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四)祸起月出(第1/1页)痴语录之十一惹
探听此事的神尊那头也将来龙去脉摸了个清楚。今次瞧新皇帝,手中再无一只小狼,便化作一个宫人,默默地低头侧耳。
先前虽听说女帝师外出讲学却在苍国遇刺,可谁也不晓得其中有何密辛。如今站在殿中瞧着这世间帝王权贵,比之前次,更为齿寒体凉。神尊知人世之恶,却也不知其更胜妖魔。
珍暻所亡之地,虽为苍国境内,却是月出与苍国交接的一个小镇。
此事真正的缘由,还从敖泠故国月出国说起。月出一国疆域甚小,但因依安清山靠南海,皇族显贵坐收金银不愁生计,上极奢靡,下极劳苦,可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上下不和甚久,早有义士欲揭竿而起,重建一国。而安清山传说中从天而降,历来是一处广收各国学子的修行学道处,惜百姓之苦,惯不以皇室为尊。本国百姓尊安清多过皇族。这本就是触了皇权大忌,且安清山的乌山主还收留了许多伤病义士,加之小小一个月出,不足安苍二国一郡大,却有百十起义。
皇族晋氏对安清山乌氏一族积怨已久,最近数年之事彼此矛盾愈发激化,那位只晓得稳固君权奢侈享乐的皇帝头脑一热,便备军攻山,他们也晓得各国虽可对其国境内骚乱视若罔闻,却绝不许月出国毁了安清学宫。思来想去,便想出一个“绝顶”的法子。
就在易珍暻奔波讲学途中,前去昔日长兄求学的安庆学宫拜山的前几日,几百具平民尸骨一夜之间出现在安清山山脚,彼时学宫师生都未起身,离壬时早课尚有一段时日,官府衙役便赶赴现场,断定是会术法的学宫中人所为,又兼学宫收留起义伤者,借故欲令其封学,遣散学子,扣押乌氏家主兼学宫宫主。平民尸骨何来?学有所成的学子们掐指一算,顾不得多年修养,许多对着那些官兵破口大骂起来。对于官府所提要求,学宫自然不肯,也不惧那护国大将军亲带的一队人马,两方各不相让,僵持起来。
一些学生在此期间将尸骨收拾起来,为其清洁换衣,妥当地埋了,在后山一一立了碑,碑上写明生卒年家乡与死因。末了还恭敬地拜了三拜。
此时事态也并未不可收拾。
其间,易珍暻不知情,只是心中敬重安清学宫,加之长兄曾在此求学,习得长生不老之术,便愈发对此地好奇。于是趁着周游列国讲学之便,从自成一国的璧城借道绕路至此,未曾通报当地官府。跟随在女帝师身旁的,皆为安国的王侯高官权臣之子,还有一位年轻的亲王。莫说是活了千年的易珍暻,这些见惯了大场面的世子公子们一踏入安清山便觉气氛诡异。
山雨欲来风满楼。
安国易帝师周游讲学之事是天下皆知,安国也早已与月出国打好招呼,可当踏入安清山,便被人围堵起来。正是放哨的那一队将军心腹。这位副将不喜读书,虽不识得易珍暻,却也瞧出这一行人无一凡夫,都自有一派上位者的气质,巧的是他还认得安国这位亲王。于是他将一边将此事上报,一边恭敬地将易珍暻一行人请入学宫。
在场之人都是聪慧的,察觉出一些异常。可这副将礼数周全,谅一区区小国也生不生出包藏祸心的胆子,便随他上山。
学宫与官军对峙的情况因安国帝师与其弟子的到来变得复杂起来。大将军自然不想泄露此地消息与别国知晓,于是与学宫达成交易,在安国帝师离开此地之前将退出安清宫,只在外围驻守。待易珍暻一行人到达学宫内,安清学宫除了外头围有一队驻军,内里已然恢复到了平日的秩序井然。
相安无事几日,帝师一行人,还是嗅到些许不寻常的气氛。学子们虽心存疑虑,单新到一处,顿感新奇,每日旁听课程瞧山看水,过得好不惬意,便也没有细究这股异常。直到一日安逢汝——便是那位年轻的亲王,于后山发现了那一片平民之碑。而此刻,安清学宫枉杀无辜的消息已如一只断线纸鸢,逐渐四散月出国各地。初时并无人信,但再荒唐的谎话若日日次次地为人所道,也会令人生出一逗。此时那些糊涂者加上刻意引导风向的人,也使这骗局真了几分。
待易珍暻暗中与乌宫主通了消息,晓得自己与学生们此来陷入阴谋漩涡,外头的驻军已经等得不耐烦了。虽然潜伏在学宫内的细作们并无报来任何异常,这位历经沙场的大将军却时常惴惴不安。而这不安从未失灵过。正当他欲想个法子“请”这位女帝师与其弟子离开此地时,上天似乎应了他的心愿,易珍暻恰就携弟子下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