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润物细无声(第1/1页)乱世栋梁
开春,新年的喜庆气氛尚未散去,一日下午,李笠花园里陪儿女们玩“捞金鲫”的游戏。
一个个浅浅的水盆里,有不少小金鲫在游动,半大不大的孩子们围在盆边,兴奋地拿着纸网,小心翼翼捞鱼。
纸网,顾名思义是纸做的网兜,其形如团扇,入水就会湿透。
纸网兜住金鲫之后,湿漉漉的纸很容易就会被鱼的重量弄破。
网破了,就兜不住鱼,得换一个纸网,才能继续。
这种游戏,很考手上的功夫,看上去似乎很容易,但极易失败。
而“就差一点点”的效果,很容易激发人的好胜心,让人轻易上头,不停的捞。
在一些地方,捞金鲫的游戏成了庙会的热门生意,客人们不断的捞,不断的“差一点”就捞起来,然后不断的交钱买网,让小贩们笑逐颜开。
现在,小皇子和公主们就激动不已,他们自己捞鱼,总是差一点点,于是让年纪大一些的兄长和姊姊帮忙。
但即便换了人,依旧是“差一点点”,于是,年纪更大的加入游戏。
甚至连各自母亲也加入游戏,捞得不亦乐乎。
特地苦练“纸网捞金鲫”技术的段玉英,表现尤为抢眼,以至于许多孩子都围上去,求着“阿姨”帮忙。
李笠在旁边看着一大家子人其乐融融的样子,心中高兴。
他布置这游戏并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让儿女们开心,所以备好的纸网,有不同尺寸:
有的网,纸张厚度略高,更耐水,捞起小金鲫的概率要高一些。
这样的安排,使得参与游戏的成人和孩子,多多少少都能捞起一些金鲫,避免了空手而归的尴尬,让孩子们的兴致能维持得更久些。
李笠顺手拿起一个纸网,摸索着纸张,感慨时光如梭。
二十年过去,造纸以及相关的纸品,终于形成了大规模的产业,物美价廉的纸张,在不知不觉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变化。
一如绵绵春雨那样,看起来不起眼,却能在不知不觉中,把人们的衣物打湿。
即所谓的“润物细无声”。
现在,书籍的价格明显下降,当然,这也有印刷术改进的功劳。
而且,各类纸品渐渐获得大众认可,产品的销售量有了质的飞越。
然后,最重要的一点,餐纸和厕纸,终于推广开,走进千家万户。
尤其各种档次的厕纸,已经开始取代厕筹,成为许多人家的日常用品,连最便宜的“草纸”,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接受。
这个过程,花了将近二十年,可以说是一代人的时间。
想想自己“初来乍到”时,用的是厕筹,或者木棍,李笠总觉得那个部位有些不适。
看看手中的纸网,再看看眼前一大家子人,忽然想到了娘亲。
如果,娘熬过来,熬到现在,看着孙子孙女成群,该有多高兴?
李笠看着儿女们欢呼雀跃,想起不久前,全家除夕夜齐聚一堂的情景,忽然觉得心情有些低落。
如果可以,他还是想让娘感受一下孙子、孙女满堂的温馨。
他的妻妾很给力,能生,如今他的儿女,包括襁褓中的婴儿,已经有十九人。
年纪最小的一个,是萧妙淽为他生下的第一个孩子,男孩。
接下来,他还会有更多的孩子。
但是,比起许多家庭,他的子女数量算是一般。
譬如,李笠当年在徐州刺史任上,长史王冲,光儿子就有二十多个。
当然,那时王冲的年纪较大,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成果”较多,但从一个侧面证明,一个人有二十多个儿子,在这时代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
所以,李笠目标是儿子数量超过二十,真正做到“独木成林”。
“三郎在想什么?”
耳边传来声音,李笠转头一看,却是赵孟娘坐在身边。
赵孟娘和其她妃嫔一道,陪着儿女捞金鲫,捞得不亦乐乎,好不容易脱了身,见李笠独坐发呆,便过来伺候。
李笠晃了晃手中的纸网:“我在想,这纸张的买卖,该怎么做大。”
“这件事,自有许多人操心,何须一国之君愁眉不展?”赵孟娘说完,为李笠倒了一杯茶。
“未必哟,人的眼界,决定了上限。”李笠笑起来,指了指自己的眼睛:“我的眼睛,看的可是海外。”
赵孟娘觉得好奇:“海外?莫非是要把纸张当做商品,运到海外销售?”
“有何不可?中原的纸,物美价廉,在海外,销路还是不错的,孟娘莫要小看这个市场。”
“三郎可别忘了,海商们更乐意贩卖利润更高的商品,毕竟海上行船风险大,辛辛苦苦走一趟,能多赚,当然要多赚。”
“不不不,你看问题还是有局限,纸张有一种功能,是其他商品不能取代,而各番邦却又很需要的。”
“三郎的意思是”赵孟娘想了想,试探着问:“莫非,公文书写,或者用于记录?”
“对!”李笠笑起来,把茶杯里的茶喝完,“商人每到一处,要和当地统治者搞好关系,光送钱财,未必管用,毕竟别国商贾也会送金银珠宝。”
“而送纸张,方便统治者发号施令,记录各种信息,甚至用来写符咒,举办各种宗教仪式,这种功能,其他商品能有?”
“不要说已经有了完整国家体制的高句丽、新罗、百济,就是南海那种国不成国的番国,对纸张都是很欢迎的。”
“去年海商们的试销,效果很好,甚至当做礼物,送给沿海地方势力,其统治者用了之后觉得好,很高兴,那么,接下来的买卖就好做了。”
赵孟娘听李笠提到海贸,想到一个问题:“三郎,有人把中原的铜钱,大量贩卖到海外,这从长远来说,会造成钱荒,朝廷真的管不住么?”
“这件事要权衡利弊。”李笠和赵孟娘探讨起产业来,赵孟娘为他打理产业那么多年,两人有许多共同话题。
现在的话题,就是楚国的贞元五铢,被一些商人大量贩卖到海外。
这种行为,会导致铜钱的大量流失,然而,李笠认为利大于弊:商人把铜钱运到海外销售,目的并不是单纯的卖铜。
而楚国,有底气面对这铜钱流向海外的情况。
随着饶州乐安铜矿的年产量突破千万斤大关,楚国相对来说,不缺铜,所以,市面上的铜料供应相对充裕。
如果海商想要贩铜到海外牟利,不该卖铜钱,因为铜钱的含铜量比不上直接销售的铜条。
那么,这些人把大量铜钱运到海外,目的是什么?