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诸葛孔明(第1/1页)兴汉使命

    兴汉山庄召集华亭谈判,魏蜀吴三国只能虚以委蛇。同时又害怕成为兴汉军重点打击对象,在谈判人选的斟酌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一个月之后,各方代表云集华亭会场。

    蜀汉代表是丞相诸葛亮和大将关索;东吴代表则是张昭和周瑜;曹魏代表为荀彧和司马昭;兴汉国代表是政相李严和军相姜维。

    刘正作为华亭的东道主,兴汉山庄成员负责会场秩序的维持,以及参加会议的各方代表的安全。

    大会共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与会各方尽可能的达成共识,确定华夏未来五十年的征伐秩序和章程。

    诸葛亮与周瑜就交州方面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一致认为交州地方山高林密,瘴气积存。若是人为的加以利用,肯定会害人害己。

    “诸葛孔明,兵家之道,有天兵,地兵,人兵。凡名将临战,须三兵合一!”周瑜说道:“俗话说:天予不取,反受其乱!”

    “周公瑾,自古以来王者兴师,须得仁字当头!”诸葛亮据理力争的侃侃而谈:“仁之奉行,民心所向!交州瘴气本是天灾,再添**岂是大将所为。”

    天兵,自古以来就是星象,天气,昼夜以及雷霆之怒。善用天兵者,必知天文,驾驭天威,得以君权神授。

    地兵,则是地利的总概括。山川河流,悬崖峭壁,森林草地等自然之物。善用地兵者,必定能据险关,镇交通,驱水火,伐无道。水火无情,谈笑间强敌灰飞烟灭。

    人兵,主要是事在人为。名将用兵,士气当先。凡为大将,必定会身先士卒。

    弟兄们,跟我上!

    将不畏死,卒必奋勇向前!

    弟兄们,给我上。

    将若畏死,卒必犹疑不定。

    周瑜领兵打仗,必定会身先士卒。是以每战攻必克,战必胜;诸葛亮带兵,羽扇纶巾,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诸葛孔明,你倒是仁义为怀!只可惜于大局无益!”周瑜义愤填膺的说道:“想你二出祁山之时,区区陈仓弹丸之地,那魏将不过数千兵马。蜀汉劳而无功,你也落得个吐血退兵的下场。”

    “周公瑾,你懂什么!”诸葛亮立即组织语言反驳说:“你倒是南征北战多年,身上一直都是旧伤未愈再添新伤。我也是戎马倥偬,你能在我身上找出一道疤算我输!”

    “伤疤是大将的军功章,带兵的人身上没有伤,你好意思吗?”周瑜问道。

    “我可是儒将带兵。要是仗打到需要我亲自上阵的份上,那也太失败了!”诸葛亮理直气壮的拿话回敬周瑜说:“谋定而后动,说的就是咱这样的人。”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周瑜冷笑着说道:“抱残守缺,必定会一事无成。临战决断,才是大将的根本素质。”

    两人越吵越过分,恰巧刘正巡逻经过。他们竟然不约而同的停下了对骂。

    “你们怎么回事?都是百来岁的老人了,还有必要吵得这样面红耳赤的吗?”刘正问道。

    “刘庄主,你也是带兵打仗的人了,就给咱俩评评理!”周瑜说道。

    “对评评理!”诸葛亮也不甘示弱的吼道。

    两人似乎放开了心灵上的所有束缚,像小孩子一般叽叽喳喳的吐槽。

    刘正都不知道应该听谁的,反正以他们的语速,根本就没有办法表述正确的意思,倒是搞成了一串串噪音。

    “停!”刘正运转真气大吼一声直接作用于两人的心灵。

    耳朵根子总算是清静了,两人在战场上没有分出胜负,到了开会吵架的时候依旧平分秋色。

    刘正算是见识了什么叫做流氓有文化。两个功成名就的老人,吵架的样子也有几分英雄气。

    只是世间诸事得以理服人。有理不在声高,吵是没有用的。大将就得拿战绩说话。

    “孔明,你来说!”刘正说道。

    诸葛亮瞄了周瑜一眼,迅速的把两人争论的话题解说了一番。

    “刘庄主,我一直倚重文聘!他为什么会弃我而去?”诸葛亮问道。

    诸葛亮很不甘心,文聘的退隐使得汉中全面崩溃。蜀汉至今不敢北顾,只能在水深火热之中与周瑜争夺交州。

    这份痛苦的积淀,几十年来让诸葛亮不堪重负。他与周瑜的争执不休,其实是为了缓解心理上的压力。

    诸葛亮一直觉得蜀汉的衰退,其根源在于夷陵之战的惨败。六出祁山的后果,更是让益州的处境雪上加霜。

    现在有机会与刘正直接对话,诸葛亮当然想要问个清楚明白。

    面对诸葛亮的问题,刘正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是看着神情恍惚的周瑜,他突然就有了主意。

    “诸葛孔明听令:目标周公瑾,给我冲!”

    “……”诸葛亮瞪大了眼睛。

    这是什么情况?

    诸葛亮的身份是谋士,居然被刘正当成武将一般号令冲锋。

    有这样的道理吗?

    诸葛亮表示不理解,反正就是脚底生根,没有任何的行。

    “怎么,没有听明白吗?”刘正问道:“我让你揍周公瑾,有什么问题吗?”

    “有没有搞错?我是谋士,能像武将那样做事吗?”诸葛亮好奇的问道:“再说你自己就是武将,为什么不自己搞定?叫我冲锋陷阵,你好意思吗?”

    刘正笑而不答,周瑜倒是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祁山!”刘正语重心长的说道:“孔明,文聘将军戎马一生,替你冲锋陷阵从无怨言。渭水河滩的那一仗,教人寒心哪?”

    “那是吴班见死不救,我也无能为力!”诸葛亮辩解说:“我的谋划没有问题,是前线作战不力。再者说我已经降爵认罚,难道这样做还不够吗?”

    “孔明,你可知道前线将领为什么热衷于谎报战功吗?”周瑜不待刘正开口就接过了话头,声嘶力竭的问道:“难道就没有有识之士明白其中的猫腻吗?”

    周瑜总算是明白了文人带兵的致命弱点。当年王允的自命清高,受了委屈的并州铁骑彻底的离开了长安朝堂。

    诸葛亮自请罚爵,心寒的文聘退隐深山。汉中的问题,彻底的说明了军人对文人带兵的深恶痛绝。战场没有浪漫,只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至于“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情景。一般来说只会在梦里出现,根本就不现实。

    诸葛亮自请处罚,那就相当于文聘的部队在渭水河滩之战的血白流了。不仅没有功劳,还有大过。跟着这样的将领,谁想拼命?谁能拼命?谁敢拼命?

    刘正忍不住的对蜀汉的将军们心生怜悯。仗打的了是诸葛亮的谋划之功。要是没有打好,那就是前线将领的问题。

    英雄流血又流泪!谋士不贪财只会饿肚子;武将不怕死,那是真的会死。关键是死后还得背负一身的污名。

    “为什么?”诸葛亮问道。他一直以公正严明著称。

    诸葛亮却没有想过——他的公平公正,只是针对活着的人。至于那些战死沙场的将士,谁会记得他们呀!

    文聘的绝望,汉中的崩溃,还没有让事必躬亲的诸葛丞相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