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意外之喜!(第1/1页)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各位,今天请大家过来,是要向大家通传一声,敝人现今手中有两门上好的生意,但引囊中羞涩啊,略短银两,所以要向诸位筹备一二。”

    赵亮拿出来的真金实银就是纺织厂和渲染厂。

    现在飞梭机和珍妮机虽然已经在国内普及,但后者还好办,结构着实太过简单了,前者却依旧是抢手货弹簧那东西江南岭南当然也有造,人家钟表都造的很好么,但产量真心上不去。

    所以如赵家这种能自己全盘制造的,又是被内务府默许营造自用的存在,真心是极少。

    如此的,赵亮拿出的纺织厂那是绝对很有吸引力的。

    何况赵家在陈州府已经有个现成的样子在了,那纺织厂开办至今才多久功夫啊?银子是哗啦啦的往赵家里淌。

    在座的一群人一听赵亮准备向他们募资筹建纺织厂,那一个个不要太高兴,这就是之前所说的赵家情谊么?

    这情谊真太真情实意了。

    一个个眼巴巴的看着赵亮,活像是在看财神爷一样。

    不过赵亮的话还没有说完,他有两门好生意呢。这次要搞的不止是单一的纺织厂,还准备在归德搞一个大型的渲染厂。

    而何为渲染厂,实际上就是大染坊,这东西做好了一样是极赚钱的。虽然用脚趾头去想都知道这东西极其污染,但现在是啥时候啊,环境污染屁都不算事儿。

    这话一出现场有些冷场了。

    在座众人都不是商场菜鸟,哪怕所营生意不涉及布庄布行行当的,那也知道开染坊是需要秘方的,那些染布的方子就跟中医世家的秘方一般,都是一个家族传承下去的根基,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根本就不会传出去。赵家之前从没有涉及过渲染这一行当,现在突然要开大染坊,这怎么品都觉得不靠谱啊。

    “哈哈哈”赵亮哈哈大笑,这些人啊,真把他当成了一纯粹的商人了不成?

    别忘了和珅现在的份量,而且他不止是内务府总管,之前还主管过布库,而和琳现如今也是工部的主事。有他们兄弟帮衬,赵亮早就备好了现今中国最最顶尖的一部分渲染匠师了。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赵大爷这是在往老朽手里塞银子啊,若还不应下,就太不识好歹了。老朽愿领五千两。”

    “我领三千两。”

    “我领五千两。”

    几乎是眨眼之前,两门商议五万两的股本就被认领了出去。

    一个个全都欢天喜地的离去了。

    赵亮可是讲究人,拿了好处绝对不会不干事的。就跟和珅那边一样,赵亮不止把那些官场的大爷们伺候的高高兴兴,还没有忘了这些商人。

    别看他们不怎么显山漏水的,名头远没有晋商鲁商响亮,但把视线转回到豫东那一亩三分地,有了这十几家人帮衬,赵家的影响力瞬间就能遍布整个豫东。再配合着他家手里猛然多出的小两万亩良田,赵家现下的牌面就更足了。

    而且小两万亩地啊,那要有多少佃户?如果能有效地把之整合起来,那又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到了十月末,最后一批银子送到京城,赵亮至此算是彻底结清了跟那些官儿们的银钱。

    所以他也要离开京城了。

    这消息传出后有人是再也坐不住了,吴垣本来还有些犹疑,犹疑自己到底要不要去走这一步,可现在赵亮人都要离京了,他再犹疑的话赵亮人就不见了。遂亲自登上了小院大门。

    这人的官不大,本身似乎也没啥大的前途,都五十好几的人了才是个吏部郎中。

    可赵亮一点都不敢疏忽,听闻吴垣到了,忙亲自相迎。

    没办法,谁叫人家有个厉害老爹,有一堆厉害的爷爷叔爷,有一个厉害的太爷爷,更还有一个牛逼弟弟呢。

    他爹吴绍诗以诸生荐授入仕。乾隆时历任关中、黔中督粮道,滇南、咁肃按察使,赣西巡抚,所至有声,尤慎于决狱。

    是满清顶顶有名的刑狱名臣。

    他弟弟吴坛比他还小五岁呢,却已然是两淮巡抚又加二级,也就是一品的官衔。

    赵亮下一步在江南将会有大动作,岂能不把苏南苏北的各路英雄探听个明白?

    有个巡抚老爹,有好几个厉害的长辈,还有个巡抚弟弟,哪怕那几个长辈和他爹都已经死了,哪怕吴垣还只是一个小小郎中,但谁敢无视呢?更别说人家还是吏部的实权郎中。

    “老大人大驾光临,在下真是诚惶诚恐啊。”

    “贸然来访,是老夫失礼了。”吴垣非常的客气。

    没办法,他这次上门是来求人的。

    海丰吴氏虽然似已进入了鼎盛阶段,他爹做到了二品致仕,他兄弟人还活着呢就已经是一品大员了。

    然而吴家后继无人啊。

    不管是他的儿子吴之承,还是吴坛的儿子吴之勷,亦或是其他各支,下一辈人不争气,别说考中进士的了,那就是能中举人的都一个也没。

    就连女婿任兆烔都才是个小小秀才。

    这后继无人的紧迫感叫吴垣也好,吴坛也好,都内心戚戚然。

    所以吴垣希望自己能从吏部调去刑部去。

    家学渊源,跟着他那个刑法名家的父亲长大,不管是他弟弟吴坛还是他吴垣本人,对于刑名事都极有心得。

    只可惜早年他爹在刑部做侍郎,吴垣虽然得了乾隆亲命毋需回避,但前途也耽搁了。好不容易他爹致仕了,他兄弟又当上了刑部侍郎,就只能调去吏部。

    等到为他爹守孝三载除服,兄弟俩虽然都很快就起复了,可吴垣刚把监察御史的事儿理顺了,又升任了给事中。他兄弟吴坛就再高升为巡抚了,按照清廷惯例,这封疆大吏的兄弟不可为言官,吴垣就又被调去吏部了。

    而他现在真正想去的是刑部啊。

    自从清水教和皇汉浮出水面后,刑部的一些业务就愈发的烫手了。

    然而彼之砒霜,我之蜜糖。

    吴垣明晰律令,处事条理分明、理智得体,自认为自己即便是一把年纪了,去了刑部也少不了用武之地,反倒比呆在吏部被满郎中压着的强。

    尤其是他老吴家几代人于刑部中经营,打他太爷爷那辈儿开始,吴家人就代代出刑部侍郎,四代人的积累下来,人脉关系不要太丰富,来到了那儿他才算真的如鱼入水也。

    而且他现在弃吏部而趋刑部,落在和珅和大人的眼中也未尝不会没好感。

    毕竟吏部满尚书永贵看和珅不顺眼那是出了名的。

    而吴垣这时候虽没有跳去户部,但他也进了跟和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刑部不是?

    那中堂大人保不准看他就多了三分好感呢。

    英廉跟永贵倒是始终井水不犯河水,但谁也不信英廉就真的不恼永贵。

    这对赵亮来说绝对是一意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