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打人要打脸(第1/1页)AI觉醒路
看到刘文臣摇头晃脑,沉迷在题菊花这首诗的样子,王师雄的心不断下沉。
虽然在诗词上的造诣不够,但王师雄懂得观察人,以刘文臣现在情不自禁的表现,足以说明,李青衫这首题菊花,远远胜过他买的枪手诗文。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李青衫这种贱民,从小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怎么可能写出如此好诗?绝对是抄袭的!
王师雄的怒火在沸腾,脸上却平静如水,忽然低语道,“这首好像在哪儿见过呀报与桃花报与桃花”
话音虽偏偏能让现场的人都听到,刘文臣顿时眉头一皱,“嗯?王家贤侄,你知道这首题菊花?”
“啊,伯父容禀,确实有些印象,就是忘记在哪儿见过了。”
王师雄一拱手,一转身面对李青衫,笑盈盈道:“不知李青衫贤弟可否为大家解惑?”
“这首诗是黄巢所作,我借用来参与考核的。”李青衫淡淡而言,一点隐瞒的意思都没。
王师雄闻言一愣,转而大喜过望,暗自得意。“哈哈哈,果然是贱民,轻轻一诳就自动坦白,想跟我斗,你还不够格雅啊。”
是的,题菊花虽然是好诗,但是,只要不是李青衫自己写的,天然就会比王师雄的枪手诗文低一格。因为这是比诚意,原创自然比借用好。
只是刘文臣眉头却皱的更深,他身为冀州州立大学的古文教授,钻研诗词数十年,竟然不知这个所谓的黄朝是何人?
刘文臣忍不住问道:“黄巢?黄朝?黄槽?青山小子,是哪个黄朝?”
李青衫答道:“黄金的黄,巢父的巢。”
“黄巢?奇了,我竟然不知有此人?”刘文臣更是疑惑,如此好的菊花诗,作者不应该默默无闻,甚至在文史上不留片字呀?
“小二,黄巢是何人?”刘文臣回过头,直接问刘轩悠。
“查无此人。”刘轩悠早已查过这两个字,结果如此。
刘文臣更加疑惑,百思不得其解之下,一大串问题脱口而出,直问李青衫,“黄巢是何人?生卒何时?生平如何?”
“呃”李青衫顿时哑口无言,在他记忆里,有黄巢的诗,却没黄巢的资料。
“呵呵呵”王师雄顿时冷笑起来,如此机会,他岂会放过,当下讽刺道,“只怕计划被我打乱,不敢说出来吧?”
刘文臣闻言一怔,一首古诗而已,如何不敢说出作者来历,莫非?
枪手诗文!刘文臣眉头一皱,怒意顿生,好一个小子,打算以枪手文充当原创?
从古至今,所谓的吟诗作对,大都是提前准备好的。甚至于,很多人自己写不出来,就请了枪手。比如王师雄这家伙就请了枪手。
不过王师雄给的钱多,权势又犀利,所以枪手绝不敢多说,做得滴水不漏。
但是李青衫这样子,显得藏头藏尾,就令人怀疑了。再加上王师雄的挤兑,难免让人误会。
刘文臣脸色瞬间冷下,淡淡问道:“这位黄巢先生可有其他诗文?”
“有。”李青衫立即回答,要黄巢的资料没有,要诗词却容易的很,而且还是咏菊诗。
“赋菊。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又一首诗从李青衫口里吟诵而出,而且气势凌厉,杀气腾腾,宛如金戈铁马当面,比之前一首题菊花更具特点。
“好诗,好诗!”刘文臣高声喝彩,飞步转回书案,挥毫如龙蛇,录下这首诗。
连续两首咏菊诗,均是上品之作,刘文臣心中疑惑和怒气如雪消融,对李青衫再无怀疑。
文如其人,能写出如此铿锵雄壮之作,岂会为五斗米折腰,去充当他人的枪手?
刘文臣太过喜爱诗词,得到如此好诗,不禁沉浸进去,竟然连招亲大会这回事都抛诸脑后,只顾着吟诵不停,对诗中每一个字进行推敲揣摩。
这下子王师雄脸色又是一变,急道,“且慢,刘伯父,请容小侄一禀。”
刘文臣正沉浸在钻研当中,忽然被喊醒,顿时有些不悦,直道“你有和讲解?”
连贤侄都不喊了,关系瞬间冷落如此,王师雄顿时气极,只是忍住怒火,说道:“李青衫的诗词既不是原创,又说不出来历,小侄认为不合测试之意。还请伯父斧正。”
“嗯”刘文臣眉头一皱,正要呵斥,忽然眼珠一转,笑吟吟道,“不错不错,你所言也有三分道理。”
言必,刘文臣又转向李青衫,说道:“李家小子,我看这两首诗有些不符合比试要求,你重新来。”
明明都是好诗,却因为小人作祟,被说成不符合要求,简直毫无道理!
李弘靖冷笑一声,讥讽道:“小王,你满肚子龌龊,却已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你们王家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然而如此言语攻击,对王师雄而言毫无威力。他连脸色都不红一下,只是淡淡道:“不是我要求苛刻,而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对筱悠这样的淑女,自然要遵守君子之道。否则我们世家大族的颜面如何维护?”
“哈哈哈,我活了二十多岁,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啧啧啧,果真是王壳,自愧不如,自愧不如啊。”李弘靖满脸鄙夷,但对王师雄如此无耻之人,他还能怎么说?
李青衫静静站在旁边,也不恼,只是目光冰冷,淡淡扫了王师雄一眼,不就是咏菊诗嘛,他的记忆里多的是。
“刘先生,且听我道来。”李青衫一拱手,再次吟诵
“一夜新霜着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杖履逍遥五柳旁,一辞独擅晋文章。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