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手足相残(第1/1页)兴汉使命

    战争依旧在持续着,杨四孬总是在杨三宝的有意照顾之下全身而退。然而战场的态势,对于费曜所部越来越不利了。

    战场最能锻炼人,杨三宝和杨四孬都获得了各自的际遇。拳头与智慧的碰撞,成了最残酷的战场交响曲。

    “三宝,你这又是何苦呢?”身为行军司马的杨四孬,把敌军的一个屯堵在了绝地才发现,领头的都尉居然是杨三宝。

    “四孬,我知道自己没有你那么聪明。为了身后的弟兄,我没有别的选择。”杨三宝义正辞严的说道。他不仅拒绝了杨四孬的招降,还放弃了独自逃生的机会。

    “杨司马?”带兵的都尉上前请示。

    “给我三息的时间,我再劝上一劝!”杨四孬红着眼睛说道。他走到了杨三宝的面前,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劝说。

    “四孬,造化弄人,你又何必犹豫再三呢?”杨三宝说道:“我不会怪你的,动手吧!”

    “众军听令:杀!”杨四孬转过身下达了绞杀的命令。此刻的他多么希望杨三宝可以放冷箭,也好过独自活着承担无穷无尽的痛苦。

    山谷中的喊杀声渐渐的弱了,杨四孬看见好多将士抱着对手的遗体痛哭。原来那些都是情同手足的兄弟,只是被动的选择了阵营,又被动的拿起刀枪对阵。

    “如果可以的话,我情愿自己依旧是杨村的猎户!”望着屹立不倒的杨三宝,杨四孬哽哽咽咽的说道。

    杨三宝的身上插满了箭羽,身上的皮甲早就支离破碎。费曜部的援军赶到,杨四孬来不及带走昔日的兄弟,只能匆匆忙忙的离开了。

    “文和,你去看一看!”刘正说道。他似乎迟了一步,并没有阻止悲剧的发生。

    “庄主,还没有断气!”贾诩跑到杨三宝身边,用一根手指试探了鼻息,发现还有一丝若有似无的呼吸,立即回报说。

    “文和,你带上杨三宝,咱们离开这里!”刘正吩咐道。

    贾诩用真气托住了杨三宝,跟随在刘正的身边离开了山谷。

    杨三宝的山谷血战,并没有改变费曜部战败的命运。积功升任校尉的杨四孬,带着大军拿下了谷口县。成了七品告身。

    谷口县外的战斗结束了,司马师承诺爵位军职保持不变,劝得费曜罢兵。

    立下大功的杨四孬成了谷口县尉。县中正官衙门特别提升了杨村的行政级别。五份品行状,九份九品行状,助杨县尉衣锦还乡。

    离开杨村近一年的时间,杨四孬也想回家看看。军营的生活,让他明白了很多道理。

    “四孬,三宝呢?”杨大头站在村口,望着骏马青衣的杨四孬大声问道。

    “叔,对不起,三宝他已经回不来了!”杨四孬说完,泣不成声。

    左右忙把准备好的行状交给杨大头。他看着手中的十几份行状,惨笑着问道:“四孬,你把三宝弄丢了,就带回这些东西?”

    杨四孬无言以对。俗话说得好——落叶要归根!他也想过要把杨三宝带回杨村。只是大战结束之后他回去找寻却一无所获。找原费曜部的人打听,却是下落不明。

    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此刻站在杨大头的面前,杨四孬实在是无从辩解。

    “叔,对不起,我已经尽力了!三宝不见了,我也很伤心!”杨四孬跪在村口,随行的将士闻令而动,一齐单膝下跪。

    杨大头把手中的行状放到杨四孬的手中,缓缓的说道:“四孬,叔累了,不想继续做杨村的中正官。你找别人吧!”

    杨大头步履蹒跚的离开了。杨三宝的下落不明,对老人的打击很大。

    几天之后,杨村的坟山上垒起了一所新坟。坟前还破天荒的树起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都尉杨三宝之墓,谷口县尉杨四孬立。

    去了职的杨大头做起了杨三宝的守墓人,他总是对往来的人们说道:“行状定品,福兮祸所倚!我害了三宝!”

    杨四孬的堂哥主动请缨做了杨村第二任中正官。至于行状定品,先紧着自家人给,多余的部分才交给别人。

    杨四孬本能的觉得堂哥的做法有些不妥。然而得利的是自家的亲人,他也没有理由拒绝堂哥的好意呀!

    杨大头听说新任杨村中正官的做法之后,抱着杨三宝的墓碑大哭一场,然后就消失了。从那以后,在整个杨村里,杨四孬一家独大。

    兴汉山庄,杨三宝终于睁开了眼睛。

    “你醒了,感觉怎么样?”一身白衣的华佗俯身问道。

    “我这是已经死了吗?”杨三宝问道。他的记忆,似乎停留在生命中的最后一战。

    “起来走两步试试!”刘正从外面走进病房,想要看一看杨三宝的治疗效果。

    华佗忙仔细的检查了杨三宝的身体,才同意了刘正提出的康复训练。

    华佗安排好杨三宝的康复训练之后,才与刘正一起前往会议室。

    “庄主,为什么这么着急?”华佗没有想到刘正会突然缩短杨三宝的住院时间。

    “华老,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初见端倪!”刘正说道。他取出了杨村的最新消息——杨大头卸任,杨四孬的堂哥接任,行状归属以亲疏为准。

    试问整个华夏大地上,有多少个杨村?又有多少像杨四孬那样的人。亲朋好友得了利,他能主动拒绝吗?敢于主动拒绝吗?大义灭亲说得容易,可是紧随其后的却是众叛亲离。连亲人都敢牺牲的人,谁会相信,谁敢效忠?

    华夏是人情社会,需要用制度进行矫正。杨村发生的事情,正在把“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发扬光大。贵者恒贵,贱者永贱。杨四孬一家包圆了品级行状,就意味着同村的普通人再也无法获得公平公正。

    “庄主,这下麻烦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世家都希望光宗耀祖,九品中正制还是很有市场的新型制度呀!”郭嘉说道。他一眼就瞄准了九品中正制对于世家的诱惑力。特别是作为规则制定者,可以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奉孝,你为什么觉得九品中正制势不可挡?”刘正有些头痛了,赶忙问道。

    “庄主,世家制定规则,一旦成功之后就可以获得数不清的好处!一个上品世家的名额少不了!”郭嘉说道。陈群为什么对九品中正制那般上心,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主持定品可以让陈家获利。

    “大家都议一议吧!”刘正望着与会众人说道:“杨村百姓毫不抵触的就接受了九品中正制,关键在于品级行状有利于村中人才的挖掘与培养。同时也形成了全国范围之内的标准考量!”

    “是啊!拿着品级告身游学,大家都可以知道各自所在的层次!乱世人才流动,九品中正制一出,大家都可以节省时间。”贾诩认真的说道:“长安城推广品级告身,就相当于梅园的各种证书。虽然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有利于找到最适合的人才。”

    按照九品中正制的原则,乡亭招募无需品级,县里招募最低限制也得九品,郡里品,州城七品,长安城的入场券为六品。

    这就好比梅园招募的文凭。商人需要南山大学毕业证书;做官需要北山大学的毕业证书;当军官需要南山军校的毕业证书。

    九品中正制虽然说不能满足专业细化,但是却能够实现人才层次的粗略划分。除了那些自信的人之外,完全可以涮掉大部分滥竽充数的人。

    “庄主,大势如此!我建议梅园引进九品中正制!”一直沉默的鲁肃也开口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