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遍地是银山(第1/1页)大明从慎重开始

    张鹤龄兴高采烈地给了严成锦六十万两,他也没打算还,所以,这笔买卖一点也不亏。

    正巧,严成锦也没打算还他的银子。

    招募水手出海,定会被陛下发现,船出不了海。

    “还请爵爷依据新立的商律,立下契据,付了银子,一概不退还。”

    “哎呀,贤侄说得对,不还不还。”

    张鹤龄欣喜若狂。

    岛国有两座银矿,等全部挖出来,当大白米饭吃也吃不完。

    谢玉在京城的时间不长,却也知道,寿宁侯不是按契约办事的人。

    他犯了明律,告到宫里也没用。

    “严大人,会亏本的,半年不能运输丝绸、茶叶和精盐,商会至少亏损十五万两。”

    王不岁同样心里难受,却不敢出声。

    张鹤龄怒瞪他们一眼,怕严成锦改主意,立下字据,对严成锦道:“快带我取船。”

    良乡的五艘大船,有一艘停在码头。

    其余都停在通州大运河。

    张贤亲自带他去区船,张鹤龄感慨万千,竟落下泪来,直接雇佣大船的水手。

    一刻也等不了,那些倭寇,此刻挖的是他的银子啊。

    多等一日,就要损失几万两。

    想到这里,他便悲痛欲绝,心疼得不能呼吸。

    半日后,拖家带口登上大船,张鹤龄忙吩咐管家:“出发!”

    海上行船寂寞,他连小妾也带了,这回总算万无一失了吧?

    正在这时,一队身穿飞鱼赐服的人马,沿着良乡的水道,奔袭而来。

    牟斌大喝:“陛下有旨,命侯爷进宫面圣!”

    张鹤龄蹬着脚,催促水手:“不必理会,快点行船!”

    距离太远追不上,牟斌知道张鹤龄不会停了,连忙去找严成锦。

    严成锦早等在此处,就等锦衣卫来了:“牟大人派人去通州,寿宁候会在那里停船。”

    通州距离京城并不远,京城驾快马赶去,只需两个时辰。

    牟斌换了马匹,马不停蹄赶去了通州,势必要将寿宁侯抓回来。

    翌日清晨,一轮红日初上。

    严成锦站在银镜旁,张开双手。

    单日是春晓更衣,双日是千金更衣。

    千金拿出都御史的常服。

    严成锦摇头:“本少爷今日要穿斗牛赐服。”

    “奴这就给少爷换。”

    此时,何能小跑进来禀报:“少爷,锦衣卫来宣,让您立即进宫。”

    严成锦吃过早饭,坐上轿子来到午门,此时,天色还早,广庭上,仅有几个入宫当值的大臣。

    很快,他来到奉天殿门前,大步走进大殿。

    李东阳三人也在大殿中,朱厚照更罕见地被召来。

    张鹤龄见了严成锦,朝弘治皇帝跪伏叫嚣:“陛下,让严成锦还臣的银子,臣就说!”

    弘治皇帝早已知道事情的始末:“严卿家,将六十万两还给寿宁候,朕不许五艘大船出海。”

    严成锦思索片刻,从怀中掏出契据:“这是寿宁侯立下的契机,概不退还。”

    明律,连皇帝也需要遵守,否则,君宪岂不是成了戏言。

    下了一道圣旨,尽管是错的,也需要用另一道圣旨追回,这就是朱元璋定下的律法。

    白白亏了六十万两银子,张鹤龄怒了:“银子不还,打死臣也不会说的!”

    弘治皇帝变得为难起来,一边是律法,一边是国戚。

    平心而论,严成锦白白夺取六十万两,有些过分了。

    李东阳三人颔首点头,听闻张鹤龄为筹集这笔银子,还卖了田地和门铺。

    顿时,有点心疼张鹤龄。

    见弘治皇帝为难,此事说不定得闹到张皇后那去,严成锦斟酌片刻,道:“爵爷不说,臣能猜出来,他在海外发现了银山。”

    霎时,大殿中一片死寂。

    弘治皇帝瞠目结舌,李东阳三人露出不同程度的震惊。

    张鹤龄宛如见了鬼一般,瞪大眼睛望着严成锦,仿佛在问你怎么知道的?

    严成锦继续道:“寿宁侯出海,是为了寻找银山,如今回来借船,想必,是找到银山了。

    且契据上租期为半年,能在三个月往返,而倭寇在沿海又有白银交易,臣猜测,银山在岛国。”

    张鹤龄窒息了,他有点喘不过气来,全中了!

    大明除了他们兄弟,绝不可能有人知道岛国的银矿。

    严成锦连京城都没出过,他到底是怎么知道的?

    “陛下!臣说,但陛下要将银矿一成银子,分给臣!”

    再不说,等朝廷派人去,一分都没了。

    张鹤龄面色慌张,连忙跪伏在地上。

    弘治皇帝看张鹤龄的面色,便知道,严成锦所言是中了。

    这是……祥瑞啊!

    “一成是多少?绝无无可能,朕可许你,若挖出一万两,可给你二百两。”弘治皇帝激动起来。

    张鹤龄面色崩塌:“再让严成锦还臣三十万两银子!”

    “臣愿返还。”

    占据张鹤龄的银子本就不在理,张皇后再通情达理,也会震怒。

    此事到此为止,是最好的选择,白嫖三十万两,不亏。

    朱厚照傻眼了,本宫挨了一顿揍,才赚两万五千两……

    “在岛国的石见,有一座银矿,我兄弟二人下去矿井,满目都是银子,可日产白银,五万两。”

    张鹤龄怕弘治皇帝不信,夸大了几倍,隐藏一座佐渡银矿,他也不亏。

    严成锦微微眯着眼睛,石见银矿产银,占据明朝时世界的三分之一,全力开采之下,岂止五万。

    弘治皇帝和李东阳三人听闻,仿佛琥珀般石化。

    怎么除了大明,到处都是银山?

    “陛下快命人前往,倭寇每日都在挖矿石,都快要挖空了。”张鹤龄心疼道。

    “臣以为不可,岛国的大名征战不断,能占据银山者,必定兵力雄厚,

    大明贸然派兵,若是断粮,大明不攻自败。

    臣以为,最佳的机会,是等王守仁攻下萨摩国。”

    严成锦身为九卿之一,说话有了分量。

    朝廷调粮,需从京城的通州仓出发,又隔着海,相隔万里,容易断了粮草。

    弘治皇帝命人取舆图来。

    李东阳三人看过舆图后,一致认为打不得。

    “果真还需王守仁打胜萨摩国,朕要不要派兵增援?”

    原本对琉球之事并不上心,可看了舆图后,却变得关心起来。

    倭寇长期侵占广东和松江各府,鞑靼一直伺机攻占大明。

    若大明有银山,他们也一定会来侵占,弱肉强食,为生存之法。

    弘治皇帝和李东阳对取银山,视为理所应当。

    “琉球与萨摩国兵力悬殊,区区万人何以对抗萨摩国和倭寇,派广东水师增援才是良策。”刘健躬身。

    朝廷布置在广东沿岸的水军,不止万人,也挡不住倭寇的侵扰。

    严成锦却摇头:“不如等王守仁的消息。”

    他早已给王守仁留了准备,以应对一切意外状况,七成把握是不会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