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开端(5)(第2/2页)超级音乐大师

一国两制”。

    1794年,联邦zhèng fǔ和英国zhèng fǔ达成了一份协议,双方对dú lì战争以后的一系列遗留问题做出了妥协。在此之前,南方农场主一直要求英国zhèng fǔ赔偿在战争中“解放黑奴”给他们造成的损失。联邦党人出于工商业集团的利益考虑,为了尽快和英国关系正常化以便继续做生意,在协议中并没有提及这件事。这件事让很多南方农场主和联邦zhèng fǔ翻了脸。而同一年,联邦zhèng fǔ又要开征酒税,南北的矛盾便进一步激化了,宾夕法尼亚的农场主们暴动了,华盛顿毫不含糊地颁布了《国家紧急状态法》,调集了1.3万多名联邦军对叛乱进行了**,这个数目已经赶上dú lì战争后期时的兵员总数了。

    在相对平静了一段时间以后,由于领土扩张导致南方种植业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在当时的条件下,土地面积增加对种植业更有意义,所以北方派对开疆扩土没什么兴趣,甚至有些抵触),南方经济实力得到了加强,对北方派的政治压力也随即加大了。到了1801年,**共.和党的杰弗逊以59票对57票赢得了大选,出任美利坚第三任总统,一部分联邦党人随即准备让北方各州dú lì,成立新的联邦。这次政治分离运动最后由于汉密尔顿的反对而没有付诸实施,但代价是高昂的——由于这件事导致汉密尔顿和其副手布尔的关系急剧恶化,两个人决定用决斗来解决问题。在决斗中,汉密尔顿被自己的副手给干掉了,加之之前华盛顿已经过世,北方派至此没有了领军人物。

    而与此同时,英国感觉到不断发展的美国在rì后可能威胁到自己的霸权,同时英国人也一直惦记着再次夺回失去的殖民地,于是开始在海上对美国进行封锁,而美国为了继续扩大国土,也盘算着从英国人手里拿下加拿大等殖民地。到了1812年,美英之间终于爆发了“第二次dú lì战争”。战争历时三年,期间英国人曾打到华盛顿,一把火烧了白宫,但最后战局还是陷于胶着,双方不得已只能罢兵言和,谁都没有如愿。

    不过这场战争还是彻底打消了英国人夺回北美殖民地的想法,美国国内的民族主义也在战争中空前高涨,美国现在的国歌《星条旗永不落》就是在那时被创作出来的。在这样的氛围下,联邦党由于一贯的亲英立场,被打成了“美jiān”、叛徒、投降派,彻底宣告出局。美国由此出现了**共.和党一党独大的局面,**共.和党人杰弗逊由于战争中积累的威望,成为美国第七任总统。在没有了英国这个后顾之忧后,**共.和党主导下的美国开始集中jīng力向西部和南部以及西班牙占据的佛罗里达地区扩张,以获得更多的土地来支持南方种植业经济。

    然而**共.和党在失去对手以后,很快也陷入了内部**,美国现在的**党,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至于北方派,虽然联邦党彻底垮台了,但归根到底那只是一个政治上的代理人,北方的工商业集团还在继续发展。

    北方工商业最初的发展模式,用一个词就能说清楚——“山寨”。虽然英国zhèng fǔ严加控制,但在发大财的**下,大批英国的技术工人还是通过各种渠道来到了北美洲。当时美国平均每年进来30万移民,大部分选择留在东北部搞制造业。那时的主要工业——棉纺业,开始在美国迅速发展壮大。就这样,通过“侵犯知识产权”,美国算是搭上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末班车,北方派的经济实力借着这股“东风”大幅提升,开始在势头上压过南方派。政治上的话语权自然也要跟上去,到了1854年,现今的共.和党成立了,它在当时所代表的就是北方工商业集团。

    在北方工商业集团实力不断壮大的同时,美国在1849年以后的领土扩张也基本到头了(夏威夷和阿拉斯加都是以后的事情,而且这两块领土距本土太远,对国内政治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换句话说,再想通过抢别人而把自己内部的利益分配问题混过去,这条路算是行不通了。用教科书里的话说,就是南北两边的“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在此期间,南北两派进行了几次妥协,1860年时终于“妥协”不下去了,共.和党赢得了那年的大选,林肯就任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于是1801年的一幕又上演了,只不过主角换成了南方派,而且他们做得更绝,在林肯正式就职前,就已经有7个州宣布dú lì。最终南方15个州中的11个州宣布dú lì,剩下4个也处于观望状态。

    美国就要走运得多,它孤悬于亚欧大陆之外,而在它旁边,正挂着一个**多汁的软柿子——西班牙统治下的南美洲。此时的西班牙早已不复往昔的光荣,就连本土都曾几次被法国人占领,这使它成为美国的最佳目标。在这以后,专拣软柿子捏就成了美国对外战争一以贯之的原则。在此以后的美国历次外战中,没有哪一场谈得上是在赌国运的,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打输了的最坏结果也就是退守美洲大陆。这么说并没有什么贬损之意,其实恰恰是这种稳健的战略,成就了美国现今的霸主地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