。

    肯定是要大军到了地方再宣战。

    哪能早早地让齐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备战。

    吕武让葛存先去鲁国绕不开魏氏。

    只因为负责鲁国邦交的是魏氏,他需要遵守晋国“卿”之间的游戏规则。

    他们现在并不知道鲁国有没有答应秦楚的会盟邀请。

    另外,哪怕是鲁国已经答应了秦国的邀请,也是能够改变的嘛。

    士鲂现在最为关心的是吕武要怎么打齐国,又是打到哪种程度,问了一下关于攻击目标的选择。

    齐国是大国,发展的时间早,人口密度大,城池的数量非常多。

    无论是选择从哪一路进攻齐国,少不了一路攻城拔寨打进去。

    吕武对齐国的山川地理并不熟知。

    他问过魏琦与士鲂。

    两位同僚也就士鲂多少了解一些齐国,但说不上有多熟悉。

    那么,鲁国愿不愿意参与这一次攻齐也就显得重要了一些。

    重要的不是鲁国军队的战斗力怎么样。

    晋军需要的是熟知齐国山川地理的鲁国人来充当向导!

    他们在“戚”驻扎的第六天,孙林父带着曹君姬负刍过来了。

    以外表来看,曹君姬负刍看上去发福了不少,只是精神状况有些差。

    “寡人谢过诸位了。”曹君姬负刍态度平和,甚至很礼贤下士。

    他在卫国当然不会受到什么虐待,甚至一直是好吃好喝的待着。

    精神方面比较差?

    谁被软禁还能精神好到哪去。

    等待曹君姬负刍离开。

    孙林父才一脸抑郁地说:“寡君决意与秦楚会盟。”

    国君让吕武救出曹君姬负刍的任务已经达成。

    卫国要不要去蜀地参与秦楚会盟?

    吕武没有得到阻止的任务。

    他向孙林父表达了谢意,又说道:“我闻足下愿合兵攻齐?”

    解朔适当地挺了挺腰,表示这是他的政绩。

    是政绩。

    只不过更多的是添乱啊!

    并且,解朔太过于需要成绩,明显是被利用了。

    孙林父想要卫国出兵参与攻打齐国,还不是卫国不能真的得罪晋国。

    卫君卫衎脑子抽了。

    孙林父身为卫国执政,只能为卫国操碎了心。

    说白了,卫国实际上就是在两头下注呗。

    当前阶段是晋国认清楚一帮小弟的好时机,能辨认出艰难时刻,哪一个小弟会不离不弃。

    早就表态的曹国,因为他们的国君不在国内,其实是不能多么算数的。

    他们的表态带着杂质,希望晋国能帮忙从卫国那里将曹君姬负刍救回去。

    现在,卫国先有国君卫衎坚定地要跟秦楚会盟,又有执政孙林父表示愿意出兵跟晋国一块打齐国?

    杂质方面比曹国还明显。

    吕武知道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

    晋国的其余人,可能知道那个道理,可能也不知道。

    他们会因为外交关系中含有“杂质”而感到苦恼吧?

    那些是国君和元戎该头疼的事情。

    吕武没有立即表态。

    孙林父需要去做解朔的工作。

    接下来就是解朔一再跟吕武讲道理,士鲂和魏琦则在旁边看戏。

    吕武又是拖了四天,等葛存传来新的消息,才拒绝卫国出兵的请求。

    在告别时,孙林父特地找机会与吕武进行了私下的独处。

    他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靠拢向解氏是暂时的,觉得阴氏才值得卫国投靠。

    以为只是那么简单吗?

    他又很隐晦地试探吕武关于孙氏举族依附晋国的可能性。

    老实说,吕武当时脸色不变,内心却是被震惊到了。

    孙林父与卫君卫衎的矛盾大到不可调和了吗?

    如果真的是那样,说明孙林父很用心在为晋国办事啊!

    反应过来的吕武进行了思索。

    孙氏在卫国当然是大族,孙林父其实也是姬姓。

    晋君姬周应该会欢迎的吧?

    其余的“卿”则是会感到异常的苦恼。

    晋国交好各国的国君和贵族,主要是为了达到控制的效果,估计没想过搞什么和平演变。

    一旦孙林父带着封地,甚至带上一帮贵族成为晋国的一部分?

    其余的诸侯国会不会被吓死?

    他们还敢不敢亲近晋国?

    以吕武还是下军将的地位,一样不用为了这些事情操心。

    他们带上大军离开“戚”这个地方,经过二十来天的行军抵达鲁国边界处。

    鲁国是季孙行父来进行迎接。

    吕武只是在迎接场合上跟季孙行父交流了几句。

    晋国出面与季孙行父洽会的是魏琦。

    等待他俩谈完,魏琦进行了有选择性的汇报。

    “鲁君答应楚使将往蜀地与会,亦决意合兵攻齐。”魏琦不知道什么叫蛇鼠两端,讲的话就是那么个意思。

    士鲂说道:“鲁因晋方有安宁。此悖盟之举,自绝于晋。”

    没错。

    鲁国是依靠晋国的保护才能抵御来自齐国的欺压,怎么就敢答应去蜀地参加秦国和楚国主持的会盟呢?

    魏琦有些哭笑不得地说:“鲁执政告我,为晋而往。”

    啥玩意?

    也就是说,鲁国背叛了晋国,晋国还要感激鲁国肯去当卧底咯???

    等等!

    这一套好像在哪发生过?

    吕武想起来了!

    宋国对晋国也是这么解释的。

    军帐之内一时间陷入了落针可闻的寂静。

    他们不傻。

    宋国一再遭遇楚国和郑国的联合打击,极度需要时间缓过劲来,不敢拒绝楚国的邀请,又需要给晋国一个过得去的解释,才那么讲。

    晋国君臣考虑到不能让宋国过于衰弱,又没办法奶宋国一波,装聋作哑却实际上谅解了宋国。

    如果说宋国是情有可原的话?

    那么卫国和鲁国算怎么回事?

    卫国可能是卫君卫衎脑子不正常。

    一个脑子不正常的人,干出什么都能理解。

    没听说鲁国新即位的新君午是个神经病啊?

    鲁国是在去年发生了君位变动,先君黑肱在夏季病死于寝宫,向周天子汇报之后由公子午接任国君之位。

    当时还不是元戎却总理国政的智罃还派人到鲁国参加葬礼,随后参加了鲁君午的登基大典。

    卫国的锅被解氏心甘情愿地背起来。

    魏氏这是打算帮鲁国把锅给扛了?

    魏琦见几位同僚用怪异地目光盯着自己,无奈地说道:“鲁君拒不见我。”

    新即位的鲁君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又是抱着什么样的主意?

    不管是因为什么,他即位就对晋国表现出相当不友好的一面啊!

    吕武低声说道:“此些事宜不必再议,攻齐为要。”

    能不被笑话,魏琦当然希望不用再提起。

    士鲂却一点看笑话的心思都没有,说道:“晋不可由我等而衰!”

    现在喊口号一点意义都没有。

    各个小弟明显就是觉得晋国不行了。

    他们看到楚国强势北伐,似乎有点将宋国打残,害怕衰弱后的晋国扛不住,开始在向楚国示好。

    吕武却是想道:“秦国才是最关键的!”

    不是他光想着针对秦国。

    以前是楚国和晋国在南方一再开打,秦国在西面搞背刺。

    现在各个诸侯国都不再看好晋国,秦楚再次联合起来,又要拉列国一起对付晋国。

    真的让楚君熊审和秦君嬴石将事情搞成,晋国就要面对举世围攻的环境了。

    晋国再强,面对“全世界”的围殴,也不好受啊!

    随时可能加入秦楚阵营的齐国没有跟晋国接壤,有威胁却不是那么大。

    秦国跟晋国实际接壤,随时都能入侵晋国。

    那么,吕武想先解决秦国就不能说是出于私心。

    在稍后,有南方的消息送了过来。

    吕武看完进行传阅。

    几个“卿”全部看完之后,脸上的表情都比较压抑。

    消息讲的是郑君姬睔回到“新郑”之后病逝了。

    晋君姬周带着大军进入郑国国境,看到郑人全国举哀,打那是不能再打的。

    不光因为是礼仪。

    还有一件事实。

    郑国现在没有首脑,哪怕晋国打赢了郑国,该向谁要求战争赔款?

    所以,他们带着火热的心进入郑国,凉着一颗心从郑国撤军回国。

    要是心理素质不好,该得忧郁症了。

    “元戎命我等攻齐用猛。”解朔才不在乎其余人是什么遭遇,看了智罃的命令字感到两眼发光啊!

    智罃就一个意思,无法从郑国获取收获,想从齐国身上补一波。

    与解朔的迫不及待相比,吕武、士鲂和魏琦却是蹙起了眉头。

    这是,拼命他们干,分赃一起来的节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