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那群狗奴才都是干什么吃的?(第1/1页)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我去!”这徐绩真特么不中用。
晚上时候赵亮得到了一个新消息,立刻对东线清军主帅徐绩破口大骂。
清水教的困境明明都肉眼可见了,只需要静候几日,等到清廷各路大军汇聚,那想要全歼临清、聊城一带的清水教兵马很难吗?
可偏偏徐绩在这个节骨眼上掉链子。
先是叫兖州镇总兵惟一和德州防御尉格图肯带兵杀到了城外,惟一麾下有绿营兵四百五十名,格图肯麾下有德州满兵二百五十名,王伦则派出阎吉仁率七八百人攻击。两军在数目上相差不大,且双边都有枪炮,可义军敢于肉搏,八旗兵和绿营兵则就完全不敢肉搏,在义军突击部队逼近后就阵势大乱了。然后徐绩就带着余下的清兵堆了来。
这场战斗的经过,据王维的描述,“自未时起,开枪不断,打至戌刻,清军突击为教中精兵截击,白刃肉搏,清军大乱,逃兵甚急”,义军遂即大胜。
而据徐绩日后的描述,则是“申刻贼众自西南迎上,直趋阵前接战,匿精锐以少兵尝我,我兵易地少张两翼裹之,先枪后马,纷纷轻进。有顷,贼突出口,师分三队,冒枪杀人,横冲我兵为两截,彼此不相顾”。
赵亮这时候当然不知道徐绩的表述了,可他听了王维对这一战的描述后就知道清军这次吃亏是要吃大发了。
东线清军怕是要全崩。
徐绩把所有的人马几乎都压过来了,这一败还能得好?
而后续清水教使人传来的消息也表明了这一切,那清军被杀被俘超过五百人,其中八旗兵有七八十人之多。
思之东线清军的总兵力,这一仗简直是把徐绩军给打断了脊梁。
是夜,义军再次对城东的清军大营展开攻击,用大炮攻打营门,赵亮也不知道那是什么炮,听义军的说法是在临清城缴获的,其炮高六尺,长仞有三尺,用硝黄铅弹三倍,较劈山炮更得劲,势更猛,火药轰起,声震山谷,炮子飞入营中,挡者尽为肉靡……
徐绩狼狈而逃,与格图肯跑回了夏津城,而惟一则一口气跑到了高唐州闭门不敢出,这一仗可以说义军大胜,因此临清城内士气大涨,王伦的声望也达到了顶峰。
“这么说你二哥是更不可能就此掉头了?”赵亮看着王维,脸色有些发苦的道。
王维是唐代大诗人的名字,同时也是王伦四弟的名字。王伦兄弟五个,大哥已丧,剩下的四兄弟,王伦居长,其次是王朴,再次是王维,最后是王真。
跟敢打敢拼的王朴和王真不同,王维真就应了他这个名字,身手平平,也不敢冲锋陷阵,很有佛性,王伦就只好叫他打理后勤。
如是就有了王维与赵亮的接触。
两人照面后也不需要多言,赵亮就知道了王维的心思,这人是赞同往鲁中南去的。
某种意义上说,这王维就不是一个坚定的造反派。对比他二哥王伦那充满乐观主义的哥明激情,王维更像是是一个失败主义者。
所以他也更理智一些。
听了赵亮的话,他脸上的苦涩比之赵亮还要更多。“二哥现下兴致正高……”当然不会选择掉头跑路了。
“军师的态度也有改变。”这是说樊伟呢。
“他说什么可学伪清当年萨尔浒之战的法子,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说清军虽然势大,但分兵多路,就分散了军势,我军有兵力优势,可对清军各个击破,逐一歼灭……”
赵亮有些无语。
明金萨尔浒之战时的策略乍然一看与今日临清局势很是仿佛,但别忘了后金那时候的战略空间有多么巨大,而如今的清水教的战略空间又是多大。
不过反对的话并没有从赵亮口里脱出,现在清水教一干人正在势头上,他说什么都只是扫兴。
还是日后见分晓吧。
承德避暑山庄。
乾隆皇帝刚刚收到齐鲁民乱的最新战报,他很不高兴,很不开心。
“先丢张秋,再失聊城,现在连临清都落入贼手。那群狗奴才都是干什么吃的?”
别给乾隆说什么寿张、堂邑等县城,他的眼睛看不见这些。对比那几个籍籍无名的小县城,张秋、聊城和临清才是重点。那些个小县城通通加在一块也比不上一个张秋镇!
“传旨舒赫德,朕给他总督直隶、中原、齐鲁三省军政之大权,各地满汉兵通听他调用,给朕速速剿灭了那伙逆贼!尽快夺回临清,拿回粮仓!”
刚听到齐鲁生了民乱的乾隆,那只有满满的荒唐感。大清朝正值盛世,自己坐拥天下万民,带甲百万,钱粮巨亿,区区民乱那不是在找死么?
那时候的乾隆对比平定民乱,更挂心的是怎么描补这个巨大的污点。
他可是十全十美的圣德天子,大清在他手中走向了鼎盛,那天下万民就也该是富足安康和美的,是都忠君爱国的,怎么就有乱民要造反呢?
必须造出一个完美的理由来证明这伙造反的贼人,不是官逼民反,不是走投无路揭竿而起!
当时的乾隆对这一点更加的有兴,更加的焦虑。
可随着越来越多的战报送到承德来,乾隆的态度有了新的转变。
不管日后怎么描补,那都是他说几句话的事儿,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赶快把王伦给抓了,把那清水教给灭了。
竟然拿下了张秋镇,还夺下了东昌府的府城,现在更攻下了临清……
王伦这伙人是要上天啊。
张秋、聊城的意义虽然重大,但乾隆还能承受,不过是损失些钱粮罢了。临清可就不行了。
不提后者是多么的富庶,他几次下江南都打那里经过,至今对临清的富庶都记忆犹新。
但更重要的是,那地方储存了不下百万担的漕粮,可都是京城八旗的口粮,一旦乱匪事败了,走投无路下一把火把临清粮仓给烧了,大清的损失可就大了去了。
那不是说大清能不能承受损失百多万两银子的事儿,真要是百多万两银子,损失也就损失了。问题那是百多万担粮食。很多时候你就是有足够多的银子也难以买来足够多的粮食……
更别说还把全部的粮食都集中在临清,在京城缺粮之前就源源不绝的把一船一船的粮食送入京城。
不过乾隆还算有脑子,哪怕再担忧临清的粮食,他也没给舒赫德栓上枷锁。没有叫他务必保全临清的漕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