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3章 垂帘听政(第1/1页)大明都督

    面对镇定的皇嫂,朱由检施礼:“臣弟已经决定,响应皇上召唤,北上带兵勤王。”

    此话一出,张皇后一皱眉,看了一眼太子,最终还是挽留:“摄政王不可,皇上临行重托,太子监国,但太子年幼,这个国家还需摄政王拿主意处理大小事务。尤其是在这国难之时,更应该摄政王坐镇中枢调度四方,若摄政王亲自带兵,一旦一旦皇上处有不忍言之事发生,大明当靠摄政王支撑。”语气是平淡的,但眼泪早就如珍珠般滚落。

    所有的人都知道皇上皇后龙凤情深,皇上后宫佳丽无数,但独独与皇后恩爱无拆。

    更是在这个时候,依旧以国事为重,不是将未来的国家交给不懂事的儿子,保住他的皇位,而是将国事重托给弟弟摄政王。就这一份为国之心,就让所有的重臣拜服于地。

    朱由检再次跪在地上哭泣:“皇后娘娘也知道我们兄弟从小孤苦,在波云诡异的环境里相依为命。皇兄被难,臣弟怎么能偷生,无论如何臣弟也要去救皇上,救哥哥,请皇后娘娘成全我兄弟之情。”

    很久之后,皇后长叹一声:“当初万岁出行,将国事交给摄政王,那么摄政王再带兵出战,国事当委托给谁?”

    朱由检磕头道:“臣弟已经与诸臣商量,以太子监国,以皇后垂帘听政。若我兄弟不测,请皇后辅政太子年满十八,请太子登基,还政皇上。”

    这就等于是临终遗言了,这足以表明,哥哥死难,他也不会活着回来了。

    张皇后用衣袖掩住脸面,声音颤抖的换了称呼口气道:“小叔不可如此,你哥哥是皇帝,皇帝为大明江山社稷付出一切理所当然。而小叔不该做那不明智的事,而应该以祖宗江山为重,保重有用之身,辅助太子成年亲政才是道理。再说,家有祖训,后宫不得干政,我不敢僭越。”

    朱由检磕头恳求:“万事皆有权变,非常时行非常事,还请皇后答应。”

    张皇后还是坚决拒绝。杨嗣昌就爬了上前磕头道:“非常时期,摄政王一心带兵勤王全了兄弟之情,同时,各地勤王军爷的确需要一个统帅调度。但太子年幼,国不可一日无主,但这时候若寻其他亲王进京摄政,等到万岁和摄政王凯旋,当如何处置?到时候会引起朝局人心大乱,还请皇后以大局为重。”

    杨嗣昌说的对。

    当然,大明的内阁制度相当完备,大明也不是没有过登基就不上朝的皇帝,其实,有时候,在这个大明内阁成熟的情况下,有一个不上朝的皇帝,比整日勤政的皇帝运作的更好。

    但现在的前提不一样。

    太子年幼不年幼不说,主要是他没有正式登基做皇帝,这就是名不正言不顺。这也不算天启失误,谁知道自己风光的去坝上会盟,接受蒙古诸位的归顺,却闹出了这么一出。现在再想推太子登基,在法理上就不行。再加上皇上不还没死呢吗,现在即便诸位大臣强行推太子登基,做个名义上的大明之主,然后大家开开心心的执行内阁运作也不行,因为万一皇上活着回来了,那将置于这父子何地?

    让有为的天启做太上皇,让尿床的孩子做皇帝,在法统法理以及道理上,就乱了套了。

    而这时候在外地亲王里选一个,先进京当摄政王,那更不行,请神容易送神难啊。一旦这个家伙进京,不要说他有了什么样的野心,就说大臣们也会有那投机取巧烧冷灶的,再来个什么摄政党,而真正的正统血脉太子还在,最终会绝对不能避免的骨肉相残的事情出现。万一这个摄政王心急,直接杀了太子,然后强行登基,那可真就要了大明的命了。

    而同理,皇上凯旋回来了,那把这个外来的亲王怎么办?安置在京师?绝对不行,让人家灰溜溜的回去,更不行,那时候,只能一杯毒酒了。但那会让天下公认的仁厚君王天启名声大损,乱了纲常礼教,后果更严重。

    也正是基于这许多个道理,最终大臣们才同意了朱由检的办法,请皇后垂帘听政。这样一来,皇帝出事,大家保这正宗龙脉到十八,然后名正言顺的请皇后归政,这总比其他结局轻松些。

    而皇上回来,大家就名正言顺的各干个的,就当什么事情都没发生,天下依旧太平。

    张皇后在杨嗣昌等一群重臣的解释下,也明白了其中厉害,在一再挽留小叔不成之后,接受了这个决断。

    当她坐在太子的龙椅之后,以太子的名义下的第一道懿旨就是,自己的弟弟张继先,现在已经是留候的他,因为善于理财,委任为摄政王大军和天下勤王军后勤总管,随摄政王出征。

    那意思非常明显,皇上摄政王兄弟死在外面,外戚里唯一有才干的弟弟也别活着了,从此就没有了外戚干政的局面发生了。

    可见这个皇后为了老朱家江山的安危,真的是果断英明。

    这样几乎是为国而大义灭亲的举动,彻底的将群臣心中最后的一点担心清除了。一起承认,张皇后真的是女中尧舜。

    皇后的第二道懿旨,就是将赋闲在家的勋贵老臣全部启用,成立参议院,和内阁一起,共同打理朝政。

    这个决定让内阁泛酸的同时,却也不得不再次承认,皇后做的一手好布局,着是在避免内阁一家独大,欺负她孤儿寡母,威胁皇权。

    第三懿旨,将皇上被围坝上,满清铁蹄进逼京师的消息,毫不隐瞒的向顺天府的臣民公布,号召百姓入伍,加入禁军报国。

    一时间没有恐慌混乱,无数青壮百姓,塞满了已经空虚了的禁军大营,让从新出山的张维贤忙的是脚不沾地。

    事情安排妥当,朱由检接受了皇后和内阁决断,撤销八贤王朱由检摄政王的封号,改封天下勤王军大元帅,带领京城五万禁军中的四万出征勤王,加封大明留候张继先,天下勤王军后勤总管,从银行内帑账户,提现款百万银元,从天津购买勤王大军的军需,户部打破原先各地外军行军粮草供给惯例,直接给各地勤王军汇款,让他们沿途向商贾购买物资粮草,以提高行军速度。

    然后朱由检浩浩荡荡,带着一丝悲壮,向坝上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